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2013) 作品数:22 被引量:55 H指数:5 相关作者: 范圣第 王剑锋 刘宝全 刘巨涛 李春斌 更多>> 相关机构: 大连民族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硒化壳寡糖的合成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2012年 以亚硒酸钠和壳寡糖为原料,合成了硒化壳寡糖,产率为37.26%,硒含量为9.02 mg.g-1。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两种表征手段,证实了硒化壳寡糖的合成。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测定硒化壳寡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硒化壳寡糖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硒化壳寡糖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壳寡糖。1 mg.mL-1的硒化壳寡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0.27%,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38.68%,总抗氧化能力为每mL 0.617单位。实验为研究低毒性、有效的有机补硒产品奠定了基础。 金黎明 郝苗 赵小菁 李春斌 齐小辉 范圣第关键词:壳寡糖 抗氧化性 双胍类金属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2 2009年 合成了6种新的双胍类金属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结构.测定了不同R值下(R=cDNA/c配合物)金属配合物ct-DNA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并计算出6种配合物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1.10×104,1.34×104,1.05×104,1.23×104,1.33×104和1.42×104.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与pBR322 DN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与ct-DNA有一定的作用,且随着ct-DNA浓度增加逐渐增加,紫外吸收逐渐减弱,说明两者之间的作用方式为嵌入键合;配合物对pBR322 DN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切割作用,且浓度越大切割作用越明显;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结构空间位阻越小,越有利于与DNA之间的作用;配体相同时,金属离子的中心离子缺电子程度越大,其配合物与DNA发生相互作用的趋势越强,可能与配合物和电负性较大的DNA碱基发生电相互作用有关. 季文佳 刘巨涛 张丽影 范圣第关键词:金属配合物 相互作用 柚皮精油的溶剂提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柚皮精油,并利用GC-MS对其进行了有效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在石油醚、正己烷和环己烷3种非极性溶剂中,采用石油醚作溶剂提取效率最高,精油得率为1.25%;应用GC-MS检测鉴定出柚皮精油中19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60.58%。 刘宝全 王剑锋 范圣第关键词:柚皮 精油 溶剂提取 GC-MS 肽受体跨膜镶嵌的人工细胞膜的构建:细菌组氨酸蛋白激酶跨膜区多肽在合成肽脂囊泡上的镶嵌 被引量:2 2010年 选择agrI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组氨酸蛋白激酶AgrC蛋白六个跨膜区中与跨膜信号转导过程最密切的一条肽链为受体,将此多肽采用超声法镶嵌到人工细胞膜上,采用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囊泡及镶嵌体系的单个形态为均一球状,直径大小在50~200nm范围内.考察悬浮液pH、体系温度及浓度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pH为7.0,温度不超过30℃,多肽和N+C5Ala2C1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时,镶嵌体系的稳定性最强.同时,通过圆二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镶嵌模型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多肽分子能稳定地插入双层膜囊泡中,且能主动地插入形成镶嵌体系. 权春善 马金龙 王雪 李巍 范圣第关键词:跨膜转导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人工细胞膜上天然酶与人工受体的分子间通讯 被引量:5 2010年 Intermolelul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receptor incorporated into liposom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adsorbed on the membrane was established on artificial membranes,mediated by Cu2+.The receptor,having a moiety of pseudo-crown ether binding K+ and two histidine residues binding Cu2+,is a gemini compound with heteroditopic ion recognition site of Cu2+ as an inhibitor of the enzyme and K+ as a stimulating signal.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the enzyme was 40.9%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Cu2+ in the absence of K +,up to 85.9% in the presence of K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the K+ signal was transduced to LDH by the receptor,leading to enhancement of LDH activity. 刘宝全 赵明明 王剑锋 范圣第关键词:脂质体 乳酸脱氢酶 环三磷腈的单链侧基衍生化及其性质 2014年 以制得的4种原儿茶醛舭氨基酸钠缩合产物与六氯环三磷腈为基本原料,同位单链侧基衍生化后,其他氯原子分别以对氨基苯酚封闭,合成4种环三磷腈α-氨基酸钠支化衍生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为目标化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工作站等实验方法,考察了衍生物对金属Cu^2+离子的识别性能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环三磷腈α-氨基酸钠支化衍生物对Cu^2+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明显,且呈明显的剂-效关系。Fe(CN)6^3-/4-电对在支化衍生物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并随着衍生物修饰剂量的增大和扫描速率的增加氧化还原峰电流逐渐增强,对Fe(CN)6^3-/44电对的电极反应表现出电催化作用(本刊编者注:本文中Fe(CN)6的右上角应为3-/4-). 张翠云 孙振刚 刘巨涛 姜莹 杨慧鑫 刘文桐 徐启超 范圣第关键词:Α-氨基酸 离子识别 电化学性质 脂质体超分子开关的自组装及其对酶活性的调控 2011年 以十六烷基胺与十六烷基溴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与缩合反应等5步反应分别合成人工脂质(肽脂质)与人工受体。利用自组装技术在脂质体上构建了超分子开关体系,其中磷酸吡哆醛(PLP)为信号分子,铜离子做为中间信使。在没有调控信号时,铜离子与乳酸脱氢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当加入信号分子PLP时,信号分子与人工受体作用形成席夫碱,席夫碱与乳酸脱氢酶竞争铜离子,解除铜离子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恢复乳酸脱氢酶的催化活性。 刘宝全 王剑锋 李春斌 范圣第关键词:席夫碱 脂质体 乳酸脱氢酶 铜离子 脂质体催化其表面甘氨酸与磷酸吡哆醛形成希夫碱 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脂质体的疏水微环境,完成了甘氨酸与磷酸吡哆醛的希夫碱反应。甘氨酸进行双烷基化修饰后,组装到脂质体中。利用肽脂质构建带正电荷的脂质体(pH=7.00),吸附带负电荷的磷酸吡哆醛,增强磷酸吡哆醛与脂质体上甘氨酸的伯胺基团作用,并通过脂质体疏水微环境促进脱水缩合过程。紫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单独的磷酸吡哆醛吸收峰为387 nm,吸附到脂质体后吸收峰红移到395 nm;当PLP与脂质体上甘氨酸反应转变为希夫碱后,最大吸收峰蓝移到336 nm;希夫碱结合铜离子后,最大吸收峰从336 nm再次红移,出现383 nm吸收峰。脂质体上新形成的希夫碱与乳酸脱氢酶竞争铜离子,解除铜离子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 刘宝全 王剑锋 李春斌 范圣第关键词:希夫碱 脂质体 甘氨酸 铜离子 环三磷腈甘氨酸钠支化衍生化及性质研究 2013年 以六氯环三磷腈为原料,分别与甘氨酸钠等系列支化反应,得到了3种环三磷腈甘氨酸钠支化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解析了光谱数据,证实为目标产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SDS-AGE电泳技术分别考察了衍生物对信号分子激活剂-磷酸吡哆醛、Cu2+的识别性能及与小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支化衍生物对信号分子激活剂-磷酸吡哆醛及金属Cu2+均具有明显的识别功能;支化衍生物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等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卢艳飞 孙振刚 姜莹 刘巨涛关键词:支化 衍生物 相互作用 姜黄素与双胍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2015年 分别以三种芳胺和三种杂环胺合成六种盐酸盐,再与双氰胺反应合成六种双胍类盐酸盐,最后将姜黄素与六种双胍类衍生物进行反应,最终合成六种姜黄素双胍类衍生物。通过IR、1H NMR、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证明合成了目标产物;利用循环伏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考察了在酸性条件下不同扫描速率下目标产物氧化还原峰位置的变化,表明反应过程受电极/溶液界面间的吸附控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金黄色葡糖糖球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杨慧鑫 刘巨涛 张翠云 刘文桐 徐启超关键词:姜黄素 循环伏安法 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