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842)
- 作品数:17 被引量:87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敏张欣马碧涛姜科宇阮铭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抽动障碍儿童141例行为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对抽动障碍(TD)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完善TD诊疗方案,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本课题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明确诊断为TD的患儿进行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行为特征研究发现,TD男童与正常儿童行为因子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从4~16岁,TD男童的外向性评分逐渐高于内向性评分;TD女童则除性问题、违纪、残忍因子外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向性评分明显高于外向性评分。结论 TD患儿具有广泛的行为问题,男童以外向行为为主,而女童则以内向行为为主。
- 姜科宇吴敏张欣
- 关键词:抽搐性运动障碍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 射干合剂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咳嗽是儿科常见症状,常表现为咳嗽有痰,&amp;nbsp;偶有发热。咳嗽病因复杂,常见原因为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等[1]。临床常用抗生素、抗组胺、祛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2],但有些药物对儿童有不良反应,且常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本科采用射干合剂治疗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阎秀菊吴敏马碧涛倪建俐张欣
-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咳嗽变异型哮喘常用抗生素常见症状止咳平喘
- 抽动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与选择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阿扑吗啡(AP0)和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的抽动障碍(TD)模型大鼠的刻板运动和头动次数,挑选可以全面体现TD特征性行为变化的造模方法。方法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P0组、IDPN组,每组10只。AP0组大鼠给予APO2mg/kg腹腔注射,IDPN组大鼠给予IDPN150mg以(g腹腔注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体积均为1mL/100g、每天1次、连用7d,注射结束5min后记录各组大鼠5~10min、15~20min、25~30min、35-40min、45~50min、55~60min时间段的刻板行为评分和5min内大鼠头部抽动次数。结果IDPN组和APO组的大鼠头动次数明显比正常组多,IDPN组大鼠的头动次数多于AP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组大鼠在5~10min、15-20min、25~30min、35-40min时间段刻板行为评分高于正常组.IDPN组大鼠各个时段的刻板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IDPN组大鼠在45~50min和55~60min时间段刻板行为评分高于AP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PN诱导的TD模型能比较全面的再现TD的特征性行为变化,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阮铭吴敏马碧涛
- 关键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SD大鼠刻板行为
- 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最佳干预时间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TD病程不一,可呈短暂性或慢性,甚至持续终生。
- 马碧涛吴敏张欣
- 关键词:抽动障碍神经精神性疾病发声抽动祛风止动方
- 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中医药诊疗策略构建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6
- 2013年
- 结合临床实践和工作体会,探讨有关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中医药诊疗策略构建的关键问题。认为规范准确的辨证是基础,规范合理的用药是核心,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张建明吴敏张欣虞坚尔姚敏姜之炎张婧延赵鋆武锃马碧涛姜科宇纪小艺
- 关键词:抽动障碍中医药疗法诊疗策略
- 抽动障碍不同亚型312例患儿气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TD患儿的气质特征,以及气质作用下心理行为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为临床诊疗思路的完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及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312名TD患儿进行测查,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组与常模组的气质类型分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患儿以中间近麻烦型和中间近容易型最多,TS组以麻烦型为主要气质特点,CTD组以中间型为主要气质特点,TTD组以中间型为主要气质特点。患病组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转移气质维度的得分与常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动障碍患儿的气质有其独特性,应根据其气质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建议尽早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给予积极的行为影响因素,会使TD儿童行为问题得到遏制。
- 纪小艺吴敏王树霞姜科宇张欣
- 关键词:抽动障碍气质特征儿童
- 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临床路径多中心实施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索及评估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临床路径多中心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历史对照,评估3家医院实施临床路径规范化管理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路径组和对照组在基线资料比较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中医证候评分和YGTSS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路径组的耶鲁评分(YGTSS)较回顾性病案组低,不存在中心效应(P=0.124);中医临床症候评分较回顾性病案组低,不存在中心效应(P=0.126);在安全性检查方面,路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临床路径执行率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临床路径能降低患儿YGTSS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且不存在中心效应,体现了该路径的实施目的。
- 武锃吴敏马碧涛姜科宇张欣
- 关键词:儿童
- 祛风止动方对抽动障碍大鼠纹状体中DRD1/DRD2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祛风止动方对抽动障碍(TD)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SPSS程序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常规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采用阿扑吗啡(APO)腹腔注射给药建立TD大鼠模型。中药组灌胃祛风止动方、西药组灌胃氟哌啶醇,正常组、模型组均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后,断头处死实验大鼠,解剖脑组织并分离纹状体,采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D1/D2(DRD1/DRD2)mRNA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APO后,经刻板行为验证显示模型大鼠能再现TD的特征性行为变化,且3周后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RD2 mRNA明显上调、DRD1 mRNA明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经4周药物干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上调DRD1 mRNA表达,明显优于中药常规剂量组(P<0.05);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下调DRD2mRNA表达,明显优于西药组与中药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祛风止动方可调节纹状体的DRD1/DRD2 mRNA表达水平。
- 阮铭姜科宇吴敏张欣王树霞
- 关键词:祛风止动方抽动障碍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
- 长期应用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安全性评价
- 目的:评价祛风止动方治疗抽动障碍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使用祛风止动方规范治疗的病例资料373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根据用药时间分为用药半年以下、半年到一...
- 高戈吴敏张欣姜科宇纪小艺
- 关键词:祛风止动方
- Tourette syndrome免疫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发作期持续超过一年,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T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环境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A族β溶血性链球菌与TS的发生跟发展的关系已有所报道,较多研究是关于链球菌感染的,一些免疫相关研究发现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会引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另外,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与TS患儿的自身免疫应答活跃的关系也有所报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认为,外周免疫系统跟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产生并释放出来的生物活性因子进行信息交流。细胞因子正是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信使,不仅可以调节免疫,而且还可以调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介质、内分泌激素共同组成机体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免疫系统并激活神经递质及激素间的信息传递,与精神障碍和心理机体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免疫病因学异常可能是部分易感患儿发病的机制,文章从感染免疫学,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等与免疫相关的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 纪小艺吴敏马碧涛武锃阮铭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感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