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84)
- 作品数:13 被引量:231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陈守建何世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昆仑奥依塔格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弧后盆地的产物?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前对西昆仑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分带性、形成环境、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较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填图、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西昆仑石炭-二叠纪岩浆岩空间上分为南带、北带。本文展示了北带岩浆岩集中出露的奥依塔格地区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以及与辉长岩共生的斜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测年数据,以约束该区基性岩形成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同时与库地玄武岩、阿羌基性火山岩进行了比较。目前的数据表明:(1)斜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得到313.6±1.6Ma、291.6±1.7Ma两组年龄,后者代表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的侵位时代,前者可能代表玄武岩的年龄。(2)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中,玄武岩显示轻稀土略富集的向右缓倾模式,辉绿岩、辉长岩均为轻稀土略亏损的近平坦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值均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谷明显,高场强元素中后半部分呈平坦型模式。(3)地球化学指标显示奥依塔格一带基性岩未受到或很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样品的Nd、Pb组成可以用来代表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Nd-Pb、Pb-Pb图解显示其代表的地幔源区具有"Dupal"异常,并于金沙江蛇绿岩中玄武岩代表的地幔源区有较高的一致性。(4)综合岩石地球化学、沉积组合认为奥依塔格基性岩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区域对比,指出它与库地一些克沟组玄武岩、于田县阿羌组火山岩同为康西瓦-麻扎混杂岩带代表的洋盆向北俯冲,引发弧后盆地扩展的结果。
- 计文化陈守建李荣社何世平赵振明潘小萍
-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DUPAL异常
- 青海省格尔木市小南川地区昆南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在格尔木以南小南川地区测制了一条近S—N向的剖面。通过详细的野外接触关系、露头地质体组成、变形-变质特征观察,结合室内显微结构研究,在小南川昆南构造混杂岩带识别出6种不同的构造岩片,自北往南依次为含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绿片岩岩片、块状大理岩岩片、粉砂质板岩岩片、片理化火山碎屑岩岩片、板理化沉凝灰岩岩片和片岩岩片,岩片之间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脆性或韧性断层接触。对构造混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片理化英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3Ma±110Ma和499Ma±11Ma。对比分析认为,含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绿片岩岩片与块状大理岩岩片应属于中元古代万保沟群,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粉砂质板岩岩片、片理化火山碎屑岩岩片、板理化沉凝灰岩岩片分别为火山弧及与弧相关的弧前-弧后盆地建造;片岩岩片为增生楔内部的物质。昆南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年代学研究为细化昆南增生杂岩带的增生-就位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时代限定,进而为昆仑造山带乃至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过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 张海迪李荣社计文化查显锋刘银潘术娟时超
- 青海中部昆南增生杂岩带变形分期及构造过程被引量:13
- 2012年
- 昆南增生杂岩带是加里东期—印支期南部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长期俯冲的产物,是东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昆南雪水河—驼路沟一带对昆南增生杂岩带进行了近NNW向构造剖面测制,通过详细的野外接触关系、露头地质体组成、变形-变质特征观察以及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将雪水河—驼路沟一带昆南构造混杂岩带划分为9个构造岩片。对比各构造岩片内变形特征,初步建立了昆南增生杂岩带的相对构造变形序列,识别出4期变形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对昆南增生杂岩带的4期变形的构造背景及过程进行了讨论,试图建立其构造演化模式,认为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阶段,东昆南增生杂岩带中原生构造面理被改造重置。
- 查显锋计文化张海迪李荣社赵振明潘术娟陈锐明
- 甜水海地块古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6
- 2011年
- 本文报道甜水海地块西段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中片理化变流纹岩的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为(2481±14)Ma.这套流纹岩与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互层状产出,可能共同组成布伦阔勒岩群中的古元古界组分.其中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主体属于低铝拉斑玄武岩系列,流纹岩属于低铝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亲石元素P及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铕异常不明显.εNd(t)值(3.14~4.88之间)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并受到强烈的地壳混染.基性火山岩多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曲线及Zr/Y-Zr图解表明其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综合喀喇昆仑区域地质资料,参考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研究成果,推测布伦阔勒岩群火山岩与地幔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 计文化李荣社陈守建何世平赵振明边小卫朱海平崔继岗任绢刚
- 关键词:LA-ICP-MS拉斑玄武岩
- 金沙江缝合带西段蛇绿岩与弧火山岩成对性关系——来自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证据被引量:7
- 2014年
- 对金沙江缝合带西段青海治多地区的多彩蛇绿混杂岩和当江荣中酸性岛弧火山岩进行了研究,野外地质剖面显示,蛇绿岩主要由辉长岩、堆晶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缺少地幔橄榄岩单元。通过对蛇绿岩内部细粒辉长岩、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测试及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发现,基性熔岩可分为2种类型,即洋岛玄武岩OIB型和MORB-IAT型。前者并非蛇绿岩组分,为构造就位时带入;后者为过渡类型,具有典型洋中脊—岛弧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辉长岩具有明显的TNT槽等岛弧信号,与类型二均属于蛇绿岩成分。测得的堆晶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2.50Ma±0.58Ma(MSWD=0.95),是蛇绿岩的形成年龄。研究认为,多彩蛇绿岩与当江荣火山岩具有成对性关系,结合造山带沟—弧—盆体系构造格局,认为前者形成于岛弧偏海沟的弧前构造背景,是晚二叠世金沙江洋持续俯冲的产物。
- 刘银李荣社计文化潘术娟陈奋宁张海迪
- 关键词:金沙江缝合带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
-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申扎一带寒武系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9
- 2009年
- 冈底斯构造带中段申扎一带存在下奥陶统阿雷尼格阶最底部的笔石化石带Tetragr aptusapproximatus,其下伏有一套浅变质的火山-碎屑岩地层,对其中的流纹岩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14个点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500.8±2.1)Ma,首次确定了冈底斯中西部地区寒武系的存在。根据地层组成初步分析,其形成时处于浅海相沉积环境,为活动构造背景,同时指出冈底斯构造带寒武系的存在并非是局部现象,很可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 计文化陈守建赵振明李荣社何世平王超
- 关键词:冈底斯构造带寒武纪流纹岩锆石U-PB年代学
- 西昆仑昆盖山北坡铜矿化点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被引量:21
- 2009年
- 昆盖山一带出露大套的石炭系火山岩,在野外剖面研究中发现了几处铜矿化的线索。详细的野外露头观察表明,铜矿化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脉关系密切,伴有强烈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在不到300m长的剖面中,铜矿化体累积出露宽度大于8m。显微组成、结构分析表明,主要的金属矿物有辉铜矿、斑铜矿、蓝铜矿、铜蓝、钛铁矿等,显示为氧化—半氧化矿,上述铜矿物主要沿裂隙充填并明显破坏钛铁矿条带。5个捡块样品化学分析结果中铜最低品位0.11%,最高品位2.30%,均接近或高于边界品位,2个样品高于工业品位,此外伴生的银均高于铜矿床伴生的有益组分评价的参考值。矿化围岩的沉积组合反映其形成于较深海盆地的环境,为裂谷盆地构造背景。综合西昆仑的区域地质和已有的铜矿研究成果,认为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床的地质背景。
- 计文化陈守建李荣社何世平赵振明王超
- 关键词:西昆仑铜矿化火山岩
- 青海治多地区多彩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当江荣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确定被引量:9
- 2010年
- 在多彩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当江荣火山岩带测制了一条近S—N向的剖面,通过野外对剖面出露的火山岩的详细观察,其组合有:安山岩-流纹斑岩-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对其系统采样并进行了XRF岩石化学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为高Si(SiO2平均为66.76%)、低Ti(TiO2平均为0.41%)和富Na(Na2O>K2O)的钙碱性系列岩石(里特曼指数σ=0.51~1.99<3.3);富集LILE元素(Rb、Ba等),亏损HFSE元素(Nb、Ta等)和P、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72.43×10-6~141.1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ΣLREE/ΣHREE=1.46~3.28),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轻度的Eu负异常(δEu=0.58~0.89)。主量、稀土、微量元素相关判别图解均指示其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属于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岛弧带的产物,从而为多彩沟蛇绿混杂岩带的俯冲极性和构造环境的进一步确定提供了新的佐证。
- 刘银李荣社计文化潘术娟时超陈奋宁陈守建赵振明
- 关键词:岩浆弧构造环境地质意义
- 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被引量:40
- 2011年
-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禆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二叠-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比较连续,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分布广泛,厚度巨大,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岩性单调,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海水退出,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与其南部龙木错-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 陈守建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李国栋刘荣丽戴传固朱迎堂
- 关键词:构造古地理古特提斯洋
- 西昆仑及邻区早-中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大量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工作成果,研究了西昆仑及邻区早-中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西昆仑及邻区早-中二叠世发育典型的沟弧盆系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塔里木陆块、西昆北弧后裂谷盆地、西昆中岩浆弧、西昆南增生楔、玉龙塔格-巴颜喀拉洋盆及甜水海地块。陆相、海陆过渡相、滨浅海相、半深-深海相均有发育,岩相反映的纵向序列表现为海进-海退的旋回性变化,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古地理环境复杂。早-中二叠世是玉龙塔格-巴颜喀拉洋盆扩张最为剧烈且规模为最大时期,主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中二叠世晚期强烈的华力西构造运动使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玉龙塔格-巴颜喀拉洋盆大洋岩石圈板块向北强烈俯冲,西昆北弧后裂谷盆地形成。早-中二叠世为研究区地球动力学机制从强烈扩张到强烈汇聚的转折时期,加强其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的研究对建立该区地层序列、探讨其地质演化历史以及指导找矿工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陈守建赵振明计文化李荣社刘荣利查显锋
- 关键词:西昆仑早-中二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