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010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0101) 作品数:26 被引量:195 H指数:10 相关作者: 陈志强 王慧 郭涛 刘永柱 张建国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生理生化指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13年 为探索水稻发育的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试图找出研究耐热品种和热敏品种差异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分别在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灌浆结实期发生高温胁迫,品种间差异较大,耐热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64%)明显高于热敏感品种(32%),耐热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41%),而热敏感品种减少幅度较大(减少了16%)。耐热品种和热敏感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在灌浆结实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耐热品种还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谷重,而热敏感品种反之。灌浆结实期可能是研究水稻耐热性差异的一个最佳时期。 李万成 朱启升 王云生 王士梅 陈秀晨 张德文 汪婉琳关键词:水稻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产量性状 云南粳型特色软米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2010年 将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系)种植在4个不同海拔生态点,利用AMMI模型对食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食味品质性状的表型值、AMMI分析的前两位主成分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品种(系)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3项指标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的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此3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显著。综合考虑3项指标的表现,5个软米品种(系)食味品质稳定性依次为银光>云粳20号>云粳优4号>YH6>H559。影响食味品质稳定性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是海拔和日平均气温。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系)的产量水平、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银光和云粳20号可作为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稳定性的亲本。 苏振喜 赵国珍 廖新华 世荣 蒋聪 朱振华 邹茜关键词:粳稻 软米 食味品质 AMMI模型 海拔 空间诱变泰航68突变体稻瘟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致病谱较广的稻瘟病代表菌株GD0193于水稻品种泰航68空间诱变当代(SP1代)群体中筛选抗病突变体,并对其作初步的抗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定位及苗期抗谱、田间穗颈瘟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对泰航68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诱变,研究获得的抗病突变体TH1及TH2于SP2代对菌株GD0193分别表现抗性不分离及抗性分离,且TH2的抗性分离比例符合显性单基因抗性遗传规律,并已将该抗病基因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长臂上;TH1及TH2的抗性可稳定遗传至后代,其苗期抗谱及田间穗颈瘟抗性均较原种对照表现显著提高,且其抗性较华南稻区的部分主栽品种具不同程度的提高。 张景欣 孙大元 杨祁云 王慧 刘永柱 郭涛 朱小源 陈志强关键词:空间诱变 稻瘟病 抗性遗传分析 空间环境和^(60)Co-γ辐照对水稻稻米品质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20 2013年 研究了4个水稻品种返回式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两种条件下SP2(M2)和SP3(M3)的稻米品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变异幅度和方向因品种或性状不同而异;空间诱变后代的胶稠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主要为正向变异,而直链淀粉含量多为负向变异,其变化趋势与γ射线辐照后代相似,但前者更有利于创造米粒长宽比大、糊化温度低和垩白小的变异株系。稳定性分析显示,空间诱变后代米粒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在SP2与SP3间的相关系数变幅分别为0.2979~0.9039和0.2356~0.7142,并且大多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可在SP2对其进行早代选择。 黄永相 郭涛 蔡金洋 刘永柱 张建国 王慧 陈志强关键词:水稻 空间诱变 品质性状 诱变效应 诱变育种 水稻航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5 2009年 概述了20年来我国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概况,对水稻空间诱变性状的变异特点、诱变作用机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目前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应用前景. 陈志强 郭涛 刘永柱 王慧关键词:水稻 航天育种 水稻空间诱变矮秆新种质CHA-1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2009年 经空间诱变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水稻矮秆突变体CHA-1,对该突变体进行了株高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HA-1的新矮生基因(暂命名为h)为1对隐性主效基因,与sd-1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并且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连锁关系,2对矮生基因共同控制着CHA-1的株高性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CHA-1的新矮生基因h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的长臂上,与标记RM302遗传距离为5.1 cM. 李惠珠 王慧 郭涛 刘永柱 张建国 陈志强关键词:水稻 空间诱变 矮秆种质 基因定位 2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对2个空间诱变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突变体XLA-1和XLA-2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XLA-1低直链淀粉遗传特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这2对基因具有连锁关系和互补作用,任何1对基因隐性纯合都将导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XLA-2低直链淀粉遗传特性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该基因可能为Wx的等位基因,同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XLA-1和XLA-2蜡质基因(CT)n微卫星多态性与糯稻相同,但其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4.42%和11.59%,说明除Wx基因外确实还有其他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因素,这与遗传分析结果相符. 郭涛 韦璇 王慧 刘永柱 周伟坚 张建国 陈志强关键词:水稻 空间诱变 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09年 目前多数三系杂交稻组合抗病性较差,其抗病性受恢复系与不育系的共同影响,提高杂交稻抗性的关键是向三系亲本同步导入抗性基因。目前杂交稻的抗病育种基本立足于常规育种,但常规抗病育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三系亲本抗病单基因导入和多基因聚合育种中均取得较大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病育种研究策略。 张景欣 杨祁云 王慧 曾列先 陈志强关键词:三系杂交水稻 抗病育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籼稻半矮秆新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对外源赤霉素的反应 被引量:5 2009年 对空间诱变矮秆突变体CHA-2的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是由2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的,分别为sd1和1个新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初步定名为iga-1.从CHA-2与惠阳珍珠早杂交F2群体中选择半矮秆株与矮脚南特进行测交和自交,鉴定获得由半矮秆基因iga-1控制的新半矮秆株系H2.赤霉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半矮秆株系H2对赤霉素敏感性下降,推测H2是属于赤霉素弱敏感矮化突变体. 饶得花 郭涛 王慧 刘永柱 张建国 陈志强关键词:籼稻 空间诱变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抗稻瘟病遗传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3个诱变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频率各不相同,在不同染色体的突变频率也不相同。【结论】空间诱变可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抗病品系的基因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肖武名 杨祁云 陈志强 王慧 郭涛 刘永柱 朱小源关键词:稻瘟病 空间诱变 微卫星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