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LZ11065)
- 作品数:28 被引量:142H指数:7
- 相关作者:贾晓斌张振海蒋艳荣孙娥严红梅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硬脂酰富马酸钠应用于当归提取液喷雾干燥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硬脂酰富马酸钠在当归提取液喷雾干燥中的应用特性。方法在当归水提液中添加硬脂酰富马酸钠,进行共喷雾干燥研究,考察不同用量硬脂酰富马酸钠的抗粘壁效果及共喷雾粉体流动性、粒径分布和有效成分阿魏酸的溶出度。结果硬脂酰富马酸钠抗粘壁效果显著,共喷雾粉体流动性提高、粒径增大、阿魏酸体外溶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硬脂酰富马酸钠应用于中药提取液喷雾干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宁青蒋艳荣张振海贾晓斌
- 关键词:喷雾干燥流动性体外溶出度
- 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评价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拟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考察黄芩苷肠溶制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EL)肠溶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无定形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FT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L之间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L比例达到1∶6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黄芩苷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量小于3%,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2 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所制备的肠溶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黄芩苷在人工肠液中的快速释放和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黄芩苷的口服吸收。
- 严红梅张振海蒋艳荣丁冬梅孙娥贾晓斌
- 关键词:黄芩苷EUDRAGIT体外释放度溶剂蒸发法
- 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_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 蒋艳荣张振海陈小云贾晓斌
- 关键词: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阿魏酸体外溶出度
- 蜗牛酶转化人参皂苷Rb_1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K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确定蜗牛酶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CK)的主要因素,并优选出转化效率高、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蜗牛酶水解人参皂苷Rb1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K,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 H值、温度、底物浓度、酶用量、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H-NMR,13C-NMR鉴定酶解产物。结果:酶解反应的最优条件为温度55℃、p H值5.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底物浓度1.0mg/m L,酶与底物质量比1∶1,反应时间36h,在此条件下的转化率为86.91%;经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人参稀有皂苷CK。结论:蜗牛酶水解人参皂苷Rb1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K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 于兆慧刘其媛崔莉贾晓斌金鑫
-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蜗牛酶生物转化
- 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3
- 2013年
- 优选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多孔二氧化硅吸附肉桂挥发油后,以海藻酸钠为骨架材料,通过滴制法制备肉桂挥发油微球;以微球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等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TGA)和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肉桂挥发油微球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备的肉桂挥发油微球形态圆整,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61 mm,平均载药量为32.85%,药物包封率为94.79%。在pH 1.0,4.0,6.8,7.4环境中,6 h达到药物最大释放量,分别为50.2%,72.6%,95.0%,97.4%。同时IR,TGA等方法证明了微球的生成。优选制备工艺所得肉桂挥发油微球具有操作稳定性,工艺切实可行。
- 朱春霞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贾晓斌
- 关键词:多孔二氧化硅肉桂挥发油微球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 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粉末化薏苡仁油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该文目的是优化多孔淀粉的制备工艺,将其应用于粉末化薏苡仁油的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糖化酶和α-淀粉酶复合酶解法制备多孔淀粉。以色拉油的吸油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多孔淀粉的制备工艺;采用多孔淀粉粉末化薏苡仁油,考察不同比例多孔淀粉对薏苡仁油中甘油三油酸酯收率的影响;同时考察粉末化薏苡仁油的流动性和甘油三油酸酯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和α-淀粉酶配比3∶1,温度55℃,pH 5.0,水解12 h,所得多孔淀粉对色拉油的吸油率达到98.5%;用于粉末化薏苡仁油,多孔淀粉和薏苡仁油质量比4∶1,粉末化的薏苡仁油中甘油三油酸酯收率为97.02%,粉末流动性良好且具有缓释性能。多孔淀粉粉末化液体油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孙娥汪晶贾晓斌
- 关键词:薏苡仁油玉米多孔淀粉流动性体外溶出度
- 复合辅料硬脂酰富马酸钠-共聚维酮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硬脂酰富马酸钠(sodium stearyl fumarate)-共聚维酮(plasdone S-630)复合辅料。采用溶解性试验、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方法分析复合辅料的基本物性,并考察复合辅料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吸湿性及其片剂中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辅料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在喷雾干燥前后化学成分没有改变,改善吸湿性效果显著,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水溶性复合辅料。
- 蒋艳荣张振海贾晓斌
- 关键词:吸湿性
- 复合辅料微晶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拟制备微晶纤维素(MCC)-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复合辅料,尝试改善MCC在中药应用中的抗吸湿性,探讨该复合辅料应用于中药片剂制备中的可能性。方法喷雾干燥法制备MCC-GMS复合辅料。以吸湿性、流动性、可压性和崩解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复合辅料的制备工艺。考察复合辅料的粉体学特征,采用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分析复合辅料的微观结构,考察复合辅料对馨月舒、淫羊藿总黄酮和枸杞提取物的喷雾干燥粉体吸湿性影响,并对馨月舒片剂中金丝桃苷和阿魏酸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复合辅料最佳制备工艺是GMS-MCC-水(1∶12∶200)、乳化温度66℃,搅拌时间1 h,此时的综合考察指标最优。复合辅料经喷雾干燥后化学成分没有改变,粒径变小,显示较好的流动性,改善了馨月舒、淫羊藿总黄酮和枸杞提取物喷雾干燥粉体的吸湿性,并且不影响MCC本身的崩解性质。结论所制备的MCC-GMS复合辅料具有抗吸湿作用,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复合辅料。
- 严红梅蒋艳荣唐欢孙娥贾晓斌张振海
- 关键词:吸湿性微晶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微观结构溶出度
- 可溶性大豆多糖在银杏颗粒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拟制备以可溶性大豆多糖(SSP)为成型辅料的银杏颗粒,并优化其制剂成型工艺,评价SSP作为银杏颗粒辅料的适用性。方法:以SSP作为单一的成型辅料,通过干法制粒制备银杏颗粒,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对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并与糊精所制备的银杏颗粒作比较,对其溶化性和吸湿性进行考察。结果:均匀试验筛选出的最优颗粒成型工艺为乙醇浓度60%,辅料-喷雾干燥粉比为2,该条件下所制备的银杏颗粒具有较高的成型率和流动性,临界相对湿度为75%,且对比糊精制备的银杏颗粒,其表现出更好的溶化性。结论:SSP作为银杏颗粒辅料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且为SSP作为其他颗粒辅料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严红梅袁嘉瑞孙娥贾晓斌张振海
- 关键词:可溶性大豆多糖临界相对湿度
- 黄芩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行为考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黄芩苷固体分散体溶出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聚乙二醇(PEG) 6000固体分散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及X-射线衍射法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其体外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黄芩苷以非晶形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纯水介质中15 min时释放65%,之后释放平缓增加,330 min时释放>70%;人工胃液中,15 min释放30%,330 min约释放56%;在模拟胃肠道介质中,胃内环境中释放较慢,15~120 min释放30% ~54%,小肠环境中释放较快,120 ~330 min释放54% ~69%.结论:黄芩苷-PEG6000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方法中的溶出性质存在差异,动态溶出介质值得推广应用.
- 谈唯丁冬梅张振海孙娥贾晓斌
- 关键词:黄芩苷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