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21100910600)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21100910600)

作品数:15 被引量:109H指数:5
相关作者:邵凤民阎磊朱清刘谓王丽姣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平顶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狼疮
  • 5篇疾病活动
  • 5篇疾病活动度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关节炎
  • 2篇肾炎
  • 2篇肾脏
  • 2篇细胞
  • 2篇狼疮性
  • 2篇狼疮性肾炎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甲氨蝶呤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机构

  • 14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平顶山学院

作者

  • 8篇邵凤民
  • 7篇阎磊
  • 6篇朱清
  • 2篇王培
  • 2篇刘谓
  • 2篇闫磊
  • 2篇王丽姣
  • 1篇尤冠巧
  • 1篇巴黎
  • 1篇何攀
  • 1篇陶琳
  • 1篇刘冰
  • 1篇丁雪冰
  • 1篇李冰洁
  • 1篇张小玲
  • 1篇董洋
  • 1篇曹慧霞
  • 1篇李纳
  • 1篇张丽娜

传媒

  • 7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抗M型磷脂酶A_2受体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血清抗M型磷脂酶A_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_2receptor,PLA_2R)抗体的表达及其在IM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肾活检组织病理证实IMN患者70例为IMN组,周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抗PLA_2R抗体水平,分析IMN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水平与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相关性。结果 IMN组血清抗PLA_2R抗体阳性51例(72.85%),对照组均为阴性(0);IMN组血清抗PLA_2R抗体水平[40.5(3.1,764.3)RU/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2.1,11.2)RU/mL](P<0.05);IMN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水平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r=0.541,P=0.000),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87,P=0.004)。结论IMN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表达阳性率高,抗PLA_2R抗体可能是IMN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于IMN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李志民李冰洁郭秋实朱涛阎磊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清白蛋白尿蛋白
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纤维化及临床指标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纤维化、血清学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证实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首发症状主要为皮疹、溃疡、水肿;病理类型中Ⅱ型13例,Ⅲ型16例,Ⅳ型24例,Ⅴ型12例,Ⅵ型1例,Ⅲ+Ⅴ型1例,Ⅳ+Ⅴ型3例;24例处于活动期,其中Ⅳ型12例;免疫荧光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C3阳性沉积者分别有59、59、58、64例,IgA、IgG、IgM、C3均阳性沉积者54例,沉积部位位于系膜区、基底膜、上皮下等多处,肾小管上皮区有Nox4表达,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内见大量平滑肌肌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70例抗核抗体均为阳性,活动期者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阳性率最高;活动期者血红蛋白、白蛋白、IgA、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者,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较非活动期者高,红细胞沉降率较非活动期者快(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首发症状以皮疹、溃疡、水肿等肾外症状多见,病理类型以Ⅳ型为主,肾脏纤维化标志物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内大量表达;活动期者Ⅳ型最多,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增高,营养状况较差。
阎磊王丽姣朱清邵凤民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肾脏纤维化疾病活动度免疫学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腹膜后肿块最终证实为分枝杆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43岁,以“全身多关节痛5月余,左腰部疼痛1周”为主诉于2011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5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疼痛,伴面颊部红斑,就诊于本院门诊查:尿常规:蛋白(3+),自身抗体谱:
王培朱清闫磊邵凤民
关键词:病例报告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总结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临床、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UCTD并发P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腹胀、雷诺现象;实验室检查示低蛋白血症4例,尿蛋白阳性1例,血脂增高4例,球蛋白下降2例,糖类抗原125升高2例,抗RNP阳性2例,抗SSA/Ro阳性2例;电子内镜有全结肠炎症改变,结肠多发息肉2例;^(99m)锝标记的白蛋白闪烁显像小肠蛋白丢失4例;均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给予白蛋白、利尿、抗凝等治疗,随访至2015年5月,4例患者病情平稳。结论 UCTD合并PLE临床少见,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低蛋白血症时,应考虑PLE的可能并注意筛查UCTD,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王培朱清闫磊邵凤民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蛋白丢失性肠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血清CXCL1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CXCL1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RA患者81例为RA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CXCL13水平,比较以红细胞沉降率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DAS28ESR)、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根据DAS28ESR将RA患者分为高、中、低度活动度者分别为21、26、34例,比较其血清CXCL13水平,DAS28ESR、SDAI及CDAI;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CXCL13与DAS28ESR、SDAI、CDAI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3诊断RA的效能。结果 RA组血清CXCL13水平[(97.17±54.4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42.91±10.71)ng/L](P<0.05);RA疾病高度活动度者血清CXCL13水平[(148.99±58.70)ng/L]高于中度及低度活动度者[(88.69±45.91)、(72.06±35.02)ng/L](P<0.05),中度活动度者血清CXCL13水平与低度活动度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高度活动度者DAS28ESR(6.25±0.86)、SDAI(36.55±14.24)、CDAI(32.97±11.94)均高于中度活动度者(4.08±0.60、15.34±6.14、13.73±4.87)及低度活动度者(2.17±0.61、3.58±2.99、3.12±2.79)(P<0.05),且中度活动度者高于低度活动度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组血清CXCL13水平与DAS28ESR、SDAI、CDAI均呈正相关(r=0.508,P<0.001;r=0.430,P<0.001;r=0.42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3以55.67n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RA的AUC为0.86(95%CI:0.78~0.94,P<0.001),准确率为71.95%,灵敏度为72.84%,特异度为99.11%。结论 RA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明显升高,且增高幅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血清CXCL13可作为评估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在RA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安乐美楚天舒刘谓刘冰朱清阎磊邵凤民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CXCL13疾病活动度病情严重程度
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脂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脂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住院SLE患者为SLE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4例为对照组。SLE组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分为稳定组58例和活动组7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各组血脂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脂水平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261.50(189.25,398.00)个/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262.00(165.00,424.75)个/μ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6(0.74,1.24)mmol/L]、白蛋白[33.00(25.43,35.75)g/L]明显低于对照组[732.52(607.23,975.00)个/μL、561.40(429.00,753.16)个/μL、1.40(1.08,1.67)mmol/L、47.00(42.75,51.25)g/L]和稳定组[308.00(255.00,605.00)个/μL、382.00(203.00,637.50)个/μL、1.09(0.88,1.40)mmol/L、36.75(33.13,39.95)g/L](P<0.05),总胆固醇[4.62(3.94,6.08)mmol/L]、三酰甘油[1.99(1.43,2.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7(2.08,3.39)mmol/L]、24h尿蛋白定量[0.89(0.49,3.00)g/L]、血沉[26.50(14.00,41.75)mm/h]、C反应蛋白[11.92(4.96,16.70)mg/L]、胱抑素C[1.16(0.92,1.82)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4(2.68,4.25)mmol/L、0.70(0.32,1.19)mmol/L、1.26(1.00,1.71)mmol/L、0.08(0.05,0.13)g/L、11.00(7.75,14.25)mm/h、2.00(0.52,5.60)mg/L、0.86(0.79,0.96)mg/L]和稳定组[4.08(3.33,4.77)mmol/L、1.55(1.21,2.30)mmol/L、2.24(1.66,2.66)mmol/L、0.24(0.13,0.37)g/L、21.00(13.75,27.00)mm/h、3.89(2.78,7.51)mg/L、0.96(0.85,1.23)mg/L](P<0.05);活动组CD4+/CD8+水平[1.08(0.77,1.52)]低于对照组[1.28(1.01,1.69)],与稳定组[0.92(0.63,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239,P=0.006;r=-0.242,P=0.006;r=-0.295,P=0.001;r=-0.478,P<0.001);SLE患者�
任雪景阎磊李纳董洋王丽姣曹慧霞邵凤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血脂疾病活动度
慢性肾脏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各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及分布特征。方法:调查2010年01月~2016年06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360例及同时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测定患者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Ig G及Ig M,利用改良的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比较各组患者Hp现症感染(Hp Ig M阳性+Hp Ig G阳性)率及既往感染(Hp Ig M阴性+Hp Ig G阳性)率,并分析其差异。结果:(1)所有CKD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率57.8%(208/360),既往感染率30%(108/360),二者均与健康成人组(现症感染率43%,既往感染率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成人组相比,CKD1期、CKD5期Hp现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2期~CKD4期现症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CKD5期既往感染率显著增加(P<0.01)。(3)CKD5期患者Hp现症感染率较CKD3期(χ2=3.873,P=0.049)、CKD4期(χ2=11.534,P<0.01)降低,但既往感染率(43%)较其他CKD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随肾功能进展而增加,至尿毒症期,Hp既往感染率增加,现症感染有所降低。(2)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及时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并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
陶琳尤冠巧张丽娜阎磊邵凤民刘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肾脏病
院内急性肾损伤的疾病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死亡率、基础疾病特征及转归情况,探讨与AKI患者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2 KDIGO的AKI临床实践指南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住院AKI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特征、基础血清指标、用药情况等;以出院当天为观察终点,分析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AKI患者共472例,其中男女比例为41∶18;年龄分层中以>60岁组人数最多占60.4%;合并的基础疾病比例最高的为心血管系统疾病(60.2%);AKI病因中占较大比例的为肾前性(73.5%);AKI分期中I期、Ⅱ期、Ⅲ期患者的比例为70.3%、21.2%、8.5%。AKI患者的肾脏转归中恢复、好转、恶化的比例为37.3%、39.8%、22.9%,心血管疾病史(OR=8.009,P=0.005)、手术/外伤史(OR=7.912,P=0.005)、慢性肾脏病史(OR=8.617,P=0.003)、平均动脉压MAP(OR=7.344,P=0.007)是与肾功能恶化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患者的死亡率为15.3%,死亡组的C反应蛋白、AKI时血肌酐的程度均明显高于生存组,而血红蛋白程度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反应蛋白(OR=1.009,P=0.008)、血红蛋白(OR=0.962,P=0.001)、AKI时血肌酐(OR=1.011,P=0.000)、肾脏转归(OR=6.231,P=0.000)则是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AKI)的院内发病率为0.28%,死亡率为15.3%。AKI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是影响AKI患者肾功能转归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维持动态血压稳定、改善基础血容量和炎症状态将有助于提高AKI患者的肾脏存活率及生存率。
王丽姣阎磊曹慧霞朱清邵凤民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临床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CXCL13演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随访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CXCL13的变化,探讨其在RA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初治RA患者(RA组)15例及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1例,收集其血清。对15例初治RA患者进行随访,分别收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CXCL13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28个关节)、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 DAS28(CRP)]、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SDAI)、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数(CDAI)。观察随访15例患者的CXCL13的变化。结果①CXCL13水平初治时为(147.03±56.26) pg/ml,3个月时为(86.55±61.39) pg/ml,6个月时为(63.81±32.68) pg/ml,12个月时为(90.71±39.08)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2.24±11.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AS28(CRP)、CDAI、SDAI变化趋势同DAS28(ESR)。③CXCL13在第3、6个月时呈逐渐下降趋势,与DAS28(ESR)、DAS28(CRP)、CDAI、SDAI变化趋势一致;第12个月时,CXCL13较第6个月时升高,而DAS28(ESR)、DAS28(CRP)、CDAI、SDAI呈继续下降趋势,这与CXCL13变化趋势不一致。结论血清CXCL13水平在RA患者中显著升高,随访RA患者中CXCL13水平逐步下降后再次升高,说明CXCL13可作为评价初治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可以初步判断RA的疗效,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
安乐美楚天舒刘冰刘谓王培朱清闫磊邵凤民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CXCL13疾病活动度
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9例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口服。治疗6个月后评定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补体C3、SLEDAI评分分别为(0.65±0.12)g、(0.81±0.55)g/L、4.87±1.92,对照组分别为(0.97±0.39)g、(0.79±0.22)g/L、5.29±2.10,与治疗前((2.16±0.36)g,(0.48±0.37)g/L,12.8±4.15;(2.08±0.21)g,(0.49±0.26)g/L,12.6±5.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紊乱发生率(20.00%)高于对照组(2.56%)(P<0.05),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优于联合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轻。
刘谓阎磊朱清邵凤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