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涪陵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255)
作品数:
14
被引量:74
H指数:5
相关作者:
邱录贵
徐燕
邓书会
秦宇
隋伟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4篇
多发
14篇
多发性
14篇
多发性骨髓瘤
14篇
骨髓
14篇
骨髓瘤
6篇
预后
3篇
发病
2篇
蛋白
2篇
多发性骨髓瘤...
2篇
肾功能
2篇
发病机制
2篇
IGD型多发...
1篇
蛋白酶
1篇
蛋白酶体
1篇
蛋白酶体抑制...
1篇
新药
1篇
血清
1篇
血小板
1篇
血小板计数
1篇
药物
机构
6篇
中国医学科学...
5篇
中国医学科学...
2篇
天津医科大学
2篇
北京协和医学...
1篇
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8篇
邱录贵
5篇
徐燕
4篇
邓书会
2篇
隋伟薇
2篇
章艳茹
2篇
李菲
2篇
安刚
2篇
张帅帅
2篇
秦宇
1篇
王亚非
1篇
邹德慧
1篇
赵耀中
1篇
李长虹
1篇
冯晓燕
1篇
郝牧
1篇
熊文婕
1篇
周文
传媒
7篇
中华血液学杂...
2篇
白血病.淋巴...
2篇
国际输血及血...
1篇
中华内科杂志
1篇
中华医学杂志
1篇
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2篇
2016
5篇
2015
5篇
2013
2篇
2012
共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新药对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5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常伴随多种分子遗传学异常,如lq21扩增,t(4;14)、17p缺失等。这些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及硼替佐米等新药的广泛使用,MM的生存得剑硅著提高。目前许多研究显示部分新药能克服或至少部分克服某些分子遗传学异常对预后的不良影响,但这些新药对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通过对近些年来新药对分子遗传学异常MM患者的预后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熊文婕
邱录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药
应重视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规范诊治及基础研究向临床的转化
被引量:6
2013年
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理解的逐渐加深,多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进入临床应用,使得MM已经从一种治疗反应率低、不可治愈的肿瘤,变为治疗手段多样、可治疗、可控制的疾病。尤其是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彻底改变了MM的治疗格局,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深度缓解,明显延长了生存时间,改善了生存质量。但总体上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尽管绝大多数初诊和初次复发的MM患者均对化疗非常敏感,可以取得部分缓解(PR)甚至完全缓解(CR),但几乎所有的MM患者均会复发并最终对治疗无效。近年来,MM病理发病机制的研究丰富和提高了MM诊断、预后评估的手段和水平,
邱录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规范诊治
蛋白酶体抑制剂
治疗药物
发病机制
血清DKK1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及其骨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DKK1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病程及MM骨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2014年诊治的145例MM患者及43名正常对照者,通过全身骨骼X线检查确定骨病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dickkopf1(DK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45例患者中初治者79例,缓解者19例,复发进展者47例。初治组DKK1水平为2155(646~35251)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87(646~2577)ng/L,P=0.000]、缓解组[1136(431-3582)ng/L,P=-0.001]及复发进展组[1695(431-3582)ng/L,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进展组患者DKK1表达稍高于缓解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合并骨病者的血清DKK1水平[2519(646~35251)ng/L]显著高于无骨病者[1910(660~269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溶骨性病变部位0、1~3、〉3处患者血清DKK1水平分别为1910(660~26925)、2155(1369~5974)、2547(646~3525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MM患者血清DKK1表达水平不仅与MM疾病状态相关,且与溶骨性病变及其数目相关,为临床进行DKK1靶向治疗MM提供了理论依据。
冯晓燕
邓书会
安刚
秦小琪
隋伟薇
邹德慧
邱录贵
徐燕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病
DKK1
microRNA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抑制目的mRNA的翻译或是直接降解目的mRNA来实现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耐药等重要病理过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至今仍不可治愈。miRNA的发现使人们对MM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藏美蓉(综述)
郝牧
邱录贵(审校)
关键词:
MICRORNA
多发性骨髓瘤
PAD方案治疗IgD型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2013年
患者男,68岁。“面色发黄伴腰痛2个月余”于2011年3月31日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WBC3.91×10^9/L,淋巴细胞占0.2,血红蛋白(Hb)81g/L,血小板计数(PIJT)109×10^9/L。生化:Ca^2+ 2.39mmol/L,
章艳茹
徐燕
邱录贵
关键词: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
PAD
中枢神经系统
血小板计数
CA^2+
皮肤黏膜
miR137-MITF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iR137的靶基因MITF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miR137的靶基因;应用GEP分析MITF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构建miR137过表达的MM细胞株;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 ITF在M M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软件预测miR137的靶基因有M ITF,BUE2H,SH3BP5和KLF12;GEP芯片分析高表达M ITF基因的M M患者的预后良好,且在不同亚组中差异比较小。miR137过表达的细胞株中M ITF较高。结论:miR137-M ITF是判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张帅帅
徐燕
邓书会
李长虹
周文
邱录贵
关键词:
MITF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2012年
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在骨髓瘤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该网络不断地深入研究以及细胞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在骨髓瘤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使MM新的治疗靶点和靶向药物层出不穷。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未来治疗MM的主要手段。
李菲
邱录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伴脑膜浸润一例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52岁,主因间断骨痛3年、多发包块1年于2009年2月19日收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贫血貌,双侧锁骨上、颈部、颌下、腋下、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质韧,无压痛,最大者2.8cm×0.9cm,胸骨前、左侧肋骨扪及肿大包块,质硬,无压痛,最大者7cm×10cm。心肺腹无特殊。
章艳茹
徐燕
邓书会
安刚
赵耀中
赵鸾珠
邱录贵
关键词: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
肿大淋巴结
生命体征
体格检查
腹股沟
包块
miRl37及其靶基因Kruppel样转录因子12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iR137的靶基因Kruppe1样转录因子12(KLF12)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miR137的靶基因,应用基因表达谱(GEP)分析KLF12基因是否为MM预后因素,构建miR137过表达的MM细胞株NCI.H929,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1ot分别检测KLF12基因和蛋白在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软件预测miR137的靶基因有MITF、BUE2H、SH3BP5、KLF12。对GEP芯片中患者数据进行分析,高表达KLF12的患者455例,其中75例(16.5%)死亡,低表达KLF12的患者104例,其中25例(24.0%)死亡。miR137过表达的细胞株NCI.H929中KLF12较高。MM患者的miR137水平和KLF1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miR137-KLF12是判断MM预后的重要指标。
张帅帅
徐燕
邓书会
秦宇
杜晨星
毛雪涵
邱录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给予沙利度胺和(或)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并获得部分反应以上疗效的60例初诊MM患者,进行一线ASCT治疗,分析其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并探讨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治疗反应、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36.8(12.0~102.5)个月。全组患者预期中位OS和PF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86.5个月。6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GPR),其中34例(56.7%)为完全反应(CR)。获得CR者的PFS时间较获得VGPR者长(P=0.030),而3年预期0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ISS分期不影响患者的PFS时间(P=0.445)和OS率(P=0.467)。单因素分析显示IgH重排、p53缺失、13q14缺失和1q21扩增等细胞遗传学异常均为与患者生存相关的不良预后因素。去除合并t(4;14)/t(14;16)或p53缺失患者,13q14缺失及1q21扩增与PFS和0s均无相关性。t(4;14)影响患者的PFS而非0s。p53缺失的患者预后差,特别是合并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者,中位PFS和OS时间分别仅17和31个月。结论新药联合一线ASCT治疗初诊MM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的治疗反应,延长患者的PFS和OS时间。细胞遗传学异常和治疗反应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邹德慧
隋伟薇
易树华
安刚
徐燕
李增军
李承文
齐军元
赵耀中
邱录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存活率分析
预后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