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之
所属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所在地区: 广西 桂林市 研究方向: 文学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建松 作品数:13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文选》 审美理想 《将进酒》 悲剧美 孙振田 作品数:12 被引量:10 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姚振宗 目录学 《招魂》 跋文 李兆洛 王传善 作品数: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钦州学院 研究主题:艺术 《广艺舟双楫》 书学思想 吴晓云 作品数:4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远游》 众说 杜甫 实效性 诗人
《文选序》与《文选》之异乃属正常现象辨——《由〈文选序〉辨析选学若干疑案》商兑之三 被引量:2 2011年 《文选序》与《文选》间存在之种种"扞格",均属正常现象。据这些"扞格"以断"《文选》是刘孝绰丁忧前匆促编成,所以编次去取多有疏失;《文选序》是由较不熟悉实际编务的领衔人昭明太子萧统写出,所以对于体例及内容的介绍不尽详核"与"由于编纂者与撰序人不同,导致《文选序》与《文选》"多"有落差",从研究方法上说,乃因未能跳出研究对象来考察问题所致,是无法成立的。这种种"扞格",无论是对证明刘孝绰是否参与《文选》的编撰工作及《文选》是否成书仓促,还是对《文选序》与《文选》是否出于异手,均无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可言。 力之关键词:《文选序》 《文选》 与林伯谦先生论《文选》的编者问题——《由〈文选序〉辨析选学若干疑案》商兑之二 被引量:1 2010年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萧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力之关键词:《文选》 编者问题 刘孝绰 《颜氏家训》 《招魂》作者之再探讨 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至今仍是"《楚辞》学"的一大聚讼点。就今存文献言,众所周知,最早提及这一作品的是司马迁,《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在《楚辞章句... 力之关键词:司马迁 《左传》 《公羊传》 太史公曰 《招魂》 屈原作品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之“彼此失照”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二 被引量:8 2004年 Similar inconsistence in catalogue and sequence in WenXuan(or The Selected Works) has widely been found in the one-author books which were not compiled in haste. Therefore, it is of no essential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not the book was compiled by one author and whether it was written in haste. That might not be a problem for the compilers, but proves to be an obvious problem for the researchers. In Luo Hong-kai’s Introduction to WenXuan, similar or more serious problems can be detected, which proves persuasively the point. 力之关键词:《文选》 中国古代文学 太子未亲参撰《文选》的“一个证据”说辩证——责《闲情赋》与录《神女》诸赋之矛盾不是问题 2016年 萧统编纂《文选》的录文"底线"是无"有伤风教",而于集陶渊明作品则强调"讽谏",即其责《闲情赋》而录《神女》诸赋,采用的是不同之价值取向。《文选》录诗文的取向与其序文所说合,而这二者与《陶渊明集序》间存在的差异同,故考察本研究的相关问题,需合观这三者。刘孝绰有"子渊淫靡,若女工之蠹;子云侈靡,异诗人之则"说,《文选》则录这两家之赋,即例以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者说,更是"自相矛盾"。清水先生的"这是太子未亲自参加实际撰录的一个证据"说,实际上乃缘其一再之疏忽所致,不能成立。 力之关键词:《文选》 《陶渊明集序》 刘孝绰 《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无误辨 被引量:1 2002年 不论从横的层面看,还是从纵的角度说,《涉江》中的“伍子”都只能是“伍子胥”而断不会是伍奢,即王逸之说确然无误。另外,《惜往日》与《悲回风》说到“子胥”这对证《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有意义,而对证明其所自出的作品是否屈原作无价值。 力之关键词:《涉江》 伍子胥 考辨 论《文章流别集》及其与《文章志》的关系——《<文选>成书考说》之一 被引量:4 2008年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力之关键词:文选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一 被引量:2 2003年 文学理论批评自觉的始点是其对作家缘一己之情所创作的作品自身价值之认可。没有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文学自身的价值便不可能被认识。体现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从《典论·论文》之对文学所作的内部研究为其始点 ,再到《文心雕龙》《诗品》从而走向独立 ,尽其自觉之极致。 力之关键词:文学思想史 文学理论 魏晋南北朝 文学发展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被引量:15 2005年 《文选序》欲“以能文为本”作标准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但这无法落到实处,《文选》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文选》即“文”之选,而不是在“非文”与“文”中选文。其选文以“文集录”为封域,类随文立;而又不为其所束缚。《文选序》并没有提出作为全书的选录标准,“事出”两句或“综辑”四句说的只是史书部分的“赞论”、“序述”及其相近的各种实用性文体的选录标准。至于全书的选录标准是什么,只能就《序》与《选》作综合研究才有可能得出。萧统编撰《文选》以审美价值为其依归;其“教科书”的作用等等,都是“派生”的。 力之关键词:文选 选文标准 问题意识与以古还古——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断想之一 被引量:2 2008年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研究生的教育,就其"学"的层面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乃重中之重。对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而言,厚其基础、活其思维、强其问题意识、启其以古还古,诫之以为文不能"炒冷饭"、不避"拦路虎"、告之要密切关注当下的研究成果、为文当有感而发、敬名家而平视之、既重文献支撑、又重理论观照,写论文当在"新意""深度"四字上下功夫。如斯,硕士生之创新能力必将逐而渐见焉。 力之关键词: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