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3篇“ POLO样激酶1“的相关文章
- Polo样{1}1在肿瘤与炎症中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 2025年
- Polo样{1}1(Polo-like kinase 1,PLK1)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它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1},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进展与调节过程。PLK1参与了细胞分裂、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及细胞死亡等生理过程。PLK1在多种肿瘤中的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PLK1通过调节磷酸戊糖途径、有氧糖酵解和胆固醇代谢等细胞代谢途径,既能促进正常细胞的适应性变化,也能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能量。最新研究表明,PLK1还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炎症早期阶段。PLK1参与调节细胞焦亡过程,并通过影响免疫细胞迁移来调节炎症反应,为炎症疾病和自身免疫炎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PLK1在调控细胞周期、影响细胞增殖与死亡、调节细胞能量代谢以及参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旨在深入剖析其在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多方面功能,为抗肿瘤与抗炎治疗策略的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 赵璇陈菲叶桂林黄子健周娟
- 关键词:POLO样激酶1细胞周期肿瘤代谢炎症
- polo{1}激酶1、RNA聚合酶Ⅱ亚基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探讨polo{1}激酶1(PLK1)、RNA聚合酶Ⅱ亚基A(POLR2A)在人脑胶质瘤(BG)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6例BG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非肿瘤脑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收集观察组患者的BG组织和参照组患者的非肿瘤脑组织。比较两组患者PLK1、POLR2A表达情况和不同临床特征BG患者的BG组织中PLK1、POLR2A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PLK1、POLR2A表达情况BG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BG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PLK1、POLR2A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BG患者的BG组织中PLK1、POLR2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K1、POLR2A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PLK1、POLR2A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PLK1阳性表达、POLR2A阳性表达均为B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G患者PLK1、POLR2A呈高表达,PLK1、POLR2A高表达BG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缩短,低分化、PLK1阳性表达、POLR2A阳性表达均为B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覃重桥姜又胜朱华泉
- 关键词:POLO样激酶1脑胶质瘤预后
- Polo样{1}1抑制剂Rigosertib对细胞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 2024年
- DNA双链断裂是电离辐射诱发最严重DNA损伤,能启动细胞周期阻滞、修复和死亡系列信号反应,其中周期阻滞是DNA损伤应答的重要过程,为DNA损伤修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1,CDK1)和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等是细胞周期调控关键激酶,其抑制剂可以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是否具有细胞放射防护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选择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以及人脐静脉上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PLK1抑制剂Rigosertib、Volasertib,CDK4/6抑制剂Palbocilib,CDK1抑制剂Ro-3306的辐射防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Rigosertib、Volasertib、Ro-3306将细胞阻滞于G 2期(P<0.05,P<0.01或P<0.001),Palbocilib将细胞阻滞于G 1期(P<0.05,P<0.01或P<0.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Rigosertib、Volasertib、Ro-330可显著减少γ射线照射后γH2AX foci数目(P<0.001),表明上述药物可促进DNA修复。HR和NHEJ报告系统证实,Rigosertib、Ro-3306同时通过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2种修复途径提高DNA修复效率(P<0.05或P<0.001),Palbocilib、Volasertib能提高HR修复效率(P<0.01)。从上述结果优选出PLK1抑制剂Rigosertib进行深入研究,发现Rigosertib可显著降低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或P<0.01)。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证实,Rigosertib促进受照后细胞的增殖与存活率(P<0.05,P<0.01或P<0.001)。综上所述,我们分析比较了Rigosertib、Volasertib、Palbocilib、Ro-3306四种药物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其中Rigosertib保护细胞免受辐射损伤最为显著,为放射损伤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和实验依据。
- 孙星瑶谭金鹏谢达菲高山山周平坤
- 关键词:辐射防护DNA损伤修复
- Polo样{1}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PLK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临床转化意义。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PLK1 mRNA在369例肝细胞癌肿瘤患者组织及160例患者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提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2019年1~6月收治的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LK1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选取HepG2细胞系进行功能实验,分别使用小干扰及GSK461364处理,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LK1小干扰RNA敲低效率,检测不同处理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细胞周期改变。使用HepG2细胞构建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分别给予50 mg/kg GSK461364腹膜注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膜注射,20 d后收获皮下肿瘤,进行后续的拍照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移植瘤体积及Ki-67染色阳性率。提取数据库中患者两年随访资料,同时以PLK1表达中位值为界,将患者分为PLK1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LK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og2(TPM+1)值分别为(2.3±7.5)、(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PLK1高表达组无病生存期低于PLK1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肿瘤组织标本分析PLK1 mRNA表达结果显示,PLK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为(2.4±1.0)高于癌旁组织(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两条siRNA敲低HepG2细胞中PLK1的表达,敲低效率分别为(71.3±4.8)%、(65.3±5.3)%,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与siCtrl组相比,siPLK1-1、siPLK1-2组肝癌细胞HpG2的细胞相对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克隆数减少,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PLK1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GSK461364处理HepG2细胞,IC50=25.0 nM,CCK8、平板克隆形成及细胞周�
- 周杰李敬东张立鑫唐涛
- 关键词:POLO样激酶1小分子抑制剂肝细胞肝癌增殖抑制
- Polo样{1}1和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olo样{1}1(PLK1)和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1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1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LK1和MYBL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6.21%(42/116),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17%(6/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44,P<0.01)。MYBL2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1.72%(60/116),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4.66%(17/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42,P<0.01)。PLK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TNMstage,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e)、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6.942、6.225、4.962,P<0.05),PLK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相关(χ^(2)=0.005、0.315、0.006,P>0.05)。MYBL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111、6.293、5.727、5.765,P<0.05),MYBL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相关(χ^(2)=0.002、0.074,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LK1和MYBL2呈高表达,PLK1和MYBL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
- 安秀朋王春锋孙清慧赵红艳温丽君
- 关键词:乳腺癌POLO样激酶1免疫组织化学法
- Polo样{1}1抑制剂在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Polo样{1}1(PLK1)抑制剂在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合用奥希替尼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药物浓度递增法构建对奥希替尼耐药的NCI-H1975细胞模型;在耐药细胞上合用肿瘤经典通路抑制剂库化合物与奥希替尼,筛选与奥希替尼存在协同作用的化合物;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考察奥希替尼耐药通路;利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考察PLK1抑制剂对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合用奥希替尼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成功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模型(耐药指数=43.45)。PLK1抑制剂GSK 461364和BI 2536与奥希替尼存在协同作用,与敏感细胞比较,奥希替尼耐药细胞中PLK1调控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显著激活,且在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NSCLC患者队列中,PLK1信使RNA水平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R=-0.62,P<0.05),证实NSCLC细胞中PLK1过度激活可能导致细胞对奥希替尼耐药。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PLK1抑制剂伏拉塞替和GSK 461364对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半抑制浓度小于敏感细胞,相较于单用奥希替尼,PLK1抑制剂与奥希替尼合用可显著增强对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PLK1抑制剂与奥希替尼合用对奥希替尼耐药的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有可能用于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的干预和治疗。
- 代晓阳刘湘宁葛孚晶朱宏道郑楚润严芳洁杨波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用药生物信息学
- Polo样{1}1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蛋白激酶是细胞功能的关键调节分子,参与编排绝大多数细胞活动,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调节网络。调节细胞蛋白活性中起关键作用的激酶是抗癌药物的主要靶标,因为它们的异常形式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Polo样激酶-1(Plk-1)是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polo样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多个方面,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关键激酶之一,它的过表达与人类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Plk-1的药物开发可能是治疗癌症的前景方向之一。本文将总结Plk-1的结构特征和参与的细胞过程,以及针对Plk-1抗肿瘤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抑制剂开发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策略。
- 潘冰贺强
-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蛋白激酶类肿瘤发生小分子抑制剂
- Polo样{1}1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Polo样{1}1(PLK1)、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2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的PLK1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PLK1和P5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8%(23/42)、66.7%(28/42),在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PLK1的表达受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的影响(P<0.05),但不受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的影响(P>0.05)。P53的表达受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的影响(P<0.05),但不受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PR、HER-2的影响(P>0.05)。结论PLK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 殷力佳陈惕张建
- 关键词:POLO样激酶1抑癌基因P53乳腺肿瘤
- Polo样{1}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Polo样{1}1(PLK1)和细胞分裂周期分子20(CDC20)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诸城市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和菏泽牡丹人民医院(菏泽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65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K1蛋白和CDC20蛋白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SCC癌组织中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69%(44/65),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27.69%(1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4,P<0.01)。PLK1表达水平与ESCC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9.628、5.435、5.298,P<0.05),PLK1表达水平与ESCC性别、年龄无相关(χ^(2)=0.001、0.027,P>0.05)。ESCC癌组织中CDC2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31%(47/65),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CDC20蛋白阳性表达率23.08%(1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5,P<0.01)。CDC20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052、4.584,P<0.05),CDC20表达水平与ESCC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无相关(χ^(2)=0.019、0.029、1.231,P>0.05)。结论ESCC癌组织中PLK1蛋白和CDC20蛋白呈高表达,PLK1蛋白和CDC20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ESCC生物学行为。
- 鹿文峰郑灵普马涛陈孝敬朱金红钟晓燕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 Polo样{1}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Polo样{1}1(PL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大庆市人民医院11例正常脑组织和66例胶质瘤组织中PLK1和EIF5A2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分析。结果PLK1阳性表达率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分别为71.21%(47/66)和9.09%(1/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8,P<0.05);EIF5A2阳性表达率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分别为74.24%(49/66)和9.09%(1/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77,P<0.01)。PLK1和EIF5A2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χ2=4.929、5.128,P<0.05)。结论PLK1和EIF5A2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LK1和EIF5A2有助于评估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徐梓珺陈郑崔萧王广志付立旗
-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相关作者
- 朱武凌

- 作品数:88被引量:26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抗肿瘤 内段 编码基因 差异表达基因
- 范秉琳

- 作品数:43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分光光度法 POLO样激酶1 肝癌细胞 肝细胞癌 纤维蛋白原
- 李伟

- 作品数:95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PLK1 C-ABL 公共卫生 实验室 POLO样激酶1
- 江其生

- 作品数:119被引量:3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失血性休克 MCI-154 X射线 树突状细胞
- 嵇晓辉

- 作品数:10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POLO样激酶1 肝癌细胞 MICRORNA 乳腺癌 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