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68篇“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相关文章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镉诱导糖尿病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近年来由糖尿病引发的慢性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重金属镉(cadmium,Cd)的肾毒性强,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蓄积,导致肾小管和肾小球损伤,且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潜在相关性。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均表明,Cd可通过影响胰腺功能、干扰胰岛β细胞活动影响机体糖代谢过程,还可通过线粒体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是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关键枢纽,p38 MAPK信号通路在Cd诱导的糖尿病肾病中作用显著,其激活可能影响细胞内蛋白表达改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甚至导致细胞凋亡。尽管现有研究已揭示Cd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Cd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具体机制及其与其他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干预措施仍有待探索。对p38 MAPK的作用机制及其活化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总结,以助于深入理解其在Cd诱导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郭凯匡兴亚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凋亡肾毒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2025年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存在内镜下切除、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但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探寻胃癌的相关肿瘤分子标志物[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并对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可能会为胃癌的治疗打开新思路,提供新的靶向药物,最终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杨璐李紫馨常建兰
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转化生长因子-Β胃癌肿瘤转移靶向治疗
丙泊酚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术后疼痛的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丙泊酚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术后疼痛的机制。方法 通过血管夹短暂性钳夹方式构建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未治疗)、手术组(接受PELD治疗)、手术+丙泊酚治疗组[接受PELD治疗,并通过大鼠侧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min)]、手术+丙泊酚+p38MAPK激动剂Diprovocim组[接受PELD治疗,于大鼠侧尾静脉注射1.5 mg/(kg·min)丙泊酚和5 nmol/L p38MAPK激动剂Diprovocim]。连续给药14 d后,采用Von-Frey测试探头测试大鼠机械痛觉阈值,采用Hargreaves实验检测热痛觉阈值;通过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MAPK(p-MAPK)及下游白细胞介素-1β(IL-1β)、P53、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手术组大鼠在探针刺激下,术后12 h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术后10 d疼痛达到峰值,之后疼痛逐渐缓解;手术+丙泊酚治疗组大鼠术后12 h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24 h疼痛程度下降,术后14 d疼痛逐渐缓解;手术+丙泊酚+p38MAPK激动剂Diprovocim组术后12 h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24 h疼痛阈值未显著下降,术后10 d疼痛达到峰值,之后症状逐渐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P53蛋白、脊髓后角组织中p-p38p-MAPK水平、下游IL-1β与CHOP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术侧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组比较,手术+丙泊酚治疗组p-p38p-MAPK水平,下游IL-1β、P53、CHOP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胶质细胞活化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丙泊酚治疗组比较,手术+丙泊酚+p38MAPK激动剂Diprovocim组p-p38p-MAPK水平,以及IL-1β、P53、CHOP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术后疼痛。
张畅万衍汪威廉
关键词:丙泊酚细胞活化
基于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探讨川芎素改善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探讨川芎素(LC)通过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改善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IN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LC组(L-LC组)、高剂量LC组(H-LC组)和高剂量LC+溶血磷脂酸组(H-LC+LPA组),每组12只。对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元病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及RhoA/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检测脊髓背角组织凋亡水平。结果术后3、5、7 d,Model组机械缩足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T)低于Con组,L-LC组和H-LC组MWT和TWT高于Model组,H-LC组MWT和TWT高于L-LC组比较,H-LC+LPA组MWT和TWT低于H-L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Model组IL-10、SOD、B细胞淋巴瘤-2(Bcl-2)、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NIP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降低,TNF-α、IL-1β、ROS、MDA水平、Caspase-1、Bax、RhoA、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L-LC组和H-LC组IL-10、SOD、Bcl-2、Beclin-1、BNIP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增加,而TNF-α、IL-1β、ROS、MDA水平、Caspase-1、Bax、RhoA、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与H-LC组比较,H-LC+LPA组MWT、TWT、IL-10、SOD、Bcl-2、Beclin-1、BNIP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降低,TNF-α、IL-1β、ROS、MDA水平、Caspase-1、Bax、RhoA、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可能是通过抑制RhoA/p38MAPK信号通路进而�
凌瑛丁楠
关键词:川芎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化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丙二醛
穴位埋线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支气管哮喘(BA)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气道上皮细胞(AEC)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BA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腹腔注射制备BA模型。穴位埋线组予“肺俞”“定喘”和“膻中”埋线治疗1次。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1.5 mg/kg)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记录各组大鼠每分钟打喷嚏次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中AEC超微结构的变化,测量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厚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p38 MAPK、IL-4和INF-γ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变形明显,AEC内出现大量自噬泡结构,线粒体减少;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支气管变形缓解,AEC内空泡结构减少,线粒体数量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每分钟打喷嚏次数、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p-p38 MAPK和IL-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治疗后打喷嚏次数、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减少(P<0.01),肺组织中p-p38 MAPK和IL-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降低IL-4的表达、升高IFN-γ的表达,从而缓解BA大鼠AEC受损的程度。
喻华梅杨孝芳陈盼碧唐徐韵杜狄佳秦中银龙润锦
关键词:穴位埋线哮喘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气道上皮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三叉神经痛维持中的作用:大鼠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三叉神经痛(TN)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三叉神经痛+生理盐水组(TN+NS组)和三叉神经痛+SB203580组(TN+SB203580组)。TN组、TN+NS组、TN+SB203580组采用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术造模,S组只暴露眶下神经,不结扎;TN+SB203580组大鼠造模前4 h腹腔注射SB203580。TN+NS组大鼠造模前4 h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造模后1、2、3及4周(T0~T4)时测定面部机械痛阈(MWT)。机械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三叉神经节,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 MAPK、p-p38 MAPK、p-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TN组、TN+NS组和TN+SB203580组T1~T4时MWT降低,TNF-α、IL-1β及IL-6含量升高(P<0.05);TN组、TN+NS组p-p38 MAPK表达上调[(0.81±0.03)、(0.80±0.05)比(0.44±0.02),P<0.05]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0.74±0.08)、(0.77±0.08)比(0.45±0.07),P<0.05]。与TN组和TN+NS组比较,TN+SB203580组T1~T4时MWT升高,p-p38 MAPK表达下调[(0.45±0.04)比(0.81±0.03)、(0.80±0.05),P<0.05]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0.44±0.05)比(0.74±0.08)、(0.77±0.08),P<0.05],TNF-α、IL-1β及IL-6含量降低(P<0.05)。结论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大鼠三叉神经痛的维持,与上调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王祥韩冲芳杨文曲贺建东陈建平高翔张建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信号通路炎症因子
活性氧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反应对大鼠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活性氧簇(ROS)/p38 MAPK级联反应对大鼠肾结石(K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腹腔注射200 mg/kg NAC)、KS组(构建草酸钙KS模型)、KS+NAC组(构建草酸钙KS模型后腹腔注射200 mg/kg NAC)、KS+NAC+衣霉素(TM)组(构建草酸钙KS模型后腹腔注射200 mg/kg NAC与1 mg/kg TM),每组10只。给药结束4周后,测量大鼠24 h尿量与尿草酸(Ox),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HE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晶体沉积情况,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二氢乙锭(DHE)荧光探针检测肾组织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p-p38 MAPK/p38 MAPK与LC3Ⅱ/LC3Ⅰ、Beclin1、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水平。结果与KS组比较,KS+NAC组Ox、血清BUN、Cr、UA水平降低(P<0.05),肾小管扩张程度减轻,草酸钙结晶减少,TUNEL阳性细胞率减少(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少(P<0.05),ROS水平降低(P<0.05),LC3B与GRP78阳性染色水平降低(P<0.05),p-p38 MAPK/p38 MAPK、LC3Ⅱ/LC3Ⅰ、Beclin1、GRP78及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5);与KS+NAC组比较,KS+NAC+TM组Ox、血清BUN、Cr、UA水平升高(P<0.05),肾小管扩张明显、草酸钙结晶增多,TUNEL阳性细胞率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增加(P<0.05),ROS水平升高(P<0.05),LC3B与GRP78阳性染色水平升高(P<0.05),同时,p-p38 MAPK/p38 MAPK、LC3Ⅱ/LC3Ⅰ、Beclin1、GRP78、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结论ROS/p38 MAPK级联反应参与大鼠KS形成,其作用与其激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自噬途径有关。
谢亚彬王飞王康扬林师帅
关键词:肾结石活性氧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内质网应激免疫印迹法
嘌呤能受体3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大鼠三叉神经痛的维持
2024年
目的探讨嘌呤能受体3(P2X3R)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 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三叉神经痛+生理盐水组(TN+NS组)和三叉神经痛+P2X3R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组(TN+A-317491组), 每组12只。采用三叉神经眶下支慢性缩窄术制备TN模型。TN+A-317491组大鼠于造模后3、7、10和14 d时, 腹腔注射A-317491(0.5 mg/kg);TN+NS组大鼠造模后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造模后3、7、10、14和28 d(T0~5)时测定面部机械痛阈(MWT)。造模28 d后, 处死大鼠取三叉神经组织,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X3R、p38MAPK、p-p38MAPK、p-NF-κB 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组织病理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N组T1~5时MWT低于S组, T2~5时MWT低于TN+A-317491组。TN组P2X3R、p-p38MAPK、p-NF-κB p65表达高于S组和TN+A-317491组(0.68±0.05比0.42±0.03、0.44±0.05, F=62.838, P<0.05;0.84±0.01比0.48±0.05、0.49±0.06, F=165.036, P<0.05;0.88±0.03比0.53±0.05、0.56±0.09, F=56.481, P<0.05)。TN组TNF-α、IL-1β、IL-6含量高于S组和TN+A-317491组[(33.78±1.89) pg/ml比(15.20±1.33)、(22.02±2.30) pg/ml, F=44.956, P<0.05;(41.92±3.03) pg/ml比(21.82±1.95)、(30.71±3.58) pg/ml, F=81.745, P<0.05;(32.62±1.52) pg/ml比(17.63±1.27)、(23.50±1.83) pg/ml, F=65.971, P<0.05]。TN组和TN+NS组三叉神经组织病理学损伤重于S组, TN+A-317491组病理学损伤轻于TN组和TN+NS组。结论 P2X3R参与大鼠TN的维持, 可能与激活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后, 炎性反应增加有关。
王祥贺建东韩冲芳杨文曲陈建平段丽珍贾晓飞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炎性反应核因子-ΚB
丹皮酚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SPF级雄性SD大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丹皮酚组(Paeonol组,20 mg/kg丹皮酚)、丹皮酚联合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激活剂组(Paeonol+Anisomycin组,20 mg/kg丹皮酚+2 mg/kg Anisomycin)。造模48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使用TUNE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及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组织出现白色梗死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NF-α、IL-1β和IL-6水平、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Paeonol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NF-α、IL-1β和IL-6水平、p-p38 MAPK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eonol组比较,Paeonol+Anisomycin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增加,且丹皮酚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被Anisomycin逆转(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损伤。
周华勇赵玉萍杨旭张珊珊季一飞
关键词:丹皮酚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
重楼皂苷Ⅶ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重楼皂苷Ⅶ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取对数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重楼皂苷Ⅶ组(重楼皂苷Ⅶ0.8μmol/L)、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SB203580 10μmol/L)、联合组(重楼皂苷Ⅶ0.8μmol/L、SB203580 10μmol/L)。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膜联蛋白Ⅴ(AnnexinⅤ)/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38 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74.33±9.37)%,凋亡率(3.25±0.78)%,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及侵袭细胞数(364.92±47.99)个比较,重楼皂苷Ⅶ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11.21±3.35)%降低,凋亡率(39.87±8.94)%,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升高,侵袭细胞数(54.84±7.41)个减少(P<0.05);SB203580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89.30±14.56)%升高,凋亡率(1.05±0.15)%,p-p38MAPK/p38 MAPK、p-ERK1/2/ERK1/2降低,侵袭细胞数(617.04±75.34)个增加(P<0.05)。与重楼皂苷Ⅶ组比较,联合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40.52±8.18)%升高,凋亡率(11.30±2.80)%,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降低,侵袭细胞数(141.36±16.75)个增加(P<0.05);与SB203580组比较,联合组24、48、72 h吸光度值、迁移率降低,凋亡率、p-p38 MAPK/p38MAPK、p-ERK1/2/ERK1/2升高,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重楼皂苷Ⅶ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朱征全王松郭宏志陈海洋
关键词:重楼皂苷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肝癌

相关作者

夏照帆
作品数:747被引量:2,182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烧伤 烧伤后 严重烧伤 创面愈合 大面积烧伤
陈旭林
作品数:156被引量:5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烧伤 严重烧伤 巨噬细胞 急性肺损伤 促炎性细胞因子
曾因明
作品数:848被引量:3,632H指数:25
供职机构: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鞘内注射 脊髓 再灌注损伤 沙土鼠 氯胺酮
王丽晖
作品数:94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妊娠急性脂肪肝 系膜细胞 糖尿病大鼠 并发
张励才
作品数:191被引量:630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远位触液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 鞘内注射 脊髓 触液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