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0篇“ P物质受体“的相关文章
神经肽Y、CGRP、TH和P物质受体在成骨细胞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酪氨酸羟化酶(TH)和P物质(SP)受体在正常人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培养正常人成骨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NPY、CGRP、TH和SP单克隆抗体进行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细胞的染色灰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确定这些肽类受体在成骨细胞的表达结果。结果:NPY、CGRP、TH和SP受体在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有一定表达,其灰度值依次为NPY(0.716±0.008)、CGRP(0.741±0.009)、TH(0.821±0.008)和SP(0.844±0.007),表明表达最明显的是NPY,其次是CGRP,TH和SP受体表达量最小。结论:NPY、CGRP、TH和SP受体可以通过与相应的成骨细胞表面结合从而影响其生物学活性,表明神经肽类作为成骨细胞活性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郭鹏罗苗高延伟张文生徐浩
关键词:神经肽成骨细胞受体
氯胺酮通过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抑制脊髓P物质受体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通过一氧化氮(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脊髓P物质(SP受体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光光度法,记录鞘内注射SP和/或腹腔注射Ket,热板法实验观察小鼠舔后足反应的潜伏期、甲醛实验Ⅰ相和Ⅱ相小鼠舔足时间、脊髓Fos免疫样(FLI)阳性神经元数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产量的变化。结果:热板法实验:Ket 20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热板法痛阈增加(P〈0.05-P〈0.01),SP 0.5 ng鞘内注射后15 min和20 min均可减少Ket小鼠热板法痛阈(P〈0.01和P〈0.05)。甲醛实验:Ket 30 mg/kg腹腔注射可减少小鼠舔足时间(P〈0.01),鞘内注射SP 0.5 ng可增加Ket小鼠2个时相舔足时间(P〈0.01和P〈0.05)。对照组小鼠两侧脊髓背角对称分布少量FLI阳性神经元,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腹腔注射Ket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数量(P〈0.01),而鞘内注射SP可明显对抗Ket对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抑制(P〈0.01)。Ket均可抑制脊髓NOS活性和NO水平(P〈0.05),鞘内注射SP可显著对抗Ket对NOS活性和NO的抑制(P〈0.05)。结论:Ket抗伤害作用与抑制脊髓SP受体有关,这可能通过NO通路介导。
张博王宏张涤非
关键词:氯胺酮抗伤害作用P物质受体
聚焦超声对SD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大鼠外阴皮肤P物质P物质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对SD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参考Sally法建造40只雌性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予以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方法治疗,但仪器无功率输出。聚焦超声治疗2周后,取大鼠外阴皮肤,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和NK1-R的表达,比较两组指标差异。结果聚焦超声治疗2周后,治疗组75.00%(15/20)大鼠外阴皮肤转为正常,对照组10.00%(2/20)大鼠外阴皮肤转为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7.289,P<0.05)。治疗组肥大细胞总数及脱颗粒率及外阴皮肤中SP和NK1-R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焦超声可抑制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大鼠皮肤中SP的释放及NK1-R的表达,并降低肥大细胞总数,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杨欢唐华均李成志
关键词:超声疗法P物质
感觉神经肽P物质受体拮抗剂减轻气道平滑肌细胞反向钠钙离子电流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 ASMC)钠钙离子交换体(sodium—calcium exchange,NCX)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气道平滑肌细胞;荧光免疫细胞组化识别ASMC;膜片钳技术检测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感觉神经肽P物质、感觉神经肽P物质受体拮抗剂GR203040(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干预前后ASMC细胞NCX离子电流变化。根据电压、电流变化绘制电压-电流曲线。PA代表电流幅度,PF代表细胞面积,PA/PF代表电流密度。结果随着电压增加电流增加,在电压增加至-40mV时出现反向电流。当电压增加至60mV时,乙酰胆碱干预组电流密度最大,尼莫地平干预组电流密度最小。P物质干预组电流密度较正常组增加,但弱于乙酰胆碱干预组(P〈0.05);P物质拮抗剂干预组电流密度较尼莫地平干预组强,但较其他组均弱(P〈0.05)。结论在哮喘气道因钙离子负载会引起反向模式电流出现。感觉神经肽P物质会增强NCX离子电流,NK-1R拮抗剂会减轻NCX离子电流,可能会有助于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李淼尚云晓
关键词:P物质受体拮抗剂气道平滑肌细胞
P物质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随着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学先进技术的发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其详细机制仍不详。脊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动物的脊髓中NMDA受体P2X受体P物质受体受体发生明显的变化。近年来P物质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P物质P物质受体在介导神经病理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杨敏祝高春刘曾旭
关键词:P物质P物质受体神经病理性疼痛
P物质受体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对RANTES影响的研究
[背景]: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病率逐年增加,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研究AR发病机理,从基因水平探求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本领域的前沿方向。P物质(Substance P,SP)是由11个...
吴静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P物质受体RNA干扰技术RANTES表达
P物质受体拮抗剂对缺氧大鼠模型肝功能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将3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40-300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处理)、低氧组及NK—IR拮抗剂组,建立大鼠缺氧模型,NK—IR拮抗剂组腹腔注射P物质受体(NK—IR)拈抗剂($3144)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功能指标及Tunnel法测肝凋亡细胞百分比,探讨P物质受体(NK—IR)拮抗剂对缺氧大鼠模型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缺氧模型的大鼠肝细胞肿胀,排列紊乱,气球样变性较多,并有点状坏死灶,损伤较NK‘IR拮抗剂组严重。(2)NK—IR拮抗剂组GGT[(6.7500士1.6691)u/3明显低于低氧组[(9.000O士1.4142)U/L)](P〈0.05);ALT、AST、ALP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NK—IR拮抗剂组肝细胞凋亡百分比[(26.6263士10.9348)%]明显低于低氧组[(44.5814士17.3245)%](P〈0.05)。研究表明:P物质可能与缺氧性肝损伤有关,通过P物质受体(NK一1R)拮抗剂可能减轻缺氧性肝损伤。
邓宏宇罗凤鸣
关键词:P物质NK-1R缺氧肝功能肝细胞凋亡
P2X3受体介导急性痛反应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物质受体和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P2X受体在背根感觉神经节特异表达,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大鼠足底注射ATPP2X,受体激动剂可诱发急性伤害性反应。研究表明,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不仅与神经元有关,脊髓胶质细胞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也参与了疼痛产生的过程,而其是否参与了由P2X,
王蕴欣张煜东岳立辉杨宾侠容俊芳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P2X3脊髓背角P物质受体受体表达受体介导
P物质受体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 比较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P物质(SP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分为诱导成骨组与未诱导组,在传代培养的不同时期(1、2、3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对BMSCs的成骨细胞诱导进行鉴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P受体mRNA、蛋白的表达,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 (1)rBMSCs及其诱导的成骨细胞有SP受体表达.(2)SP受体mRNA在诱导1周时下降(P〈0.05),在诱导至3周时显著增高(P〈0.05).(3)同一时间点诱导组SP受体的蛋白水平高于未诱导组(P〈0.05),诱导组SP受体蛋白水平在第3周时显著增高(P〈0.05),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大鼠BMSCs及其诱导的成骨细胞表达SP受体,随着成骨诱导的不断进行,SP受体在成骨分化的末期大量表达.
王钊金丹
关键词:P物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
结节性痒疹皮损中P物质受体的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受体(SPR;NK-1R)在结节性痒疹皮损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3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皮损、非皮损区以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SPR进行染色观察,应用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节性痒疹皮损中SPR的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及未受累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SPR的反应性在非皮损和正常对照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PR的过度表达在结节性痒疹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胡小平谢谦吴波马刚钟绮丽王万卷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P物质受体免疫组化

相关作者

李云庆
作品数:464被引量:1,073H指数:14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研究主题:脊髓背角 人体解剖学 脊髓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神经元
朱全刚
作品数:340被引量:1,32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巴布剂 皮肤 经皮给药 来氟米特 真皮成纤维细胞
刘继勇
作品数:199被引量:596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经皮给药 真皮成纤维细胞 丹皮酚 微乳 纳米乳
胡晋红
作品数:876被引量:5,219H指数:3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药代动力学 药学服务 中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施际武
作品数:95被引量:30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伏核 大鼠延髓 中脑导水管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孤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