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26 篇“ LOGISTIC分析 “的相关文章
Logistic分析 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5年 分析 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的制定提供支撑。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医院在2022年5月-2024年4月期间接收的118例膀胱癌患者一般资料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其尿路感染评估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n=31)和非感染组(n=87),借助一般基础资料调查问卷、生化指标检测等调查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8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中,年龄:年龄>60岁53例、≦60岁65例,文化水平:高中或中专及以下55例、大专或本科及以上63例,尿路感染:有31例、无87例。年龄、是否留置导尿管、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等为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未留置导尿管(OR=6.147)、年龄>60岁(OR=7.940)、ALB偏低(OR=2.172)、灌注治疗次数>7次(OR=1.706)等均为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众多,护理人员需依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与之相应的护理干预,预防术后患者尿路感染风险发生。 刘丽影 郑欣欣 刘群 李玉兰关键词:膀胱癌 尿路感染 LOGISTIC分析 超早产儿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EPI)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年1月—2023年6月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EPI,根据EPI临床结局(存活、死亡)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经单因素分析 与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明确EPI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12例EPI中,死亡35例(31.25%),死亡组胎龄<26周、出生体重<750 g、多胎、出生1周内肺出血、出生1周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出生1周内低体温、有创机械通气、母体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的EPI占比较存活组更高。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多胎、出生1周内肺出血、出生1周内NEC、出生1周内低体温、有创机械通气、母体BMI≥28 kg/m^(2)是影响EP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27、5.962、5.033、2.109、3.620、2.963,P<0.05)。结论:EPI的死亡风险较高,多胎、出生1周内肺出血、出生1周内NEC、出生1周内低体温、有创机械通气、母体BMI均与其存在密切关系,需要重点关注。 李杰SLA与O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对比及术后切口感染的Logistic分析 2025年 目的: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SLA)与开放式阑尾切除术(OA)治疗急性阑尾炎(AA)的效果比较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SLA的44例AA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OA的40例A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统计84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 d,研究组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AA患者与未发生患者年龄、病程、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方式(OA)、病理类型(坏疽穿孔性或化脓性)、病程(>24 h)、手术时间(>1 h)为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SLA治疗AA效果优于OA,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应密切关注AA患者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预防措施,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王瑞 陈虎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术后切口感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及护理对策 2025年 目的探究分析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眼科临床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研究法,抽选济南市眼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接收的99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一般临床基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眼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干眼症组24例和非干眼症组75例,借助一般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服药依从性等调查工具,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99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年龄、用药依从性评分、眼压、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分泌评分等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眼压过高、用药依从性差、年龄>65岁、泪膜破裂时间短、睑板腺分泌0~1分等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发生干眼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众多,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术后眼内压力的监测,保持眼部卫生清洁,合理规范使用润滑眼药水,定期进行温热敷和按摩,避免过度用眼,控制局部炎症反应,预防术后干眼症风险发生。 严夏 徐希云 王俊杰关键词: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干眼症 护理对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产褥感染情况及妊娠不良结局的logistic 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产褥感染情况,并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logistic 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固原市人民医院在院治疗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褥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研究组20例,观察患者感染情况,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妊娠不良结局,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20例患者发生产褥感染,占比23.26%,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统占比35.00%,后为盆腔感染占比20.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IL-6(8.25±0.91 vs. 14.52±2.32)ng/L、IL-8(38.62±4.57 vs. 52.25±6.29)ng/L、CRP(2.14±0.35 vs. 3.98±0.45)mg/L、PCT(0.31±0.04 vs. 9.52±1.15)ng/ml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32例发生妊娠不良结局,占比37.21%。单因素分析 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与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合并高血脂、孕次、产次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孕前BMI、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分娩前BMI增幅、孕期体质量增加、合并高血压、维生素D、胎膜早破、子痫前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s回归分析 显示,年龄≥36岁、孕前BMI≥28 kg/m^(2)、孕期血糖控制情况欠佳、分娩前BMI增幅>6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16 kg、合并高血压、维生素D缺乏、发生胎膜早破、存在子痫前期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36岁、孕前BMI≥28 kg/m^(2)、孕期血糖控制情况欠佳、分娩前BMI增幅>6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16 kg、合并高血压、维生素D缺乏、发生胎膜早破、存在子痫前期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根据影响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干预、控制,可减少妊娠不良结� 马永芳 张静霞 张涛媛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产褥感染 炎性因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Logistic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高危因素,为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利参考。方法以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808例住院早产儿为筛查对象,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进行眼底筛查,根据是否发生ROP分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R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808例早产儿中ROP有82例,非ROP有726例,ROP检出率为4.22%。ROP组胎龄、出生体重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锌(Zn)、铜(Cu)水平与非R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295.33 ng/L)、Zn(>0.55 mg/L)是早产儿发生ROP的危险因素;胎龄(>33.10周)、出生体重(≥1500 g)、IGF-1(>35.39 ng/mL)、Cu(>0.69 mg/L)是早产儿发生ROP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儿发生ROP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血清VEGF、IGF-1、Zn、Cu水平,临床应针对其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或提早干预,进而预防/减少早产儿ROP发生。 周淑静 李海燕 冯丽竹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LOGISTIC分析 西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logistic 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调查西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状况,了解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方法,抽取西宁市4个主城区96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构成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960份,问卷回收率100.00%。剔除不符合条件及回答不完整的问卷,最终纳入899份问卷,有效率93.65%。西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为30.14%,基本理念与知识素养为12.68%,技能素养为55.39%,健康生活方式素养为57.84%。单因素筛查显示:年龄(χ^(2)=13.154,P=0.011)、文化程度(χ^(2)=14.567,P=0.002)、职业(χ^(2)=20.860,P<0.001)、家庭年收入(χ^(2)=14.827,P=0.022)是影响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25~<35岁(OR=1.726,95%CI:1.054~2.824)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55~<70岁(OR=0.591,95%CI:0.421~0.873)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家庭年收入在1~<3万元(OR=0.438,95%CI:0.218~0.880)和3~<8万元(OR=0.371,95%CI:0.187~0.736)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结论西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为30.14%,年龄、家庭年收入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中老年人和中低收入人群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宣传教育。 艾丽孜热·艾尼瓦尔 何淑珍 马春光 马春光 吴晶 沈丽梅关键词:影响因素 健康饮食模式降低胆结石风险的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饮食模式与胆结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10例经超声检查证实为胆石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胆石症组),同时纳入年龄匹配的非胆石症23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照组)。使用有效和可靠的食物频率问卷来评估参与者的饮食摄入量确定膳食结构。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胆结石患病的优势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胆石症组患者总能量摄入量、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体力活动、蛋白质摄入量、膳食胆固醇、膳食纤维低于对照组(P<0.05)。胆石症与“健康”饮食模式之间有显著的关系。“健康”饮食模式最高的参与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显著降低(OR=0.33,95%CI:0.120-0.89)。结论在健康饮食模式的背景下,大量食用植物油、蔬菜、水果、鱼、豆类和坚果,以及低摄入脂肪和盐,与患胆结石的风险成反比。 刘斌 朱慧 席江伟 郑卫 王新波关键词:胆结石 胆囊切除术 饮食 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发生尿失禁分为观察组(发生尿失禁)43例与对照组(未发生尿失禁)13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 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老年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前列腺体积、既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史、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切缘、尿道保留长度、Gleason评分、膀胱颈保留完整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切缘、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体积、既往TURP史、尿道保留长度、膀胱颈保留完整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体积、既往TURP史、尿道保留长度、膀胱颈保留完整性为影响老年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朱秀波 陈爽 石祖梅 姜睿 姜隽关键词:腹腔镜 前列腺肿瘤 尿控 8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8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出现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8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济源市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至少半年,在患者治愈后对其进行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痰标本细菌培养、痰标本结核分歧杆菌厚涂片检查,统计患者的转阴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复发,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出现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之后进一步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出现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分析 年龄、转阴时间与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68.60%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采用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2个月痰标本细菌培养、痰标本结核分歧杆菌厚涂片检查结果显示转阴,而23.26%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转阴,8.14%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以上时转阴;共有8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9.30%(8/86);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的复发率在不同年龄、痰菌转阴时间下,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在于年龄≥60岁、痰菌转阴时间>3个月(OR=1.822、2.801,均P<0.05);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的复发率与年龄、痰菌转阴时间均呈正相关(r=0.422、0.495,均P<0.05)。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标准抗结核方案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于年龄≥60岁、痰菌转阴时间>3个月,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并随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降低复发率。 梁维娟 廉桃梅关键词:初治 涂阳肺结核 治愈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