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83 篇“ HIV感染者/AIDS患者 “的相关文章
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2009年 关键词:AIDS患者 HIV感染者 HIV携带者 HIV-2 潜伏期 疾病进展 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被引量:1 2007年 成年HIV 携带者 在疾病进展到“全面暴发的”AIDS 之前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HIV -1侵入机体后潜伏期为2—10年左右,HIV -2侵入机体后潜伏期可能更长,这期间HIV 携带者 称HIV感染者 。 储爱琴关键词:AIDS患者 HIV感染者 HIV携带者 HIV-2 潜伏期 疾病进展 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运动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的运动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PsycINFO、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运动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采用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提炼出87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10个新类别,总结得出4个整合结果: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感知运动的益处;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运动的动力;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运动的阻碍因素;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对运动锻炼的需求与期望。结论运动对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的心理和体质健康大有裨益,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 对运动的认知,引导其感知获益;聚焦患者 的正性心理,多角度给予支持;重视患者 运动阻碍因素,提供个体化护理;以患者 需求为导向,优化干预策略。 张燎芝 杨连招 高慧 陈玲 龙秀红 覃帆 罗理尹 严晓晨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安宁疗护需求的范围综述2025年 目的:对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安宁疗护需求相关文献进行范围综述,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为框架,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安宁疗护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81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15日,筛选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结果显示国内外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对安宁疗护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的安宁疗护需求包括医疗护理、经济支持、心理与精神关怀、社会交往、获取知识、家庭方面和聚焦临终阶段的其他需求,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和心理因素、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结论: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安宁疗护需求繁多而复杂,医护人员应重视对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安宁疗护需求的动态与个性化评估,在团队合作下,及时、有效地满足患者 及其家属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张思婷 张林 孙文秀 孙美艳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安宁疗护 基于三方利益人视角的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同伴支持机制的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患者 同伴支持干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机制。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2月运用目的抽样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对5例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10名感染 与免疫医学科的医务工作者 、6名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同伴志愿者 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同伴支持有效性的提升机制;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同伴支持可持续性的提升机制。结论本研究总结提炼了基于三方利益人的视角探索、促进同伴支持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包括提高同伴志愿者 的资质及满足同伴志愿者 自身需求以促进同伴支持有效性,优化同伴志愿者 的工作流程以促进同伴支持的可持续性,可为优化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同伴支持的工作模式提供现实的参考。 单锶楷 吴杨峰 韩舒羽 李冬梅 全晓丽 常可意 韩佳凝 吴冬霞 张莉莉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2025年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患者 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根据疾病的不同将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接收的100例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分为观察1组(HIV ,n=60例)、观察2组(AIDS ,n=40),并选择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液,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三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 血浆病毒载量。采用Pearson分析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血浆病毒载量与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外周血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外周血CD4^(+)水平低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外周血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外周血CD8^(+)水平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 血浆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CD4^(+)水平与血浆病毒载量水平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685,P<0.05),而外周血CD8^(+)水平与血浆病毒载量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712,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偏高,且HIV感染者 与AIDS 患者 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明显,而随着血浆病毒载量水平的增加,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 姚芳斌 李苹 邓琼 邓世华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浆病毒载量 1998—2023年重庆市潼南区报告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1998—2023年重庆市潼南区报告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生存时间与影响因素,为延长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的生存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8—2023年重庆市潼南区资料,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采用R 4.2.3软件分析数据,使用寿命表描述报告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生存时间,Kaplan-Meier法估计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不同状态下的生存率和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51例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中,死亡586例(28.57%),中位生存时间为13.59年,1年、2年、3年、5年、10年和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8%、80.5%、76.8%、70.3%、61.2%和49.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诊断时年龄15~<30岁为参照组,30~<45,45~<60和≥60岁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83倍(HR=1.83,95%CI:1.22~2.72)、2.10倍(HR=3.10,95%CI:2.04~4.71)和4.89倍(HR=5.89,95%CI:3.85~8.99)。以已婚有配偶为参照组,未婚组死亡风险增加0.37倍(HR=1.37,95%CI:1.04~1.82)。以农民(含民工)为参照组,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的死亡风险低21%(HR=0.79,95%CI:0.64~0.99)。以医疗机构检测发现为参照组,监管场所发现的死亡风险降低61%(HR=0.39,95%CI:0.25~0.59)。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为参照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死亡风险降低85%(HR=0.15,95%CI:0.12~0.20)。以末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值<200个/μl为参照组,检测值200~<350个/μl、350~<500个/μl和≥500个/μl的患者 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5%(HR=0.45,95%CI:0.34~0.58)、75%(HR=0.25,95%CI:0.18~0.35)和82%(HR=0.18,95%CI:0.12~0.27)。结论抗病毒治疗、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诊断时年龄等是潼南区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对HIV感染者 和AIDS 患者 应及早检测、诊断、接受抗病毒治疗和作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等随访管理。 李明辉 廖杰 杨艳芳关键词:影响因素 2013-2023年广安市HIV感染者 及AIDS 患者 死亡病例分析 2025年 收集2013-2023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安市HIV /AIDS 病例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 /AIDS 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示广安市2013-2023年累计报告HIV /AIDS 病例8803例,死亡2489例,病死率为28.27%。死亡病例中,AIDS 占61.91%,男性占86.86%,确诊年龄在55岁及以上占68.62%,农民占72.32%,有配偶占55.56%,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74.25%,异性性传播占95.22%,医疗机构来源占73.04%,首次CD4^(+)T淋巴细胞未查者 和小于200个/μL占62.43%,未行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和ART不及时者 占66.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 、女性、有配偶、来源于非医疗机构、确诊年龄<35岁、治疗及时的病例死亡概率较低;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确诊年龄≥55岁、首次就诊未检查CD4^(+)T淋巴细胞、未治疗的病例死亡概率较高。不论是HIV感染者 还是AIDS 患者 ,治疗组存活时长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5)。 田彩虹 秦小佳 张军 龚毅 赵智蓉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衰弱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24年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 /艾滋病(AIDS )患者 (PLWHA)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8月长沙市某医院≥18岁的PLW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以及蒂尔堡衰弱量表分别评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衰弱情况。结果PLWHA衰弱发生率为26.4%,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感染 年限>5年的患者 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感染 年限≤5年患者 的2.33倍(95%CI:1.24~4.37,P=0.009);最高HIV 载量≥10万拷贝/mL患者 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最高HIV 载量<10万拷贝/mL患者 的1.40倍(95%CI:1.05~1.85,P=0.022);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 3的患者 发生衰弱的风险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 3患者 的3.60倍(95%CI:1.96~6.62,P<0.001)。结论HIV 感染 年限越长、当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HIV 载量越高的PLWHA更容易发生衰弱。 叶纤 鲁秋玲 胡佩武 陈丹 李杏莉关键词:HIV感染者/AIDS患者 衰弱 影响因素 PLWHA 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自我表露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2024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者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患者 自我表露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22年1—5月,便利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定点诊治医院的281例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Berger HIV 感知歧视量表和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定点诊治医院281名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的自我表露总分为(34.09±9.65)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0.53±7.20)分,主观支持(18.00±4.21)分,客观支持(6.39±2.65)分,社会支持利用度(6.20±2.09)分。感知歧视得分为(110.42±13.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为个体化歧视(48.31±6.69)分,担心公开(32.09±3.55)分,负面自我印象(33.53±4.89)分,关注公众态度(57.27±7.75)分。自我表露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465、0.524、0.664,均P<0.05),与感知歧视呈负相关(r=-0.573,P<0.05)。在排除了控制变量(居住情况、婚姻、感染 途径)对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自我表露的干扰后,社会支持和感知歧视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与控制变量共同解释自我表露58.9%的变异量。结论长沙市281名HIV感染者 /AIDS 患者 自我表露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社会支持对自我表露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感知歧视对自我表露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社会支持与感知歧视对患者 自我表露的影响,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提高其自我表露水平,减轻表露压力。 李程娟 杨永康 满延立 马素敏 何莹 范小艳关键词:自我表露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