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1篇“ GLEASON评分“的相关文章
双参数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
2025年
目的 评估双参数MRI(bpMRI)影像组学预测根治性切除术(RP)后前列腺癌(PCa)Gleason评分(GS)升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接受RP的PCa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41)与测试集(n=103);基于术前bpMRI分别构建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组学标签,利用逻辑回归(LR)算法建立bpMRI影像组学模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R分析筛选PCa术后GS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以之联合bpMRI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PCa术后GS升级的效能。结果 术前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升高及穿刺Gleason分级分组(GG)降低均为PCa术后GS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bpMRI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PCa术后GS升级的AUC均高于单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模型(P均<0.05),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术前不同穿刺Gleason GG PCa术后GS升级的效能良好,其在训练集的AUC为0.835~0.949,在测试集为0.803~0.948。结论 bpMRI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PCa术后GS升级。
马佳宁胡尘翰乔晓梦包婕胡春洪赵泽宇王希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GLEASON评分
基于MRI影像组学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预测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前列腺癌(PCa)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GS)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175例。其中,2022年6月1日之前的120例PCa患者作为训练队列,6月1日之后的55例PCa患者作为验证队列。使用PyRadiomics软件从表观扩散系数图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构建优化后的特征集。通过十倍交叉验证法确定最佳特征组合,并计算各特征的权重。结合临床指标、影像学特征建立预测GS升级的联合模型,通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F1分数、ROC曲线、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其效能。结果训练队列120例中GS未升级77例,GS升级43例;验证队列55例中GS未升级28例,GS升级2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GS和年龄是预测GS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影像组学、初始GS和年龄3个指标构建预测GS升级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队列中,该联合模型的AUC为0.902,高于单独临床和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在验证队列中,该联合模型的AUC为0.804,高于单独临床和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决策曲线显示该联合模型在预测概率方面较好,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对PCa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GS升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与临床指标联合使用可提高其预测效能。
李志平崔凤张永胜徐辉景杨丽勤杜亮李焕国石徐张育诸靖宇
关键词:前列腺癌MRI
STE联合PDU在前列腺外周带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声触诊弹性成像技术(sound touch elastography,STE)联合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在前列腺外周带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前列腺外周带病变87例,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PCa)组50例和前列腺增生(BPH)组37例,比较两组间Emax、Emean及PDU差异,分析各指标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外周带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PCa组的Emax、Emean、PDU均大于BPH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各指标与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其中Emax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最强。中高危组的Emax、Emean大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的PD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的PDU大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的Emax、E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Emax、Emean及PDU检测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1、0.794,三指标联合应用的AUC为0.921,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PDU对外周带PC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并能预测癌症的病理分级,且两者联合应用效能更高。
闫学莲杨明霞于妍妍马桂凤
关键词:能量多普勒GLEASON评分
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1],随着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早期局限型前列腺癌被发现[2]。欧洲泌尿外科指南及一些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部分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采取主动监测的方式严密随访,避免非必需的根治性切除手术[3-4]。
姚健翔方志海沈俊文王荣江
关键词:前列腺癌影响因素
面向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现状综述被引量:1
2024年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严重危害着男性的身体健康。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对于诊断前列腺癌及判断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基于深度学习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方法。以不同类型医学临床数据为研究对象,可将现有面向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深度学习方法归纳为面向核磁共振图像、面向活检组织病理图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方法。围绕上述研究对象,对现有面向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李嘉蔡定建黄丽杨敏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核磁共振图像
不同b值ADC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穿刺并接受根治术治疗的62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术后Gleason评分分为中高危组(≥7分,n=39)和低危组(<7分,n=23)。采用ROC分析不同b值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中高危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小于低危组患者(P<0.05)。前列腺癌患者DWI图均表现为高信号,但中高危组不同b值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小于低危组(P<0.05)。ADC_(b50)、ADC_(b400)和ADC_(b800)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AUC分别为0.690、0.703、0.775,3者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是否≥7分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其中b值为800 s/mm^(2)时特异度和灵敏度最高,分别为87.2%和60.9%。结论MRI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是否≥7分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其中b值为800 s/mm^(2)时特异度和灵敏度最高。
崔强王凡程华才丰斌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表观扩散系数扩散加权成像
影响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相关预测因素
2024年
Gleason评分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前列腺癌分级系统,其准确评分是制定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尽管目前穿刺活检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Gleason评分升级仍然很常见。Gleason评分升级使临床医生术前低估了肿瘤的危险度,可能导致治疗不足,影响预后。本文回顾了近6年的相关文献,并对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Gleason评分升级相关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前列腺癌的诊疗过程中做出精确的病情评估和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决策。
陈治钦陈鑫阳李煜殷虎明谢赣生李纲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
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列线图的构建
2024年
目的构建和验证一个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GSU)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RP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层随机分组法按6∶4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出GSU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霍斯默-莱梅肖(H-L)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在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时,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计数资料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GSU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比(OR):4.56, 95%可信区间(CI):1.79~11.64, P<0.01)、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OR:3.47, 95%CI:1.63~7.39, P<0.01)、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百分比(OR:4.83, 95%CI:1.07~21.74, P<0.05)、穿刺入路(OR:4.60, 95%CI:1.61~13.15, P<0.05)和活检Gleason评分(OR:4.38, 95%CI:1.29~14.90, 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95%CI:0.750~0.905)和0.799(95%CI:0.688~0.910)。H-L检验显示出了列线图良好的校准度(训练集:χ^(2)=5.501, P>0.05;验证集:χ^(2)=11.986, P>0.05)。DCA结果显示, 该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一个新的列线图预测GSU风险。经内部验证, 该列线图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
桂迁徐帆秦玉慧郭永连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病理学
DCE-MRI结合DWI对前列腺癌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P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T2WI、DWI序列和由DWI自动计算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eient,ADC),在DCE-MR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ROI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并测量ADC值。根据靶向穿刺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和Ki-67表达水平,分为Ki-67高表达组(Ki-67>10%)和低表达组(Ki-67≤10%),Gleason评分低级别(GG 1~2)和高级别(GG 3~5)组。组间差异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CE-MRI参数和ADC值与Ki-67、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ADC值与Ki-67表达、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K^(trans)、K_(ep)、Ve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1),K^(trans)、K_(ep)与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Ki-67高、低表达组K^(trans)、K_(ep)、Ve、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eason评分高、低级别组K^(trans)、K_(ep)、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表达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Ve+ADC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0;Gleason评分分级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ADC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861。结论DCE-MRI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ADC值相结合,在预测PCa的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显示出高诊断效能。联合使用
周定燕何文琪王伟陈梅泞罗敏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动态对比增强
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标本Gleason评分3+3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GS升级的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标本Gleason score(GS)3+3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术(RP)术后发生Gleason评分升级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中心同时行经会阴前列腺穿...
周凌许立龙陈超徐力郑琳琳楼海亚李世岩
关键词: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活检GLEASON根治术后

相关作者

魏勇
作品数:405被引量:508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膀胱癌 尿控 预后 腹腔镜
许宁
作品数:414被引量:530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膀胱癌 腹腔镜 尿控 预后
李晓东
作品数:306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膀胱癌 腹腔镜 预后 尿控
蔡海
作品数:262被引量:214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膀胱癌 腹腔镜 尿控 预后
薛学义
作品数:451被引量:581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膀胱癌 尿控 预后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