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篇“ ECOPATH模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Ecopath模型的增殖放流对南朗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珠江口渔场是我国四大著名渔业水域之一,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大的水域之一,为了分析增殖放流对河口水域生态系统及生态容纳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历史和近年调查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应用EWE 6.5软件,构建了2005年、2016—2020年南朗水域生态通道模型,对该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总体特征和各食物网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2005年、2016—2020年南朗水域的营养结构基本一致,能量流动主要聚集在营养级Ⅰ~Ⅳ,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利用率较高,总能流转换效率较低,水域生态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是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通道,与2005年相比,2016—2020年渔业资源生物量、营养级、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均有增加,系统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比值(TPP/TR)逐渐接近1,系统连接指数(CI)和杂食指数(SOI)略有提高,生态系统趋于成熟,生态系统整体规模扩大,与此同时,2020年日本花鲈和黄鳍棘鲷的生态容纳量分别是2005年的5倍和94倍。【结论】增殖放流不仅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复杂性和成熟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水域的生态容纳量,相关结果可为下一步增殖放流生态容纳量的动态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冯瑞玉陶峰郭禹郭禹孙金辉秦传新王静
关键词:ECOPATH模型增殖放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基于Ecopath模型的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功能分析
2025年
根据2022—2023年在獐子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通过Ecopath软件构建了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过程及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生态通道模型由31个功能组组成,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24。系统能流量主要分布在5个营养级之间,各营养级之间生物量与物质流通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降低,呈典型金字塔分布,该生态系统中系统总流量(TST)为11641.81 t/(km^(2)·a),系统总能量转化效率为13.29%,其中初级生产者能量转化效率为13.35%,碎屑转化效率为13.21%。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TPP/TR)比值为3.15,系统杂食性指数(SOI)为0.19,连接性指数(CI)为0.23。研究表明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阶段。
王志林司立伟李溢刘航
关键词:食物网生态系统特征ECOPATH模型
光伏覆盖下采煤沉陷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 流动特征——基于Ecopath模型分析
2025年
基于2023年、2024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采煤沉陷积水区Ecopath模型,比较了不同光伏覆盖面积和时间下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新建和高光伏覆盖区由14个功能组组成,低和无光伏覆盖区由15个功能组组成。结果表明:新建、高、低和无光伏覆盖区总能量利用率分别为1.06%、1.31%、1.22%和1.22%,能量利用效率并未达到最适程度。根据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综合表明:光伏覆盖时间长和面积大的高光伏覆盖区生态系统更加成熟,稳定性更好。
高衍雪陈孝杨陈永春徐燕飞段金铭孙晶玉宋雅慧
关键词:光伏ECOPATH模型
基于Ecopath模型的瓯江口斑鰶、刀鲚和鮻的增殖生态容量评估
2025年
【目的】基于Ecopath模型对瓯江口斑鰶、刀鲚和鮻增殖生态容量进行评估。【方法】根据2021年3月、5月、8月和11月瓯江口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由24个功能组组成的瓯江口Ecopath模型,对瓯江口营养级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初步分析,并估算了斑鰶、刀鲚和鮻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瓯江口海域营养级范围为1.00~3.55,其中斑鰶的营养级为2.46,刀鲚的营养级为2.97,鮻的营养级为2.44,均属于较低营养级。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TPP/TR)为2.276,系统连接指数(CI)为0.367,系统杂食性指数(SOI)为0.217。斑鰶、刀鲚和鮻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0.0189、0.0379和0.0055 t/km^(2),根据模型估算的生态容量分别为0.070、0.065和0.132 t/km^(2)。【结论】该生态系统中有大部分营养物质未被利用,初级生产力利用效率低,系统成熟度不高;对比当前状态与模拟放流后系统状态,系统的TPP/TR、CI和SOI均无较大变化,即斑鰶、刀鲚和鮻具有较大增殖放流潜力。
章欣仪郑春芳秦松刘伟成张川范青松
关键词:生态容量生态系统结构食物网ECOPATH模型
基于Ecopath模型的长江石首段生态系统特征分析及长江江豚环境容纳量评估
2025年
为了准确掌握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重点保护水域长江石首段的生态系统状况及长江江豚种群状况,研究建立了长江石首段Ecopath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评估了长江江豚环境容纳量。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石首段生态系统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000—3.153,长江江豚处于最高营养级,其次是蒙古鲌功能组。食物网的能量流动主要有3条途径,包括2条牧食食物链和1条碎屑食物链。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总体呈金字塔形分布,但系统总转化效率较低,仅为2.63%。基于模型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指标分析,提示长江石首段生态系统处于未成熟状态,稳定性也需进一步提高。基于模型能量流动平衡原理,评估长江石首段长江江豚环境容纳量为0.055 t/km^(2),约107头。通过进一步的模型模拟预测,随着长江江豚生物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规模和成熟度略有增加,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浮游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适量增加,将大幅增加长江江豚环境容纳量,并能够改善生态系统状况。研究结果将为长江石首段长江江豚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十年禁渔”成效的评估提供本底数据。
唐斌龚成王睿龙周昊杰陈宇维毛峻峰高文娟张婷玉梅志刚郝玉江王克雄王丁
关键词:ECOPATH模型生态系统特征
基于Ecopath模型的景观湖泊生态重建成效评价
2024年
为评估西南地区某景观湖泊运用清水型生态系统方式构建的水体修复工程的成效,依据恢复3年后湖泊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景观湖泊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修复后湖泊的水质变化、新形成的食物网结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成熟稳定度,并探究提升修复效果所能采取的人工干预措施。模型共包括肉食性鱼类、鲤、鲫、鲢、鳙、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16个功能组,基本包括了此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全过程。结果显示,景观湖泊Ecopath模型Pedigree指标值为0.546,可信度较高。景观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为1~3.092,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648%,较为低下。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TPP/TR)为1.946,连接指数(CI)为0.280,系统杂食指数(SOI)为0.052,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能流路径长度(FML)分别为5.079%和2.383,与修复前相比,景观湖泊的食物链初步恢复。结合生态通道模型综合分析发现,此景观湖泊修复后仍是一个稳定性较低、食物网联结程度简单、抗外界干扰能力弱且处于发育早期的不成熟生态系统。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模式仍需要后期人为干预和调控。
陈泓位付国楷石小凤陈少炜刘武平曾中平
关键词:景观湖泊ECOPATH模型生态修复
基于Ecopath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系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鄱阳湖禁渔前后(2018和2021年)的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比较了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规模、食物网及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系统稳定性等特征的变化,以评估"十年禁渔"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鄱阳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了8.07%,总生物量增加了35.7%;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效率由10.7%增长到11.3%,能够恢复到1998年水平;生态系统成熟度、稳定性增强;食物网的高营养指标从28.6%增长到35.7%,食物链长度从3.63增长到3.86。综上所述,禁渔之后鄱阳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各功能组间的营养交互关系变强,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转速度和物质再循环的比例升高,复杂性、稳定性和成熟度增加,表明"十年禁渔"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
杨舒帆叶少文徐军黎明政刘焕章
关键词:鄱阳湖ECOPATH渔业管理
基于Ecopath模型的赤水河生态系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
为评估赤水河禁渔效果,基于监测数据构建了赤水河中游赤水市江段禁渔前(2016年)、禁渔后(2021年)5年的Ecopath模型,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规模、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特征、系统稳定性等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刘琳燕杨舒帆刘飞刘焕章
关键词:ECOPATH渔业管理
基于Ecopath模型的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容量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生物功能组组成的能量流动模型,并基于能流模型评价了生态系统中硬壳蛤养殖容量。研究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硬壳蛤生物量最高(134.99 g/m^(2)),其次是凡纳滨对虾(62.56 g/m^(2));底栖动物营养级最高(2.65)。由于生态系统中第Ⅱ、Ⅲ营养级间能流传递效率较低(5.20%),系统绝大部分能量流通量(98.37%)位于第Ⅰ、Ⅱ营养级;系统连接指数和杂食指数分别为0.37和0.05,表明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比值为2.13,系统净生产力为每30天715.18 g/m^(2),表明生态系统以自养为主。研究期间人工饵料投入量占初级生产力的71.60%,大量饵料投入使生态系统食物网以碎屑食物链为主;从生态系统能流平衡的角度评估硬壳蛤养殖容量,发现该系统中以硬壳蛤个体总湿重计的生态容量和生产容量分别为:854.46 g/m^(2)和1441.47 g/m^(2)。基于该系统中硬壳蛤生态、生产容量获取的硬壳蛤最大放养密度分别为73 ind./m^(2)和123 ind./m^(2)。由于Ecopath模型无法模拟生态系统无机环境因子对养殖容量的限制作用,在开展基于Ecopath模型的养殖容量评估结果应用时应保持谨慎。养殖期间水体、底质环境保持在养殖生物适宜范围是Ecopath模型评估结果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
奉杰徐江玲赵小龙袁超袁超白涛吴玲娟杨美洁白涛张涛
关键词:硬壳蛤养殖容量ECOPATH混养
基于Ecopath模型的温州湾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
2024年
为探究温州湾生态系统整体结构,根据2019-2020年温州湾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软件构建了由21个功能组组成的生态系统能流通道模型,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总体特征、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过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00~4.372,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营养级最高;系统总流量为10 874.67 t/(km^(2)·a),系统净生产量为3 392.965 t/(km^(2)·a);系统能量流动呈金字塔状分布,能量流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降低,来源于初级生产者转化效率为15.20%,来源于有机碎屑的转化效率为16.03%,系统总能量转化效率为15.49%;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3.636,系统连接指数为0.298,Finn’s循环指数为2.22%,Finn’s平均路径长度为2.324,杂食指数为0.167。温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成熟状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低,建议加强对关键物种的保护,以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保障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
陈伟峰许开平王维薛峰胡高宇胡忠健周小峰
关键词:ECOPATH模型营养级生态系统特征

相关作者

林群
作品数:39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容量 ECOPATH模型 增殖放流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
陈作志
作品数:355被引量:1,27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渔业资源 鱼类 鸢乌贼 渔业
张虎
作品数:99被引量:446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 潮间带 增殖放流 稳定同位素
徐姗楠
作品数:190被引量:1,05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藻 群落结构 大型海藻 鱼类 南海北部
王俊
作品数:187被引量:1,52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黄河口 排氨率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