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7 篇“ D型产气荚膜梭菌 “的相关文章
一株羊源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2025年 为查明河南省邓州市某羊场病死羊病因,尽快控制病情,采集病羊肝脏、肺脏和脾脏等器官组织样本进行细菌 16S rD NAPCR扩增测序,并利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PCR鉴定毒素基因分型 。结果表明,在病料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分离菌 ;对该分离菌 株进行16S rD NA基因扩增,得到1400 bp阳性条带,与产 气 荚膜 梭 菌 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6%以上,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与产 气 荚膜 梭 菌 参考菌 株相似性在99.6%以上,表明为产 气 荚膜 梭 菌 ;PCR毒素基因分型 得到324 bp阳性条带,符合α毒素基因特征,证实其为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命名为D ENGZHOU202409;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分析,发现D ENGZHOU202409菌 株与上海人源218002-301、印度豹源ATCC 13124处于同一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综上所述,D ENGZHOU202409分离菌 株为此次羊群感染致病的病原菌 ,为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 王奎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鹅源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对鹅的致病性试验 2025年 为了解鹅源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对鹅的致病性,研究通过鸡胚致病性试验、不同感染途径攻毒试验筛选毒力较强的菌 株及适合感染途径,对35日龄雏鹅进行人工致病试验,通过评估临床症状、体重变化、肠道表征评分、组织病理学变化、肠道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等研究其对鹅的致病性。结果显示:Cp-07株对鸡胚的致病性较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 _(50))为10^(-8.75)/0.2 mL;灌服Cp-07株可对雏鹅致死,肠道能分离到Cp,而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仅在第6天肠道分离到Cp;感染组雏鹅表现出精神沉郁、拉血便等症状,从第3天开始感染组体重低于对照组,肠道出现明显的肠壁变薄、出血,肠黏膜脱落并出现坏死灶,肠道表征评分高达4分;感染组肠绒毛脱落、断裂,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十二指肠及回肠固有形态消失,小肠绒毛高度不同程度下降,隐窝深度增加。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1株高毒力Cp,适合接种途径为灌服,单独感染Cp可引起鹅肠道损伤。 张美琳 杨智灿 刘佳琪 苏文楠 李宛珈 朱婉君 陈济铛 张济培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坏死性肠炎 肠道 1株羊源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2025年 【目的】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 ,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等动物发生肠毒血症,对反刍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耐药情况,为该地区由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及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 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毒素基因PCR扩增对可疑菌 株进一步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分离菌 耐药基因。【结果】分离菌 在TSC培养基中长出黑色的圆形菌 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菌 体粗短,成单个或双个排列的革兰阳性直杆菌 ,形态学及镜检结果符合产 气 荚膜 梭 菌 特点。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 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 气 荚膜 梭 菌 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 株为产 气 荚膜 梭 菌 。毒素基因PCR检测扩增出cpa和etx基因,表明该菌 株为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 对头孢曲松、头孢呋新、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 药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 检出bla CTX-M、bla SHV、qnrA和aac(6′)-Ⅰb-cr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 TEM和qnrS 2种耐药基因。【结论】本试验成功从绵羊体内分离出1株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该菌 株存在多重耐药,该研究结果为D 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感染绵羊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娜 刘重阳 张靖靖 玛丽雅其其格 珠娜 陆斌 海鹰关键词:绵羊 D型产气荚膜梭菌 耐药性 一种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间接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兽用生物制品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间接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外毒素溶液作为免疫原,以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外毒素抗原最小致死量为依据,通过筛选间接血凝试验中抗原最佳... 王婷 韩四娥 李化生 金鹰 郝颖 杨富贵 史文瑞 王岩 张娜 刘丽春针对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噬菌 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针对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噬菌 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株产 气 荚膜 梭 菌 噬菌 体专性裂解引起乳猪腹泻的产 肠毒素产 气 荚膜 梭 菌 ,且噬菌 体基因组不含耐药基因、抗性基因、整合酶基因,具有安全、效价高、稳定... 牛旻 杨瑞华 鲁璐 程帅 吴艳琴一株C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024年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 ,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从疑似山羊魏氏梭 菌 病例中分离到一株细菌 ,通过厌氧培养、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分离菌 为产 气 荚膜 梭 菌 ,使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分离菌 株药敏性试验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分离菌 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噻呋敏感性最高,对多西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以期为山羊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宋锋 刘赛 荣榕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药敏试验 疫病防控 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Fba重组干酪乳杆菌 的构建与表达 2024年 为了构建重组乳酸菌 ,以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全基因组D 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Fba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大肠杆菌 表达载体pET-28a上,鉴定正确后,用1.0 mmol·L-1 IPTG诱导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5 h。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与弗氏佐剂乳化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目的蛋白能与制备的抗血清特异结合,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将正确的Fba基因与pLA乳酸菌 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并电转至干酪乳杆菌 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的干酪乳杆菌 表达的蛋白与抗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能够展示表达到菌 体表面。 杨启尧 范佳霖 秦达 曲艺 王嘉彬 余丽芸 史同瑞 侯喜林关键词:A型产气荚膜梭菌 干酪乳杆菌 绵羊大肠杆菌 与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 2024年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 与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 气 荚膜 梭 菌 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 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 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 气 荚膜 梭 菌 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 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 分离菌 株NXD C001与大肠杆菌 在同一分支,产 气 荚膜 梭 菌 分离菌 株NXSJ001与产 气 荚膜 梭 菌 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 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irp2)及LEE(eae);产 气 荚膜 梭 菌 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 及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 及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混合感染。 王玲玲 王景松 王健霖 王玮 陈灿 宋前进 郭亚男 李继东关键词:大肠杆菌 A型产气荚膜梭菌 绵羊 1株兔源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 2024年 在兔场中发现一只疑似感染了产 气 荚膜 梭 菌 病兔,从该兔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1株兔源产 气 荚膜 梭 菌 ,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 。毒力以及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血清型 为A型 ,该分离株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液的无菌 毒素对小鼠和家兔均有毒力、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0.05 m L/只,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5 m L/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以下简《规程》)方法制备疫苗进行效力检验,免疫保护率不低于80%。 贾华强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毒力 免疫原性 苦参碱对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被引量:2 2024年 为研究苦参碱对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致小鼠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实验将56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对照组、菌 液组、治疗组和预防组。菌 液组小鼠以0.2 mL/只灌胃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1×10~9cfu/mL)16 d,治疗组小鼠于灌胃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7 d后灌服苦参碱(30 mg/kg)9 d,预防组小鼠则以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菌 液和苦参碱同时灌胃16 d,对照组小鼠则每日每只灌服PBS 0.2 mL至16 d。对各组小鼠称重采血后剖杀、收集回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集肠内容物,经PCR检测后灰度分析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α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菌 液组小鼠肠道小肠绒毛脱落,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增加,而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结构逐渐恢复,炎症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得以修复。ELISA检测结果显示,预防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MAPK8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和MAPK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R检测后灰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小鼠肠内容物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的数量与菌 液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组小鼠释放的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α毒素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苦参碱可抑制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释放ɑ-毒素,并可恢复小鼠回肠黏膜免疫屏障,降低荚膜 梭 菌 所引起小鼠的肠道炎症。本研究为苦参碱应用于A型 产 气 荚膜 梭 菌 所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李慧 李晓林 秦颖 孟妮佳 吴晨晨 刘文君 薛虹关键词:苦参碱 A型产气荚膜梭菌 小鼠 体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