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58篇“ CT三维重建“的相关文章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右上肺奇叶应用解剖研究
2025年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奇叶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胸部薄层CT且诊断为右上肺奇叶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重建模型统计右上肺奇叶的支气管、血管的走行及肺奇叶患者的右肺上叶解剖结构。结果根据肺奇叶支气管起源与叶支气管数量分类,单分支型为主要类型,占76.1%(70/92),其奇叶支气管大多发自B^(1)b或B^(1)a。根据动脉起源分类,仍然以单分支型为主要类型,占72.8%(67/92),其中多数主要发自A~1a,其次为A~1b、A~1a。肺奇叶静脉大多汇入V^(1)a中(68例,占73.9%),其余则汇入V^(1)b中(24例,占26.1%)。根据右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类型,一共有6种,其中三分支型是右肺上叶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B^(1)-B~2-B~3型),占总数的53.3%(49/92)。右肺奇叶的平均体积为(62869.36±45097.76)cm^(3),小于其他肺段的平均体积。肺奇叶体积较大的患者供应支气管一般为双支,平均体积为(120421.41±25294.04)cm^(3),而单分支型肺奇叶的平均体积为(43685.34±31697.77)cm^(3)。结论奇肺叶肺部解剖结构具有多重多类型变异的复杂性,可能存在极为罕见的解剖变异情况。
曹洪瑜蒋迎九
关键词:三维重建肺奇叶
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多发椎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多发椎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多发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多发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2例患者均为两个及以上椎体骨折,受累椎节共计148个,L3椎节骨折患者共计8个,T12椎节骨折患者共计3个,L2椎节骨折患者共计27个,L4椎节骨折患者共计12个,L1椎节骨折患者共计55个,T12椎节骨折患者共计46个,其中受累最多的椎节为T12-L3椎节。CT三维重建合并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骨折部位诊断符合率、骨折类型中稳定性骨折诊断符合率、骨折类型中爆裂性骨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6.55%、97.67%,均高于X线检查的81.40%、75.86%、81.94%、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多发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时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且能更为准确的揭示骨折类型和骨折部位。
方军平胡康
关键词:脊椎骨折CT三维重建X线骨折类型骨折部位
CT三维重建在早期微小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在微小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癌症影像在线数据集(TCIA)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的171例微小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扫描、CT三维重建检查,分析良恶性肺结节CT三维重建影像学特征,并分析CT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71例患者共计171个微小肺结节,良性74个,恶性97个;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患者在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状、实质成分、钙化、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是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单项指标诊断微小肺结节良恶性时,毛刺征诊断的AUC最高为0.869,敏感度为84.54%,特异度为89.19%,联合诊断微小肺结节时,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联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968,敏感度为94.85%,特异度为89.19%。结论CT三维重建诊断早期微小肺结节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王廷婷徐莹林保光吴彤姜曈吕东阳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
CT三维重建在成人DDH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术前诊断与手术方案制定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显著,探究CT三维重建在成人DDH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中,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单侧成人DDH患者8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髋关节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三维重建检查对成人DDH的诊断价值,根据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指导手术方案制定,比较治疗前后患侧髋关节解剖形态学参数水平、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CT三维重建对成人DDH类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5.24%。治疗后6个月,成人DDH患者患侧LCEA、ACEA、AASA、PASA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29.52±4.34)(56.09±6.44)(58.20±4.91)(86.35±10.02)(73.62±11.70)分,均较治疗前高(P<0.05),VAS评分与双下肢长度差分别为(1.26±0.75)分、(1.21±0.26)cm,均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成人DD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优先考虑该技术,以改善患者髋关节解剖形态学参数及功能评分。
冯伟坚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阻生尖牙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在上颌阻生尖牙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苏州口腔医院诊治的上颌阻生尖牙患者90例,均实施螺旋3D-CT检查,以后期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3D-CT诊断上颌阻生尖牙的结果。结果:手术治疗结果显示,上颌阻生尖牙位置唇侧45例,腭侧43例;螺旋3D-CT检查上颌阻生尖牙位置唇侧44例,腭侧42例,总准确率为9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结果显示,上颌阻生第一双尖牙38例,第二双尖牙50例;螺旋3D-CT检查上颌阻生第一双尖牙37例,第二双尖牙49例,总准确率为9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上颌阻生尖牙中螺旋3D-CT技术可为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对牙齿立体形态影像进行展示,提供阻生牙位置、与周围牙齿关系等综合信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郭剑苓尹学敏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螺旋CT三维重建上颌阻生尖牙
CT三维重建辅助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CT三维重建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和CT组,各34例。CT组行CT三维重建辅助下PFNA治疗,常规组行常规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血清因子[D-二聚体(D-D)、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T组一次置钉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CT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且CT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CT组TGF-β1、BMP-2高于常规组,D-D、PT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辅助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具微创性,提高一次置钉成功率及骨折愈合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肖飞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CT三维重建
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诊断膝关节外伤的作用
2025年
评估膝关节外伤诊断期间联合应用128排CT三维重建、MRI技术所取效果。方法 研究入试者选择本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外伤患者,研究开始、结束时间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入组病例数为60例,入院后先后展开128排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结果视为诊断金标准,统计相应诊断方案应用后对于不同类型膝关节外伤的诊断符合情况,对比不同方式对于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结果,综合评估诊断效能,明确影像学所获图像间差异。结果 将关节镜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不同膝关节外伤类型诊断符合情况对比,联合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诊断,结果 为(P<0.05)。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对于不同程度的骨折检出率较单一诊断较高,组间差异明显,结果 为(P<0.05)。相较于单一诊断,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是各指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膝关节外伤采取128排CT三维重建联合MRI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诊断效率及诊断效能均较高,为后续诊治措施制定以及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顾佳婧
关键词:MRI技术膝关节外伤
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临床意义探讨
2025年
目的评估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肝门部胆管癌(PHCC)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2019年6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PHCC患者96例,均接受CT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Bismuth-Corlette分型。对可以行肿瘤切除的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结果96例PHCC患者实际接受手术72例(75.0%);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PHCC可切除性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54.2%,准确度为86.5%;与实际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型比,CT三维重建Bismuth-Corlette分型的准确率为9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组实际手术切除的PHCC患者存在侵犯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及淋巴结转移分别为25例、28例、10例和15例;CT三维重建判别侵犯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2.0%、92.0%、90.0%和86.7%,特异度分别为89.4%、90.9%、96.8%和89.5%,准确度分别为90.3%、90.3%、95.8%和88.9%。结论CT三维重建评估PHCC病灶浸润范围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对指导手术切除肿瘤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王鹤宋文月殷慧康尤琴琴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CT三维重建手术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研讨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对比其与传统二维 CT 在诊断精准度、移位评估、并发症识别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以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0 月收治的 90 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借助西门子 16 排 SOMATOM.go.now 系列多层螺旋 CT 扫描并开展三维重建。对二维 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移位程度、并发症评估等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移位程度判断、并发症识别上,均明显优于传统二维 CT(P<0.05)。结论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备较高精准性与临床价值,能为临床治疗供给更精确信息,在指导治疗与防范并发症方面有潜在优势 。
李应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外伤性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
CT三维重建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和DR检查,以术中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结果金标准”的检验,62例患者中共有48例为阳性,即为腓骨远端撕脱骨折,14例为阴性。CT三维重建的敏感度为97.92%(47/48)、准确度为91.94%(57/62)、阴性预测值为90.91%(10/11),均明显高于DR检查的85.42%(41/48)、75.81%(47/62)、46.1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T三维重建在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上的AUC为0.838(95%CI:0.689~0.987),DR检查的AUC为0.571(95%CI:0.385~0.756),CT三维重建在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CT三维重建、DR检查均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形,但CT三维重建的误诊率为1.61%,明显低于DR检查的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较DR检查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在发现微小骨折及立体直观表现骨折方面更具优势,能更准确的展现关节损伤程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杨建陶永君彭多禄
关键词:撕脱性骨折CT三维重建

相关作者

陈雁西
作品数:114被引量:1,089H指数:2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CT三维重建技术
张坤
作品数:40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CT三维重建技术 形态学 跟骨
强敏菲
作品数:44被引量:3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CT三维重建技术 形态学 跟骨
何金鹏
作品数:17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CT三维重建 体积测量 DDH 发育程度 骨化
李浩博
作品数:31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CT三维重建技术 形态学 骨折固定术 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