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篇“ CHOP化疗“的相关文章
常规CHOP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观察常规CHOP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2)与研究组(n=43)。常规组给予常规CHOP化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清相关因子[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C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功能因子(CD3^(+)、CD4^(+)、CD8^(+))水平、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腺喀啶脱氧核苷激酶(TK-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28/43),常规组为40.48%(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02,P=0.0349<0.05)。治疗后,研究组TSCF、NSE、CYFRA21-1、PDGF-BB、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VEGF、TK-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CHOP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有效提高化疗总有效率,调节其相关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血清因子水平,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程英郭学军南祯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血清因子
氨甲蝶呤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甲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T细胞亚群指标(CD8^(+)、CD4^(+)、CD3^(+)、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β2-M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蝶呤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DLBCL患者可降低肿瘤标志物、VEGF、β2-MG水平,效果优于单纯R-CHOP化疗方案治疗。
李素颜王利霞任小晶
关键词:氨甲蝶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细胞亚群
扶正安中汤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2024年
目的 分析扶正安中汤联合CHO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94例NHL患者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接受CHO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扶正安中汤+CHOP化疗方案治疗),各4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癌胚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采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癌症化疗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CC)、卡氏评分(KPS)、肿瘤标志物(β2-MG、CA125、LDH)、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59.57%(28/47)高于对照组38.30%(18/4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组KPS评分、QLQ-CCC评分较高(P<0.05);治疗3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组β2-MG、CA125、LDH低于对照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脱发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扶正安中汤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NHL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体能状态,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闫伟伟马磊常占国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球蛋白毒副反应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
2024年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HOP方案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4例。CHOP方案组予以CHO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CHOP方案组基础上予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2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高于CHOP方案组(94.12%vs.73.53%,χ^(2)=5.314,P=0.021)。治疗6个疗程后,2组血清TNF-α、PDGF-BB水平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CHOP方案组(P<0.01);2组CD4^(+)、CD4^(+)/CD8^(+)及联合治疗组EORTC QLQ-C30评分升高,CD8^(+)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高/低于CHOP方案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CHOP方案组(8.82%vs.29.41%,χ^(2)=4.660,P=0.031)。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且用药较安全。
许雅虹韦春珠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炎性因子
奥妥珠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 观察奥妥珠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FL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CHOP化疗组32例和联合化疗组32例。CHOP化疗组给予CHO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化疗组在CHOP化疗组基础上给予奥妥珠单抗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介素-17(IL-17)及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免疫细胞因子[CD4^(+)、CD8^(+)、CD4^(+)/CD8^(+)、淋巴细胞(ALC)/单核细胞(AMC)],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高于CHOP化疗组(93.75%vs. 75.00%,χ^(2)=4.267,P=0.039)。治疗6个疗程后,2组血清MMP-13、IL-17及NF-κB p65水平均降低,且联合化疗组低于CHOP化疗组(P<0.01);2组CD4^(+)、CD4^(+)/CD8^(+)、ALC/AMC升高,CD8^(+)降低,且联合化疗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CHOP化疗组(P<0.01)。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CHOP化疗组(12.50%vs. 34.38%,χ^(2)=4.267,P=0.039)。结论 FL患者采用奥妥珠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抑制疾病进展,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许雅虹周欣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安全性
化毒祛邪汤对恶性淋巴瘤CHOP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化毒祛邪汤对恶性淋巴瘤CHOP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纳入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CHOP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化毒祛邪汤,2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后对比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均降低,对照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2组血清TNF-α、PDGF-BB水平均降低,2组SF-36问卷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毒祛邪汤用于恶性淋巴瘤CHOP化疗患者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范金兰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
2024年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至少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常规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生存预后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病理特征[包括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骨髓侵犯]、治疗(化疗疗程和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结果建模集中良好组105例和不良组3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25.0%;验证集良好组55例和不良组15例,不良发生率21.4%。建模集中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LDH水平、NCCN-IPI、Ann Arbor分期Ⅲ~Ⅳ比例、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率和骨髓侵犯比例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CCN-IPI(HR=2.526,95%CI:2.001~3.125,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HR=5.021,95%CI:4.125~5.998,P<0.001)、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HR=3.859,95%CI:3.256~4.754,P<0.001)均是DLBCL患者R-CHOP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Y=0.056+1.032×(NCCN-IPI)+1.986×(Ann Arbor分期)+1.434×(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建模集与验证集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3和0.866(均P<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前NCCN-IPI、Ann Arbor分期升高以及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与R-CHOP化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建立量化预测模型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翁翔赵明哲胡慧仙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注射与中药外敷联合CHO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癌胚抗原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注射与中药外敷联合CHO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1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序贯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外敷和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2组生存率、近期疗效、至少完成4个化疗周期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铁调素(HEPC)、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及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1%(30/59)、64%(38/59),观察组为56%(33/59)、78%(46/59),2组OR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R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IL-2、IL-6、IL-8含量分别为(829±90)ng/L、(8.2±1.7)ng/L、(82±13)ng/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05±94)ng/L、(6.2±1.3)ng/L、(54±9)ng/L;干预后对照组HEPC、CEA、LDH分别为(38±4)ng/ml、(6.7±1.2)ng/ml、(255±64)U/L,观察组分别为(30±4)ng/ml、(4.3±1.0)ng/ml、(214±38)U/L;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58±4)、(26.6±3.0)、(1.24±0.32),观察组患者为(62±5)、(29.8±3.6)、(1.65±0.35);对照组患者IgA、IgG、IgM分别为(1.89±0.56)ng/L、(12.8±2.6)ng/L、(1.33±0.43)ng/L,观察组分别为(2.58±0.44)ng/L、(15.8±3.3)ng/L、(1.98±0.52)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化疗相关死亡,主要不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和脱发等,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
倪建芬来洁田碧云闻瑶
关键词:敷贴疗法利妥昔单抗
沙利度胺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效果
2023年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NH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为74.36%,高于对照组的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DH、VEGF、β2-MG、sPD-L1、sCD3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M、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脏损害、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NHL患者可提高ORR和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和sPD-L1、sCD30水平,效果优于单纯CHOP化疗方案治疗。
陆彩娜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沙利度胺血清学免疫球蛋白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复方斑蝥胶囊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化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CHOP化疗,研究组采用CHOP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与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在CHOP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斑蝥胶囊进行治疗比采用单一CHOP化疗效果更加确切,在疗效和控制不良反应方面有着一定优势,减轻患者的痛苦与负担,增强CHOP化疗效果,达到良好的治疗结局,CHOP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斑蝥胶囊值得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应用。
张丽楠邵泽涛胡海云邓秀娜王丹宁
关键词:复方斑蝥胶囊CHOP化疗恶性淋巴瘤肾功能指标

相关作者

朱一辰
作品数:148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 后腹腔镜 活体供者 尿路上皮癌
肖翠容
作品数:10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MIRNA 生物学 NOTCH信号 阿霉素诱导
王华
作品数:1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
研究主题:CHOP化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利妥昔单抗
张宏伟
作品数:24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扫描测量 大鼠血管 RNA干扰
周晓红
作品数:16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安顺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顺铂 吉西他滨 艾迪注射液 多西他赛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