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56篇“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利妥昔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探讨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采用利妥昔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9例)予以普通化疗,观察组:(41例)予以利妥昔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采用利妥昔治疗,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具有重要作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张龙珍陈为民
- 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免疫功能
- 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的疗效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B-N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CHOP治疗,B组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乳酸脱氢酶、胸苷激酶-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更低,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A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NHL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远期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
- 胡坤鹏王晓霞李文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远期生存率
- LncRNA NORAD靶向miR-345-3p/TRAF6调节儿童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淋巴瘤是儿童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脑肿瘤及其他神经系统癌,占儿童肿瘤的12-15%,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淋巴瘤是一类高度增殖性、高度恶性的肿瘤,疾病进展速度快,甚至侵犯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
- 李杨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TRAF6细胞凋亡
- 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CHOP化疗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标准CHOP化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CHOP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年、2年、3年的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8.48%、疾病控制率87.88%,高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21.21%、疾病控制率57.58%(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局部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等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CHOP化疗能够抑制肿瘤发展,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提升远期存活率,且安全性较高。
- 沈瑞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
-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B-NHL组患者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患者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比较2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情况;收集B-NH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Bcl-2、CD10和cyclin D1水平与B-NH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B-NHL患者随访1 a,统计患者病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B-NHL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1%(61/78)、38.46%(30/78)、87.18%(68/78),对照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18/50)、100.00%(50/50)、0.00%(0/50);B-NHL组患者Bcl-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971、92.992,P<0.01),CD10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9.231,P<0.01)。B-NHL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与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无关(P>0.05);B-NHL患者的病理类型与CD10、cyclin D1阳性表达相关(P<0.05),与Bcl-2阳性表达无关(P>0.05)。B-NHL组患者病死20例(25.64%),生存58例(74.36%);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与B-NHL患者病死相关(P<0.05),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与B-NHL患者病死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阳性表达、cyclin D1阳性表达及CD10阴性表达是影响B-NHL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Bcl-2、CD10及cyclin D1在B-NHL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可能参与了B-NHL的发生、发展;CD10、cyclin D1检测可鉴别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B-NHL,且可作为评估B-NHL患者预
- 王婉玲杨翠高攀科陈小双梁勇会李敬东
- 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CD10细胞周期蛋白D1
- 继发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继发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s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2007年1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NHL患者中,1.65%(47/2853)以第二恶性肿瘤的形式出现,其中44例为B细胞型sNHL。44例中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治疗情况:29例为手术切除治疗,10例为手术联合化疗,2例为手术联合放疗,3例接受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继发肿瘤的治疗情况:34例患者接受化疗,5例患者接受化疗+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结外病变或巨大包块接受放疗,1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胃型)患者仅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位化疗时间为6(2,8)个月。CD2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CD20+Ⅲ~Ⅳ期滤泡淋巴瘤(FL)患者在化疗前1 d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中位随访时间11.4(4.2,28.8)个月。结果44例sNHL患者最常见的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为乳腺癌(10例),最常见的sNHL病理类型为DLBCL(29例)。65.9%(29/44)的患者第一原发肿瘤诊断年龄<60岁,59.1%(26/44)的患者sNHL诊断年龄≥60岁。中位sNHL发生时间为63.4(25.2,146.9)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6(4.1,26.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3.5%。一线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6%,总缓解率为63.6%。利妥昔单抗组与未利用利妥昔单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1%和66.5%(Log-rankχ2=2.02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第一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年龄≥60岁(Log-rankχ2=7.562,P<0.05),sNHL诊断年龄≥60岁(Log-rankχ2=4.887,P<0.05)均提示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原发恶性肿瘤发病年龄≥60岁(HR=4.745,95%CI:1.405~16.020)是影响sNHL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年龄≥60岁会增加sNHL患者的死亡风险。
- 苗昭艺姜亚楠王金焕吕扬扬邢东慧徐鸿翟翊辛赵智刚
- 关键词:存活率分析
- 肾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 2020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主诉“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d”入院。患者1d前因左侧腰部皮肤过敏涂药膏发现左侧腰部隆起,行泌尿系超声提示左肾占位,病程中无左侧腰腹部疼痛,无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排尿不适,未见肉眼血尿及脓尿,一般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大便规律,近期无明显消瘦,既往体健。
- 张英郎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肾肿瘤
- 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挽救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正规标准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性NHL患者,采用沙利度胺(口服,100 mg/d起始,每周递增50 mg,直至200 mg/d,QN,维持)联合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0天;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每1个疗程评价毒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中,14例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80%。15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13例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R-GEMOX方案对复发难治B细胞性NH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是一个良好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 张呈苏铭俊容庭杰
- 关键词:沙利度胺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非霍奇金淋巴瘤
- SENEX基因触发的细胞衰老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关系的探究
- 研究背景与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淋巴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中B细胞来源的约占85%(B-NHL)。B-NHL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大量调查研究表...
- 许旋旋
- 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衰老免疫逃逸
- 利妥昔单抗辅助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辅助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行性。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0月进入该院治疗的52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调查目标,结合其个人意愿划入联合组与常规组(n=26)。常规组应用CHOP方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76.92%,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P=0.017<0.05)。治疗期间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不良反应,联合组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随访12个月,联合组死亡2例,常规组死亡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辅助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且联合用药方式下不会显著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晓芸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