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 篇“ AST/ALT比值 “的相关文章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FIB-4指数和AST /ALT 比值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SPTQ)技术联合FIB-4指数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比值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4年3月我院诊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肝活检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均接受肝脏超声、血清和血液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ST /ALT 比值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指标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本组组织学检查发现S1期7例,S2期47例【即显著性肝纤维化(SF)47例】,S3期23例和S4期5例【即进展期肝纤维化(AF)28例】;AF组SWV、FIB-4和AST /ALT 比值 分别为(1.5±0.2)m/s、(2.0±0.3)和(1.5±0.3),均显著高于SF组【分别为(0.9±0.2)m/s、(1.0±0.1)和(0.8±0.2),P<0.05】;AF组合并高血压和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占比分别为32.1%和75.0%,均显著高于SF组(分别为17.0%和19.2%,P<0.05),血清总胆红素、GGT和HBV DNA分别为(24.6±5.3)μmol/L、(78.4±6.3)U/L和(5.8±1.1)lg U/ml,均显著高于SF组【分别为(15.5±3.2)μmol/L、(45.7±14.0)U/L和(3.7±1.0)lg 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WV、FIB-4和AST /ALT 比值 是影响CHB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显示,SWV联合FIB-4和AST /ALT 比值 诊断AF的AUC为0.938(95%CI:0.862~0.979),其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86.2%,显著优于单个指标评估。结论应用SWV联合FIB-4和AST /ALT 比值 诊断CHB患者AF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胡雨 王静晖 王瑶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AST /ALT 比值 、LDH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的临床价值2024年 探究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与丙氨酸转氨酶(ALT )的比值 (AST /ALT )和乳酸脱氢酶(LDH)在预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5月接收入院治疗的20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分为轻症组131例和危重组7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两组间资料差异,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对于SFTS预后的价值。结果 根据与轻症组相比,危重组中患者的年龄、AST /ALT 比值 、LDH等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危重症相比,轻症组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T /ALT 比值 、LDH可作为影响SF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AST /ALT 比值 与LDH联合预测SFTS危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95%置信区间0.747-0.873。结论 SFTS患者高龄、AST /ALT 比值 升高、LDH升高提示以上患者有危重症风险,其中AST /ALT 比值 和LDH联合预测危重症价值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上述指标异常患者的监测。 郑雪琦 张照如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AST/ALT比值 乳酸脱氢酶 预后 血清AST /ALT 比值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天氡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 /ALT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期间在张家口宣钢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48个月,随访的首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根据血清AST /ALT 高低分为低AST /ALT 组和高AST /ALT 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2~48个月过程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白细胞计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血红蛋白、低分子肝素以及氯吡格雷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低AST /ALT 组(n=50)共有1例患者死亡(2.0%),高AST /ALT 组(n=50)共有4例患者死亡(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因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力衰竭与血清AST /ALT 主要心血不良事件有关(OR=0.869、0.823、0.816、0.791,95%CI=0.235~0.993、0.302~1.853、0.261~0.981、0.349~0.96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AST /ALT 组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较低AST /ALT 组显著升高(P=0.015、0.037、0.016、0.023)。Cox风险分析显示,年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清AST /ALT 与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翟亚丽 王志刚 武晓云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 预后 AST /ALT 比值 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ACR)相关性研究:从生物标志物到临床应用2024年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比值 (AAR),传统上用于肝脏功能评估,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肝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肾脏功能等存在关联。尿白蛋白肌酐比(ACR)作为肾脏敏感指标,在预测心血管风险、脑卒中、糖尿病和全因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AST /ALT 比值 与ACR相关潜在机制的关联性,以利用这两个指标全面评估人体健康,并通过它们的关系,利用肝损伤指标预测肾脏状况,从而对肾病患者实施早期临床管理。The ratio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 traditionally known as the AST /ALT ratio (AAR), has been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liver func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its association with extrahepat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nal function. The 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ACR) serves as a sensitive marker for kidney healt h and holds significant prognostic value in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s, stroke, diabet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ST /ALT ratio and ACR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o utilize these two indicators fo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human healt h. Furthermore, by understanding their relationship, liver injury marker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kidney conditions, thereby facilitating early clinical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kidney disease. 张智超 胡豪飞 何永成关键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尿白蛋白 尿肌酐 血清AST /ALT 比值 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康宁AST /ALT 比值 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AST /ALT 比值 (AAR)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KD患儿461例,根据有无CAL,将患儿分为CAL组122例和无CAL组33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AAR对KD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CAL组年龄<6个月比例、起病到确诊时间、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时病程>10d比例、CRP和D-二聚体高于无CAL组,AAR低于无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个月、应用IVIG治疗时病程>10d、D-二聚体和AAR均为KD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AR预测KD并发CAL的最佳预测值为1.49,AUC为0.7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1和0.680。结论AAR与KD并发CAL密切相关,AAR≤1.49的KD患儿CAL发生率升高。 郭俊秀 张旭 章爱莲 陈俊国 金剑 王瑾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AST/ALT比值 AST /ALT 比值 联合APTT对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预后价值2023年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丙氨酸转氨酶(ALT )比值 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122例应用利伐沙班抗凝的老年NVAF患者,依据中位数法将患者分为4组,即Q1组(32例):低AST /ALT /低APTT;Q2组(27例):低AST /ALT /高APTT;Q3组(29例):高AST /ALT /低APTT;Q4组(34例):高AST /ALT /高APTT,对4组患者的有效性终点事件和安全性终点事件进行分析,并对复合终点事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Q1~Q4组的有效性终点事件分别为0例(0)、1例(3.70%)、4例(13.79%)、5例(14.71%),主要为心血管死亡;安全性终点事件分别为5例(15.62%)、2例(7.41%)、6例(20.69%)、5例(14.71%),主要为非主要出血事件。与Q1组相比,在纳入传统危险因素校正后Q4组的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增加(HR:3.851,95%CI:1.167~12.704)。结论AST /ALT 比值 联合APTT可对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老年NVAF患者远期出血和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危险分层,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陈毅 宁萌 刘迎午关键词: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房颤 天冬氨酸转氨酶 论AST /ALT 比值 、PIVKA-Ⅱ、AFP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2023年 探讨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比值 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入患者及体检人员开展研究,其中,HBV感染相关HCC患者85例(HCC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90例(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慢性乙肝组);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对比诊断情况。结果 HCC组血清PIVKA-Ⅱ、AFP都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及对照组(P<0.05);AST /ALT 比值 HCC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同质性(P>0.05)。在ROC曲线中,当将PIVKA-Ⅱ、AFP和AST /ALT 比值 的诊断临界值设定成48.21mAu/ml,9.94ng/ml及1.779的时候,其诊断HBV感染肝细胞癌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是0.854,0.823和0.714,敏感度是80.00%,78.82%和52.94%,特异度为87.78%,82.22%和84.07%。血清PIVKA-Ⅱ联合AFP诊断HBV感染肝细胞癌的AUC最大,为0.900,敏感度90.59%,特异度80.00%。结论 在对相关患者进行诊断时,若进行单独检测则血清PIVKA-Ⅱ及AFP效果好于AST /ALT 比值 ,血清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效能,有助于HBV感染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 温庭伟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AST/ALT比值 肝细胞癌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测量肝硬度与血清AST /ALT 比值 评价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VTQ测量肝硬度与血清AST /ALT 比值 对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将80例患者分为Child-Push A级30例、B级25例、C级25级,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将80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45例)与非并发症组(35例),80例患者均用VTQ法检测VTQ值,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ALT 、AST 水平,计算ALT /AST 比值 。对比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不同部位的VTQ值,对比不同Child-Push分级患者的AST 、ALT 水平及AST /ALT 比值 ,对比有无并发症组的不同部位VTQ值,对比有无并发症组患者的AST 、ALT 水平及AST /ALT 比值 ,分析80例患者不同部位VTQ值与AST 、ALT 、AST /ALT 比值 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不同肝脏部位的VTQ值明显较A组及B组高,B组患者不同肝脏部位的VTQ值较A组高(P<0.05)。C组的AST 水平、AST /ALT 值明显较A组、B组高,B组的AST 水平、AST /ALT 值明显较A组高(P<0.05),C组的ALT 水平较A组、B组高,B组的ALT 水平较A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不同肝脏部位的VTQ值明显较无并发症组高(P<0.05)。并发症组的AST 、AST /ALT 比值 明显较无并发症组高(P<0.05),并发症组的ALT 较无并发症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肝硬化患者的AST 、AST /ALT 比值 与不同部位的VTQ值正相关(P<0.05),ALT 水平与不同部位的VTQ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VTQ测量肝硬度与血清AST /ALT 比值 可用于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 陈莹 何河 张慧敏 孙宁宁 黄帅关键词:肝硬化 AST/ALT 预后 AST /ALT 比值 与甲胎蛋白在乙型肝炎病程中的相关性分析2021年 研究AST /ALT 比值 及甲胎蛋白(AFP)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中不同病程的变化规律,为其在慢性肝病病程中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3组ALT 和AST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AFP。运用卡方检验分析ALT /AST 比值 与甲胎蛋白在乙型肝炎病程中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AST \ALT 比值 异常百分率分别为90%、65%、64 %,AFP 升高百分率分别为37%、34%、64%,三组中AST /ALT 比值 与甲胎蛋白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 结论 肝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Pearson卡方值均大于0.05,不能说明其AST \ALT 比值 与甲胎蛋白是否相关,但在肝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Pearson卡方值相近,肝癌组的Pearson卡方值明显减小,说明在乙型肝炎中发展成的原发性肝癌,其AST \ALT 比值 与甲胎蛋白相关的可能性大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 蔡恬 邹兴静 任鑫关键词:乙肝 甲胎蛋白 AST/ALT比值
相关作者
张会爱 作品数:14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AST/ALT比值 乙型肝炎 肝肿瘤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 黄兵 作品数:3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AST/ALT比值 肝肿瘤 诊断价值研究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 黄兵 作品数:7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AST/ALT比值 乙型肝炎 GGT AFP水平 肝硬化 杨建功 作品数:11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AST/ALT比值 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 GGT AFP水平 何小峰 作品数:21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血浆置换 拉米夫定 AST/ALT比值 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