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1 篇“ A型人格 “的相关文章
D型 人格 、授权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链式中介作用的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授权能力在D型 人格 与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海南地区三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8例,分为D型 人格 (Type D,n=104)组和单纯T2DM组(n=63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负性情绪(NA )、社会抑制(SI)、授权能力、DM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 )评分,分析D型 人格 与授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 分析授权能力对D型 人格 患者四项自我管理行为的中介作用。通过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分析D型 人格 与授权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Hb A _(1)c之间的关系。结果Type D组Hb A _(1)c、农村居住占比、并发症≥3种占比、初中学历占比、月收入<3000元占比、NA 、SI评分均高于T2DM组(P<0.05),授权能力及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遵医嘱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评分均低于T2DM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授权能力评分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遵医嘱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评分呈正相关(P<0.05)。NA 、SI评分与授权能力、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遵医嘱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评分呈负相关(P<0.05)。以授权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 分析结果显示,D型 人格 对规律运动、遵医嘱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评分及SDSCA 总分有直接、间接影响及总效应(P<0.05),对健康饮食评分有间接影响及总效应(P<0.05),授权能力的中介作用显著(Bootstrap CI不包含0)。链式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D型 人格 可通过授权能力、健康饮食(γ=0.389,95%CI0.206~0.591)、遵医嘱用药(γ=0.149,95%CI 0.040~0.265)间接影响Hb A _(1)c,效应占比分别为39.4%、14.1%。结论 D型 人格 可通过授权能力发挥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同时通过授权能力、饮食和用药行为链式效应影响Hb A 1c。 王耶童 汪文俊 汤芳丽 袁晓丹 李日静 方雍乔 程旦 罗娇红 楼青青关键词:糖尿病 D型人格 表演型 人格 倾向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 2025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浸入式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个体最重要的自我展露的“表演”平台。同时,用户的表演型 人格 倾向也会对公共舆论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表演型 人格 倾向对个体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中,表演型 人格 倾向会正向影响意见领袖特质、自我表露及错失信息焦虑;意见领袖特质会正向影响自我表露,负向影响错失信息焦虑;自我表露会正向影响错失信息焦虑。同时,自我表露在表演型 人格 倾向与错失信息焦虑、意见领袖特质与错失信息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了“表演”天赋在意见领袖擢升及平台运行逻辑中的重要地位,为宏观层面的互联网公共治理和个人层面的社交媒体环境适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赵云泽 薛婷予关键词:自我表露 社交媒体 D型 人格 医学生孤独感、自尊和自卑现状调查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D型 人格 医学生孤独感、自尊和自卑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型 人格 量表(DS14)、UCLA 孤独量表、自尊量表(SES)和自卑感量表(FIS)对贵州某医高专143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D型 人格 检出率为47.06%,在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 、SI因子分分别为(10.79±5.43)和(11.85±5.06),在年级和性别维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 人格 医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总分高于非D型 人格 学生(P<0.05),自尊总分低于非D型 人格 学生(P<0.05);NA 、SI因子与孤独感和自卑呈正相关(P<0.05),与自尊呈负相关(P<0.05)。结论:D型 人格 医学生更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自尊水平总体较低,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少D型 人格 特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陶雯 张玉娟 周洪丽 华灿城 苏娟 余跃生关键词:D型人格 孤独感 自尊 自卑 医学生 老年高血压患者D型 人格 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型 人格 特征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17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人口学特征问卷、D型 人格 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采用二分法和多因素分析对D型 人格 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发生率为56.8%。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一些临床因素后,D型 人格 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4,95%CI=1.645~4.06,P<0.001)。服药依从性较好是D型 人格 伴轻度认知障碍的保护性因素(OR=0.821,95%CI=0.296~0.995,P=0.045),存在吸烟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2.076,95%CI=1.043~3.389,P=0.03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D型 人格 与MCI密切相关。且对药物服用依从性较好是D型 人格 伴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存在吸烟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郭尚霞 刘秀关键词:高血压 轻度认知障碍 D型人格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在HIV感染者D型 人格 与病毒载量间的中介效应 2025年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在HIV感染者D型 人格 与病毒载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省艾滋病诊疗中心初次确诊HIV感染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D型 人格 量表(DS-l4)、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HIVSMS)、8条目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 S-8)进行调查,并检测HIV-1病毒载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型 人格 、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软件宏程序Process V4.0检验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43%。313例HIV感染者的DS-l4得分为(33.39±4.98)分、HIVSMS得分为(29.84±4.41)分、MMA S-8得分为(6.11±1.29)分;病毒载量为(1803.19±870.81)拷贝/ml。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型 人格 与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7、-0.208,P<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13,P<0.01);服药依从性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232,P<0.01);自我管理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r=0.353,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在D型 人格 和病毒载量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16,占总效应的8.08%。结论D型 人格 不仅可以直接影响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还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病毒载量。 季艳萍 丁庆彬 卜天一 王琨 王雪 张静关键词:HIV感染 D型人格 病毒载量 自我管理 用药依从性 九型 人格 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秘诀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认识自己的路上。你,了解自己吗《九型 人格 》是一本获得千千万万人认可的人格 心理经典读物,由国际九型 人格 研究会的联合创始人撰写,启迪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和洞悉他人。书中不仅关注人们的表面行为,在介绍每一种类型 ... (美)唐·理查德·里索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D型 人格 预测方法与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D型 人格 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当目标患者确诊冠心病时,利用毫米波雷达采集目标患者的人体心率变异性HRV数据,对HRV数据进行短时程频域分析,得到目标患者的频域指标参数;根据预置D型 人格 预... 祝卓宏 孙哲南 茹一伟 雷淑兰焦虑型 人格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不安 人人都可能焦虑,且大部分人的焦虑与现实问题有关,一旦现实问题解决了,焦虑也会随之消退。然而,对有些人来说,即使没有内在的冲突,也没有糟糕的事件发生,他们也会经常陷入紧张不安之中,这种常态化、广泛性、持续性的焦虑不是焦虑症... 米苏作共病强迫型 人格 障碍对强迫症患者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共病强迫型 人格 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BA S)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247例未用药OCD患者,分为OCD组(n=202)和OCD+OCPD组(n=45);招募107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通过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on Scale,YBOCS)、BIS/BA S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 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 nxiety Scale,HA MA )评估患者的心理病理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的性别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人口学信息、心理病理学特征及BIS/BA S的差异;采用LSD检验法进行事后两两比较;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心理病理学特征与BIS/BA S的关系。结果·3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均无显著差异。OCD+OCPD组的YBOCS得分(t=2.925,P=0.004)、HA MD得分(t=2.130,P=0.034)、HA MA 得分(t=2.568,P=0.011)均显著高于OCD组。3组被试BIS总分和BA 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IS:F=39.573,P<0.001;BA S:F=3.915,P=0.021)。事后比较结果发现:对于BIS,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CD+OCPD vs OCD:P=0.002;OCD+OCPD vs HC:P<0.001;OCD vs HC:P<0.001),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OCD+OCPDAS,OCD组得分显著高于OCD+OCPD组和HC组(OCD+OCPD vs OCD:P=0.018;OCD vs HC:P=0.043),但OCD+OCPD组和H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构建OCD患者BIS和BA S的回归模型 ,结果显示:对于BIS总分,模型 整体预测效果显著(F=2.599,P=0.013),且只有OCPD严重程度可以显著预测BIS得分(t=−2.282,P=0.023);对于BA S总分,模型 整体预测效果不显著(F=1.438,P=0.191)。结论·共病OCPD可能是OCD患者BIS异常的不利因素,是BA S异常的保护因素。 周金静 张晨 杨桂萍 沈辉 张宗凤 高睿 陈永军 曹璇 曹璇关键词:强迫症 共病强迫型 人格 障碍的强迫症患者认知灵活性受损的行为学与脑电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共病强迫型 人格 障碍的强迫症患者在认知灵活性方面的行为学与脑电特征。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长沙市2所三甲医院心理科就诊的强迫症患者,包括31例共病强迫型 人格 障碍的强迫症患者[共病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5~46(22.8±8.4)岁]和39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5~34(21.6±4.2)岁]。同期招募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32名,其中男18名,女14名,年龄18~25(20.8±1.7)岁。同步采集被试完成Switch范式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分析比较3组被试者在行为学及脑电数据(电极点:FZ、FCZ、CZ、PZ;脑电成分:P2、N2、P3的波幅与潜伏期)上的差异。结果共病组和强迫症组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健康对照组[(1182±287)和(1119±194)比(886±95)ms;F=18.48,均P<0.001],且正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77±14)%和(77±13)%比(84±7)%;F=4.00,均P<0.05]。共病组和强迫症组在转换任务中CZ的N2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290±22)和(291±29)比(308±27)ms;F=3.81,均P<0.05]。此外,在FZ和FCZ 2个电极,共病组进行转换任务的N2潜伏期[FZ:(285±23)ms;FCZ:(288±23)ms]显著短于重复任务[FZ:(306±20)ms;FCZ:(308±21)ms;F=15.35,9.92;均P<0.01]。结论共病强迫型 人格 障碍的强迫症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认知灵活性受损,并表现出异常的电生理模式。 李凤 熊港琴 王豪哲 程明 吴大兴 钟明天关键词:强迫性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