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4篇“ 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
2025年
评价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案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阶段,共计收录100例存在心肌缺血症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录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4年8月,基于心肌缺血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干预组50例(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完成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案的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检出率分析中,干预组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组间血压心率变化分析中,dSBP指标存在组间数据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小(P>0.05);干预组组间血压心率变化分析中,dSBP、dDBP、nSBP、nHR指标存在组间数据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小(P>0.05);组间差异分析中,干预组有心肌缺血患者dDBP、dHR、nSBP指标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患者同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小(P>0.05);干预组无心肌缺血患者血压心率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小(P>0.05);干预组患者不同时段ST段下移时间、ST段下移幅度、心肌缺血阈变异性相关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领域,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治疗和病情监测提供有利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健康。
热米娜·阿卜杜热西提祖丽皮亚·赛地吾买尔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
24h动态血压监测报告结构化解读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4h动态血压监测报告结构化解读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24h动态血压监测报告结构化解读方法包括:第一步骤:构建GraphRAG知识库,并基于GraphRAG知识库对ABPM报告解读模型进行自监督学习;第二...
匡泽民王佳洁巴雨瑄
24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时间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24动态血压监测联合术式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实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舒适护理后,能够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荣雪雷罗君
关键词:24H动态血压监测舒适护理高血压血压控制
老年人群24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相关性
2024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男88例,女70例,年龄(66.02±4.35)岁;B组74例为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龄(65.42±4.42)岁;C组68例为血压正常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7±4.38)岁。以两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减低,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正常,将300例受试者分为CVR降低组(52例)和CVR正常组(248例)。比较A、B、C 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VR指标;比较CVR降低组、CVR正常组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受试者,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58例,占52.67%;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4例,占24.67%;血压正常者68例,占22.67%。3组收缩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晨峰指数:A组>B组>C组(均P<0.05);舒张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A组>B组、C组(均P<0.05),B组、C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R:A组[(21.37±7.89)%]24)%](均P<0.05),B组、C组屏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动指数:A组[(1.49±0.36)]>B组[(1.15±0.31)]、C组[(1.06±0.29)](均P<0.05),B组、C组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R降低组年龄[(73.14±3.21)岁]、清晨收缩压[(132.42±9.64)mmHg](1 mmHg=0.133 kPa)、清晨舒张压[(68.85±6.59)mmHg]均高于CVR正常组[(64.28±4.36)岁、(121.58±7.26)mmHg、(65.36±7.23)mmHg](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清晨收缩压、清晨�
李蕴宋云红梁玉莲
关键词:清晨高血压脑血管储备功能屏气指数
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在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的效果。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35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到院进行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24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检查,统计对比昼夜收缩压比值、昼夜舒张压比值、昼夜心率比值及昼夜ST段下移持续时间比值、昼夜ST段下移幅度比值、昼夜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总发生率,以及两种检查技术单一应用与联合应用时对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昼夜收缩压比值、昼夜舒张压比值低于对照组,而昼夜心率比值及昼夜ST段下移持续时间比值、昼夜ST段下移幅度比值、昼夜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总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对高血压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单一应用时(P<0.05)。结论: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多存在昼夜收缩压比值、昼夜舒张压比值异常降低,昼夜心率比值及昼夜ST段下移持续时间比值、昼夜ST段下移幅度比值、昼夜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总发生率异常升高的情况,且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有较高诊断价值。
肖燕榕范益斌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设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设为观察组),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价值.结果金标准、观察组、对照组确诊真阳性依次为254例、234例、169例.观察组对各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P<0.05).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价值较高.
陈杰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压检测,比较两组24 h偶测血压动态血压以及观察组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结果:观察组偶测血压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高于对照组,两组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均低于同组偶测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亚组(高血压Ⅰ级组、高血压Ⅱ级组、高血压Ⅲ级组)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均低于同组偶测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好,可帮助医师精确掌握患者整日血压变化,从而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治疗。
向华
关键词:中青年高血压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延吉市医院心血管肾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0例作为观察A组,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观察B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三组日夜血压水平、血压类型。结果:三组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比较,观察组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以及24 h舒张压比较,观察组B组>观察组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收缩压反杓型、舒张压反杓型占比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好,可明确患者昼夜血压节律,评估血压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吕丹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心房颤动
子痫前期产妇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不同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产妇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与不同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PE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未出现APO(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试验组出现APO,比较两组产妇的血压参数、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dSBP、dDBP、nSBP、nDBP、24h SBP、24h DBP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试验组产妇dDBPL、dSBPL、nDBPL、nSBPL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试验组产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研究发现,对PE产妇实施24hABPM,对评估不同妊娠结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谭玉冰邹穗怡康娇仪刘振燕
关键词:子痫前期动态血压监测血压负荷值
糖化血红蛋白、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心率变异性(HRV)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07例老年T2DM合并EH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靶器官损害分为T2DM合并EH组(n=129)和伴靶器官损害组(n=178)。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24 h ABPM及HRV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伴靶器官损害组的HbA1c、24 h ABPM、HRV参数与24 h微量白蛋白(mAlb)、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伴靶器官损害组的饮酒史、吸烟史占比、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HbA1c、24 h mAlb、LVMI、IMT高于T2DM合并EH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T2DM合并EH组(P<0.05)。伴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高于T2DM合并EH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低于T2DM合并EH组(P<0.05)。伴靶器官损害组的HRV各项指标低于T2DM合并EH组(P<0.05)。HbA1c、24 h SBP、dSBP、nSBP与靶器官损害指标呈正相关,24 h DBP、dDBP、nDBP及HRV各项参数与靶器官损害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HbA1c、24 h ABPM及HRV与老年T2DM合并EH患者的肾脏、心脏、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有关,通过动态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对保护靶器官有重要意义。
董青刘杨子郭欣费敏崔文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心率变异性

相关作者

董建新
作品数:23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24H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监测
鲁跃华
作品数:34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氟伐他汀 高血压病 高血压 辛伐他汀 药物疗法
林萍
作品数:167被引量:49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李芳
作品数:161被引量:46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王成
作品数:374被引量:98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