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篇“ 麻醉苏醒延迟“的相关文章
- 全身麻醉术后老年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护理效果分析
- 2025年
- 观察全身麻醉术后老年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全身麻醉术后麻醉苏醒延迟老年患者66例(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的观察组(33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3例),观察麻醉恢复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恢复时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血气指标改善好,生命体征指标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 给予全身麻醉术后麻醉苏醒延迟老年患者优质护理效果较好,能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维持较好的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指标,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 赵晓红郭桂莲王丽丽
-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延迟护理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对策
- 2024年
- 目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01月本院收治的共计123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对麻醉苏醒延迟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23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中,28例(22.76%)发生麻醉苏醒延迟;延迟苏醒组年龄≥60岁、有贫血、ASAⅢ级、术中输液量≥3 L、合并呼吸/肝肾功能障碍、术中低体温的患者占比较正常苏醒组更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128)、贫血(OR=2.246)、ASA分级Ⅲ级(OR=1.347)、术中输液量≥3L(OR=2.594)、合并呼吸/肝肾功能障碍(OR=1.308)、术中低体温(OR=1.186)是发生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与年龄、贫血、ASA分级、术中输液量、合并呼吸/肝肾功能障碍、术中低体温等有关,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策,保证患者术后顺利苏醒。
- 刘冰
-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苏醒延迟预见性护理
- 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苏醒延迟分为苏醒延迟组与非苏醒延迟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预测模型效能。结果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率为23%(23/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级、手术时长>3 h、术中输注液体量>1500 ml、急诊手术、最低鼻咽温度<36℃、丙泊酚剂量>18 mg/kg、术中输血量>500 ml、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均为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拟合优度校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χ^(2)=6.050,P=0.418,提示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AUC为0.904,95%CI为0.864~0.944,提示模型判别效果良好。约登指数最大为0.655,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66,预测模型的最佳临界值为0.655。结论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发生苏醒延迟的风险较高,临床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奚雨霞管丽芬
- 关键词:老年患者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延迟护理
- 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影响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后共获得80例患者的有效数据。将患者分为非苏醒延迟组(54例)与苏醒延迟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围手术期资料,应用Logistic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结果非苏醒延迟组与苏醒延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大小、肿瘤亚型、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延迟组患者平均年龄(53.28±11.01)、贫血占比为42.30%(11/26)、ASAⅡ级患者占比为76.92%(20/26),较非苏醒延迟组平均年龄(46.89±6.91)(t=3.17,P=0.002)、贫血占比20.37%(11/54)(χ^(2)=3.17,P=0.040)、ASAⅡ级患者占比27.78%(15/54)(χ^(2)=17.22,P<0.001)显著增加。在围手术期资料中,非苏醒延迟组与苏醒延迟组患者术中复合硬膜外麻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延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234.14±32.28)、手术时间(229.47±29.84)、麻醉时间(246.14±35.64)、术中复合七氟烷吸入占比69.23%(18/26),较非苏醒延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215.48±29.54)(t=2.57,P=0.012)、手术时间(206.35±27.41)(t=3.43,P=0.001)、麻醉时间(215.61±28.54)(t=4.13,P<0.001)、术中复合七氟烷吸入占比44.44%(24/54)显著增加。通过Logistic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5,95%CI:1.05~1.30,P=0.008)、ASAⅡ级(OR=9.49,95%CI:2.05~60.94,P=0.008)、术中出血量(OR=1.04,95%CI:1.01~1.08,P=0.012)、手术时间(OR=1.05,95%CI:1.01~1.08,P=0.009)、麻醉时间(OR=1.04,95%CI:1.02~1.07,P=0.004)是影响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增加、ASA高级别、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与麻醉时间长是影响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金成浩刘强赵美一施奕君
- 关键词: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苏醒延迟
- 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118例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14例(11.86%),苏醒延迟患者中意识状态不佳5例(4.24%)、肢体活动不佳5例(4.24%)、呼吸道不畅通为4例(3.3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呼吸/肝肾功能障碍、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术中输液量、ASA分级、术中出血量均为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为避免单因素结果偏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合并呼吸/肝肾功能障碍、术中输液量均为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合并呼吸/肝肾功能障碍、术中输液量均为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麻醉苏醒延迟发生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 杨延霞李芹杨林梅
- 关键词:肺癌根治术全麻患者麻醉苏醒延迟护理对策
-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建立小儿苏醒延迟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非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儿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小儿苏醒延迟的预测模型。另选取412例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儿作为验证人群,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年龄≤6.5个月、术中未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术后低血糖、恢复室体温≤35.5℃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小儿苏醒延迟的模型为:P=1/1+e^(-1.143+0.302×X1+1.484×X2+1.118×X3+1.261×X4),其中X1为年龄≤6.5个月,X2为术中未使用BIS监测,X3为术后低血糖,X4为恢复室体温≤35.5℃。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891,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89.3%)、校准度较好(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05)。结论年龄≤6.5个月、术中未使用BIS监测、术后低血糖、恢复室体温≤35.5℃的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发生风险增高。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有助于麻醉医生提前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
- 郭小花陈茜赵晴王会潘永英王怀贞宋兴荣
- 关键词:苏醒延迟全身麻醉小儿
- 麻醉苏醒延迟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影响分析
- 2020年
- 分析麻醉苏醒延迟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麻醉苏醒延迟患者1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以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离开复苏室时、术后6h、术后24h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麻醉苏醒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促使麻醉苏醒延迟患者快速苏醒,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 张桂兰
- 关键词:麻醉苏醒延迟针对性护理苏醒时间
- 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发生麻醉苏醒延迟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苏醒延迟分为苏醒延迟组及非苏醒延迟组,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及围手术期资料的差异,应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苏醒延迟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非苏醒延迟组与苏醒延迟组比较,患者的年龄、合并贫血的比率及ASA级别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率、心功能及TNM分期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苏醒延迟组与苏醒延迟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术中复合七氟烷吸入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类型构成比及术中符合硬膜外麻醉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ASAⅢ级、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P<0.05)。结论高龄、贫血、ASA级别高、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中复合七氟烷吸入可能增加全麻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延迟的风险,其中年龄、ASAⅢ级、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是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沈晓瑜周利徐国勇陈燕勤夏新桂周夏匀金素琴
- 关键词:麻醉苏醒延迟高危因素
- Orexin-1受体参与调节老年大鼠异氟醚麻醉苏醒延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索orexin能神经系统是否参与调节老年大鼠异氟醚麻醉觉醒延迟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将其分为老年大鼠组(n=6,20月龄,体重600~800g)和青年大鼠组(n=6,3~4月龄,体重230~250 g)。采用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作为麻醉觉醒时间,记录异氟醚麻醉下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各自的麻醉觉醒时间;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确定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神经元数目,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浆orexi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orexin-1和-2受体含量。结果:老年大鼠异氟醚麻醉觉醒时间明显长于青年大鼠(P<0.05);老年大鼠orexin能神经元的数目与青年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浆orexin-A含量显著高于青年大鼠(P<0.05);老年大鼠orexin-1受体在蛋白质表达中明显低于青年大鼠(P<0.05),而orexin-2受体的表达与青年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龄化过程中,虽然血浆中orexin-A含量代偿性增加,但是由于全脑中orexin-1受体含量的减少,使其并不能充分发挥促觉醒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老年人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之一。
- 张丽娜武婷潘旭范栓琴王智
- 关键词:OREXIN老年大鼠全身麻醉异氟醚
- 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及优质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麻醉后患者是否及时苏醒是衡量麻醉质量的重要指标.麻醉后苏醒延迟易使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神经系统受损等并发症,严重危其去生命健康.密切监测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并给予优质护理,有助于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本文主要分析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及优质护理效果.
- 胡春阳芦相玉周旋夏洪莲孙丽丽
- 关键词:麻醉苏醒延迟优质护理
相关作者
- 李元海

- 作品数:243被引量:1,87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患者术后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再灌注损伤
- 仓静

- 作品数:81被引量:47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硬膜外阻滞 丙泊酚 麻醉 七氟醚 硬膜外麻醉
- 祝利华

- 作品数:16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休克患者 机械通气 AECOPD患者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 陈茂桂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异丙酚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麻醉苏醒延迟 微泵输注 苏醒延迟
- 李芹

- 作品数:27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颅脑损伤 他克莫司 神经内科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