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5 篇“ 麻醉恢复室 “的相关文章
麻醉 恢复 室 护士危机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2025年 目的探讨麻醉 恢复 室 护士危机管理能力构成要素,为构建全面系统的麻醉 恢复 室 护士危机管理能力体系提供基础。方法基于4R危机管理模型,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5名麻醉 恢复 室 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归纳出规避防范能力(危机意识、慎独精神与伦理法规敏感性);识别干预能力(评估预警、知识储备与更新);响应救护能力(评判性思维、急救技能与配合、情绪控制与组织协调);调整优化能力(心理调适、事后关注与支持、反思总结)4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结论麻醉 恢复 室 护士危机管理能力体系应以规避防范能力、识别干预能力、响应救护能力和调整优化能力为基础框架,其中规避防范能力和调整优化能力的内容及内涵应更为重视。 吴超瑜 刘尚昆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护士 危机管理能力 麻醉 恢复 室 全身麻醉 患者转出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2025年 目的探讨影响麻醉 恢复 室 (PACU)全身麻醉 患者转出延迟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PACU全身麻醉 (以下简称全麻)转出延迟患者105例,采用1∶2匹配设计,选出符合条件的对照组210例,利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及麻醉 临床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各类临床手术相关数据。结果单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l^(-)、平均动脉压(MAP)、MAP>130 mmHg时间、全手术期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全手术期总入量、全手术期总出量、输血量、PACU再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总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是否使用升压药物、术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术中动脉血氧分压、术中Na^(+)、术后Glu均是PACU全麻患者转出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Na^(+)[OR=1.137(95%CI:1.056,1.223)]、术后PaCO_(2)[OR=3.602(95%CI:1.693,7.681)]、PACU再使用阿片类药物[OR=2.950(95%CI:1.460,5.959)]均是PACU全麻患者转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及时监测术中Na^(+)、术后PaCO_(2)、PACU再使用阿片类药物及早期干预可降低PACU转出延迟发生率。 胡敏 张婷婷 王建武 张昱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影响因素 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 恢复 室 滞留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构建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麻醉 恢复 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滞留预测模型,为PACU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1月在绵竹市人民医院行全麻L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PACU期间临床资料,根据PACU停留时间是否超过1 h分为PACU滞留组和非滞留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变量后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分别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600例LC患者,104例发生PACU滞留。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钾离子(K+)浓度、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PACU期间恶心呕吐是PACU发生滞留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AUC为0.803[95%CI(0.755,0.85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与理想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0,P=0.572),基于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的结果显示,AUC为0.803[95%CI(0.756,0.85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基本拟合;临床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概率的阈值在0.00~0.68范围时,根据模型的预测概率进行干预的临床净收益高于对所有人不进行干预和对所有人进行干预;临床影响曲线显示,当预测概率的阈值大于0.30后,每1000人中模型预测的PACU滞留人数和实际发生的PACU滞留人数出现重叠匹配。结论K+浓度、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PACU期间恶心呕吐是LC患者PACU发生滞留的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较好,可为LC术后PACU滞留高风险患者的识别提供参考。 欧怡 韩佳 谢斌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恢复室 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 恢复 室 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麻醉 恢复 室 日常护理中通过采用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7.50%,对照组25.00%,P<0.05;与对... 杨晓慧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满意度 麻醉 恢复 室 预约系统应用于术后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2025年 目的 :分析麻醉 恢复 室 预约系统应用于术后患者管理的效果,以加快患者周转,并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以医院麻醉 排班系统为支撑,构建麻醉 恢复 室 预约系统,2023年6月将该系统应用于麻醉 恢复 室 ,比较系统应用前(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及应用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患者平均等候时长、预约内容错误率、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应用麻醉 恢复 室 预约系统后,患者平均等候时长由(13.26±3.44)min缩短至(8.89±2.83)min(P<0.05),预约错误率由0.84%降至0.37%(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由(2.70±0.81)分上升至(4.68±0.62)分(P<0.05)。结论 :麻醉 恢复 室 预约系统优化了麻醉 恢复 室 预约方式,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加速患者周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张晨 何苗 果旭 康百慧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预约系统 信息化 闭环管理 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 恢复 室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025年 观察麻醉 恢复 室 患者应用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起到的作用。方法 本文对麻醉 恢复 室 患者加以研究,共计选取70例麻醉 恢复 室 患者(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5例)联合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对两组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工作后,对患者护理结果加以观察。结果 观察组拔管(11.02±1.96)min,(6.30±1.02)min,(8.15±2.30)min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各项指标(72.65±1.18)mmHg,(112.30±2.38)mmHg,(70.15±2.30)次·min-1更低(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舒适度(16.84±0.32)分,(19.87±1.24)分,(98.74±6.85)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结论 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能够对麻醉 患者起到更加理想的作用,可缩短患者苏醒回见,减少患者在麻醉 恢复 室 的时间,有利于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满意度。 朱钱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应激反应 满意度 国内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麻醉 恢复 室 护理敏感指标构建的系统综述 2025年 目的对国内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理论模型构建的麻醉 后监护室 (麻醉 恢复 室 )护理敏感指标进行系统综述,了解其基本特征及不足,为顺应高质量的护理发展,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护理敏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8日,通过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去重,制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采用NoteExpress提取文献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目标文献使用定性描述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基本特征、指标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58个。其中9篇研究敏感指标筛选方法采用德尔菲法,2篇研究敏感指标赋值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结论本研究汇总的麻醉 恢复 室 护理敏感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学者在麻醉 恢复 护理敏感指标设置上的共识,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麻醉 恢复 室 护理工作内容的重点。但纳入研究指标构建方法较为单一,指标赋权研究较少,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张屈云 朱欣艳关键词:麻醉护理 麻醉恢复室 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 恢复 室 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 恢复 室 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全麻手术老龄患者共135例,根据是否在麻醉 恢复 室 发生低氧血症分组;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临床特征资料,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法评估全麻后麻醉 恢复 室 低氧血症发生风险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135例患者全麻后在麻醉 恢复 室 发生低氧血症54例,发生率为40.00%。发生组年龄、ASA分级Ⅲ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术前血氧饱和度<95%比例、手术俯卧位比例、术中输血比例及术后进入麻醉 恢复 室 体温<36℃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均显著多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高血压、术前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进入麻醉 恢复 室 体温均是高龄手术患者全麻后麻醉 恢复 室 低氧血症发生风险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手术患者如合并高血压、术前血氧饱和度<95%或术后进入麻醉 恢复 室 体温<36℃则在全麻后更易在麻醉 恢复 室 出现低氧血症。 黄伟 蔡鲤香 陈燕锋关键词:高龄 手术 全麻 麻醉恢复室 低氧血症 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2024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长短,分为延长组(n=19)和非延长组(n=47)。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心功能分级、ASA分级、术前合并症、麻醉 用药、手术时间等相关资料,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延长组相比,延长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更高,术前BMI、入室 SpO_(2)更低(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BMI、入室 SpO_(2)与患者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和入室 SpO_(2)是影响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入室 SpO_(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681,提示BMI、入室 SpO_(2)对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术前低BMI和入室 时低SpO_(2)会延长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麻醉 恢复 室 监测治疗时间,临床实践中需加强麻醉 监测及管理,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孙子乔 相苗苗 蔡月红 沈启英 柏林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麻醉恢复室 基于舒适化护理理论构建麻醉 恢复 室 全身麻醉 术后患者管理方案的效果 2025年 目的基于舒适化护理理论构建麻醉 恢复 室 全身麻醉 术后患者管理方案,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多学科专家小组会议初步构建基于舒适化护理理论的麻醉 恢复 室 全身麻醉 术后患者管理方案,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选取2022年1~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 手术后进入麻醉 恢复 室 留观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舒适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舒适化护理理论构建麻醉 恢复 室 全身麻醉 术后患者管理方案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低体温和躁动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魏明 曲晓燕 马春燕 付军桦关键词:全身麻醉 人文关怀 舒适护理
相关作者
邓曼丽 作品数:30 被引量:222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恢复室 护理 麻醉恢复期 优质护理服务 安全管理 郑朝敏 作品数:37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麻醉恢复室 手术配合 PDCA循环 安全管理 手术室 朱儒红 作品数:50 被引量:189 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麻醉恢复室 胸心外科 食管癌 麻醉恢复期 甘晓琴 作品数:105 被引量:256 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手术室 手术配合 护理 麻醉恢复室 手术 丁红 作品数:93 被引量:204 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麻醉护理 安瓿 麻醉恢复室 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