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5 篇“ 麻醉复苏期 “的相关文章
全身麻醉 患者术后麻醉 复苏期 护理中ERAS理念的应用分析 2025年 分析对全身麻醉 手术患者于复苏期 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价值。方法 92例于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接收的病人,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分成两组:麻醉 复苏期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常规组,融入ERAS理念进行护理的为观察组。比较有关麻醉 复苏 质量。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拔管时间、麻醉 苏醒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出室时间均要更短(P<0.05);于静息期 ,组间心率、血压数据值差异不大(P>0.05);苏醒期 时,无论是血压还是心率,观察组都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4.35%、躁动发生率6.52%要更低于常规组的17.39%、21.74%(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全身麻醉 患者术后麻醉 复苏期 躁动、寒战的发生,改善血压、心率水平、提高麻醉 恢复质量。 王晓菊关键词:全身麻醉 麻醉复苏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寒战 腰椎术后疼痛并发躁动老年患者1例的麻醉 复苏期 护理 2025年 总结腰椎术后老年患者1例麻醉 复苏期 出现疼痛并发躁动的护理经验。患者诊断为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后出现剧痛,医生予镇痛治疗,护士采用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案,加强麻醉 复苏期 间疼痛引起躁动的管理,并应用靶向预控护理模式,同时选择个体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五指评分法,经过7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最终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无异常。 王霞慧 马佩敏 章斌关键词:腰椎术后 疼痛 躁动 老年患者 麻醉复苏期 麻醉 复苏期 患者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2025年 目的探索麻醉 复苏期 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2810例麻醉 复苏期 的患者为建模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选取2022年11-12月705例麻醉 复苏期 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建模组中365例(12.99%)发生麻醉 复苏期 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级别、手术时长、吸烟、糖尿病为麻醉 复苏期 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52,0.915),约登指数为0.536,灵敏度为0.819,特异度为0.717。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5.95%。结论麻醉 复苏期 低氧血症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麻醉 复苏 室医护人员早期 识别麻醉 复苏期 低氧血症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盛丽乐 兰星 陈庆红 钟圆红 谢婉丽 王宇 付达安 陈向东 赵征华关键词: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期 低氧血症 列线图 灵敏度 特异度 康复护理在麻醉 复苏期 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分析 2025年 深入探究康复护理对于麻醉 复苏期 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22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1 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 82 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基础组与比较组,每组各 41 例。在一般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比较组予以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关键临床指标的具体数据予以观察和记录,并借助统计学手段剖析其中的差异。结果 经研究发现,比较组在术后早期 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基础组,且恢复时间大幅缩短(P<0.01)。在呼吸功能恢复指标当中,比较组的潮气量以及血气分析数据恢复更为迅速,且渐趋平稳(P<0.05)。循环系统指标表明,比较组患者心率、血压的恢复时长显著降低(P<0.01)。疼痛评分结果显示,比较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也更少(P<0.05)。在胃肠功能方面,比较组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耐受时间均明显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于麻醉 复苏期 在推动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方面展现出多维度的显著优势,其干预成效显著超越传统护理。结果 昭示了在临床实践中全方位推广康复护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王美丽关键词:康复护理 麻醉复苏期 综合性护理在无痛人流术后麻醉 复苏期 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5年 评价在无痛人流术后麻醉 复苏期 应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双盲分组法将100例样本分为两组(2023.3-2024.3),分别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及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经对比,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护理效果更佳,护理满意度更高,各项指标数值相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 将综合性护理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后麻醉 复苏期 ,有助于稳定患者的体征,促进康复,并帮助患者建立自护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孙志英关键词:综合性护理 无痛人流术 麻醉复苏期 自护能力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 复苏期 不同保温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麻醉 复苏期 采用不同保温方法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2月间于本院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保温组与新型保温组。传统的保温组使用传统的棉被作为覆盖材料并调整室内温度,而新型保温组则选用了创新的保温材料和设备。我们比较了两组病人的体温波动、手术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住院时长以及术后的疼痛评级。结果 与常规保温组相比,新型保温组在术后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的体温维持上都表现得更为出色;新型保温组患者手术后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保温组;与常规保温组(10.2±2.5天)相比,新型保温组的术后住院天数(8.5±2.1天)明显减少;新型保温组在术后1天、3天、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保温组。结论 将新型保温方法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麻醉 复苏期 ,可有效地保持病人体温、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罗悦恒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复苏期 保温方法 术后恢复 改良Aldrete评分和React评分评估全身麻醉 复苏期 患者麻醉 复苏 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改良Aldrete评分和React评分评估全身麻醉 复苏期 患者麻醉 复苏 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全身麻醉 手术后麻醉 复苏期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 复苏 评估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React评分评估麻醉 复苏 效果,对照组采用改良Aldrete评分评估麻醉 复苏 效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 后监护室(PACU)滞留时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麻醉 复苏期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麻醉 复苏期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应用React评分评估麻醉 复苏 的全身麻醉 复苏期 患者PACU滞留时间较长,但拔除气管插管后麻醉 复苏期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凌朝灵 陆启祥 何柳关键词:全身麻醉 麻醉复苏期 麻醉 复苏期 采用不同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经皮肾镜术后低体温的效果观察分析2025年 探讨麻醉 复苏期 采用不同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经皮肾镜术后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经皮肾镜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盖被保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保温措施。结果 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最低体温(35.82±0.45)℃高于对照组(35.56±0.51)℃,恢复时间更短(2.13±0.67h vs 2.84±0.79h),复苏期 平均体温(36.43±0.32)℃高于对照组(36.18±0.38)℃,需要额外升温措施比例低(13.3% vs 33.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保温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经皮肾镜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促进体温恢复,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赵大珍关键词:经皮肾镜术 术后恢复 老年患者麻醉 复苏期 间个性化干预效果观察 2025年 探讨老年患者麻醉 复苏期 间个性化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 措施,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意识恢复、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平稳及总有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降低,不良反应率低。结论 个性化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患者麻醉 复苏 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杨秋丽 杨香 陈春柳关键词:老年患者 麻醉复苏 疼痛控制 生命体征 麻醉 复苏期 躁动患者护理新进展麻醉 复苏期 躁动,这一问题作为麻醉 恢复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程度受到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创面出血以及坠床等问题发生风险,所以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麻醉 复苏期 躁动这一问题的诱发因素较多,主... 陈丽丽关键词:躁动 麻醉复苏期 护理
相关作者
张一夏 作品数:15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复苏期 ERAS PACU 麻醉护士 麻醉管理 夏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复苏期 护理 患者躁动 躁动 患者护理 叶素娟 作品数:12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麻醉复苏期 病人 麻醉恢复室 曲马多 杨静 作品数:6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并发症 麻醉复苏期 机械通气 病人 徐小英 作品数:7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复苏期 护理 磁性 机械通气病人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