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69篇“ 高迁移率族蛋白A1“的相关文章
{1}蛋白被引量:16
2006年
{1}蛋白(highmobilitygroupprotein,HMG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因其在聚丙稀凝胶电泳中的{1}而得名。HMG蛋白是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的动力体现者,是真核细胞内继组蛋白之后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组染色质蛋白质,它们在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HMG蛋白可分为HMG{12}、HMGB和HMGN三类亚家。现对HMG蛋白的三类亚家蛋白HMG{12}、HMGB和HMGN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综述。
肖湘文周建林周畅
关键词:HMGB
尿液{1}蛋白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在原发性IgA肾病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免疫球蛋白{1}(Ig{1})肾病病人尿迁移率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恩施土家自治州中心医院诊治的原发性Ig{1}肾病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3例)、中度组(44例)和重度组(27例)。对病人进行预后随访,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别分析尿HMGB1、IGFBP7水平以及二者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和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原发性Ig{1}肾病以及原发性Ig{1}肾病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尿HMGB1、IGFBP7对重度原发性Ig{1}肾病以及原发性Ig{1}肾病病人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尿HMGB1[(6.72±1.02)μg/L、(9.61±2.17)μg/L、(12.51±3.14)μg/L]、IGFBP7[(2.25±0.58)μg/L、(5.32±1.26)μg/L、(15.72±3.65)μg/L]水平依次显著增加。预后不良组尿HMGB1[(14.92±4.45)μg/L比(7.62±1.26)μg/L]、IGFBP7[(18.73±3.57)μg/L比(3.11.03)μg/L]水平显著于预后良好组(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得知,尿HMGB1、IGFBP7水平呈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CRP、PCT和WBC、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HMGB1、IGFBP7是影响重度原发性Ig{1}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HMGB1、IGFBP7也是原发性Ig{1}肾病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尿HMGB1、IGFBP7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重度原发性Ig{1}肾病(Z_(联合比HMGB1)=2.41、Z_(联合比IGFBP7)=2.32,均P<0.05)。尿HMGB1、IGFBP7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原发性Ig{1}肾病病人预后不良(Z_(联合比HMGB1)=2.33、Z_(联合比IGFBP7
谭云芝邹毅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高迁移率族蛋白B1预后
肺表面活性蛋白D、{1}迁移率蛋白B1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D,SP-D)、{1}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及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06例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轻症42例、重症64例;另选106例大环内酯类非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SP-D、HMGB1及外周血RDW水平,记录观察组的病情进展情况及预后不良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SP-D、HMGB1及RDW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SP-D、HMGB1及RDW水平均{1}于对照组(P均<0.05);在观察组患儿中,重症患儿SP-D、HMGB1及RDW水平均{1}于轻症患儿(P均<0.05);病情进展组SP-D、HMGB1及RDW水平均{1}于病情稳定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P-D、HMGB1联合RDW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1.82%、特异度为62.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结论SP-D、HMGB1及RDW与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密切,3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1}对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吕皓张明敏徐晓蓬
关键词:表面活性蛋白D高迁移率族蛋白B1红细胞分布宽度
癫痫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谷氨酸脱羧酶抗体、{1}迁移率蛋白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1}D{1})、迁移率蛋白B1(HMG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癫痫患儿98例为癫痫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癫痫患儿均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根据治疗1年后的疗效分为有效组(65例)和无效组(33例),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入院时和治疗1年后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与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联合检测对癫痫患儿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癫痫组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1年后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有效组入院时和治疗1年后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低于无效组(均P<0.05)。癫痫患儿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均P<0.05)。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联合检测预测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1}UC)于上述指标单项检测(均P<0.05)。结论:癫痫患儿入院时血清MMP-9、G{1}D{1}、HMGB1水平较,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
于乐王沛姜梦真
关键词:癫痫基质金属蛋白酶-9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血清前白蛋白、内皮素-1及{1}迁移率蛋白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血清前白蛋白(P{1}B)、内皮素-1(ET-1)及迁移率蛋白B1(HMGB1)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1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1}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1}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无呼吸衰竭患者78例(B组)。根据患者3个月内存活情况将{1}组患者再分为存活组(72例)和死亡组(8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既往疾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P{1}B、HMGB、ET-1)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1}B、ET-1、HMGB1对{1}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组患者P{1}B、ET-1水平均明显于B组,HMGB1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存活组患者P{1}B、ET-1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HMGB1明显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1}B、ET-1、HMGB1预测{1}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1}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P<0.05)。结论 {1}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1}B、ET-1均呈现显著表达状态,HMGB1则呈现低表达状态,上述指标对预测{1}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较的临床价值。
吴瑕王君张冉
关键词:血清前白蛋白内皮素-1高迁移率族蛋白B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抗猴{1}蛋白B1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猴{1}蛋白B1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命名为HMGB111,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重链可变区有三个互补决定区CDR‑H1至CDR‑H3,氨基酸序列依次...
胡勤芹杨飞张念元王振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叉头框蛋白O1和{1}迁移率蛋白A1与疾病活动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叉头框蛋白O1(FOXO1)、{1}迁移率蛋白A1(HMGA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22年6月—2024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UC患者102例,入院后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OXO1、HMGA1水平,根据疾病活动度分为活动组(改良Mayo评分≥3分)75例和缓解组(改良Mayo评分<3分)27例。活动组给予美沙拉嗪+地塞米松治疗,缓解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14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根据肠黏膜恢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活动组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比较活动组与缓解组血清FOXO1、HMGA1水平;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活动期UC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FOXO1、HMGA1预测活动期UC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1)活动组血清FOXO1水平[(11.04±2.26)μg/L]低于缓解组[(15.37±2.59)μg/L](t=8.209,P<0.001),血清HMGA1水平[(134.55±13.61)μg/L]{1}于缓解组[(102.65±11.37)μg/L](t=10.879,P<0.001)。(2)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68.75%)、病程≥5年(56.25%)、有肠外表现(50.00%)比{13}均大于预后良好组(33.90%、25.42%、20.34%)(χ^(2)=4.247~6.305,P均<0.05),红细胞沉降{13}[(31.74±4.22)mm/h]、白细胞计数[(8.89±1.57)×10^(9)/L]、血清HMGA1水平[(146.27±14.06)μg/L]均{1}于预后良好组[(23.65±3.71)mm/h、(7.02±1.16)×10^(9)/L、(121.49±12.52)μg/L](t=5.285~7.513,P均<0.001),血红蛋白[(102.57±11.26)g/L]、血清FOXO1水平[(7.93±1.44)μg/L]均低于预后良好组[(112.38±12.05)g/L、(13.16±2.31)μg/L](t=2.927,P=0.005;t=8.590,P<0.001),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临床资料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程(OR=2.298,95%CI:1.577~3.348,P<0.001)、肠外表现(OR=1.937,95%CI:1.374~2.729,P<0.001)、红细胞沉降{13}(OR=2.106,95%CI:1.463~3.033,P<0.001)、血清FOXO1(OR
侯宇格段花玲魏小娟歧红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高迁移率族蛋白A1疾病活动度短期预后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1}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1}迁移率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10}、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1}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10}{1}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10}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10}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万腾吴晓凡李靖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血清锌α2糖蛋白联合{1}迁移率蛋白B1对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风险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锌α2糖蛋白(Z{1}G)联合迁移率蛋白B1(HMGB1)对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癫痫治疗后短期(1周)内再次发作的110例全面性发作癫痫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唐山市协和医院癫痫治疗后短期内未再次发作的110例全面性发作癫痫病人作为对照组。Pearson法分析癫痫短期内再次发作病人血清Z{1}G和HMGB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的相关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Z{1}G和HMGB1对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Z{1}G表达水平[(38.11±4.21)mg/L比(41.76±5.36)mg/L]低于对照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6.07±1.63)μg/L比(4.89±0.92)μg/L]于对照组(P<0.05);癫痫短期内再次发作病人血清Z{1}G、HMGB1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0,P<0.05);观察组治疗前发作频{11}≥1次/月、多药联合治疗的病人所占比例均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发作频{11}≥1次/月、多药联合治疗、HMGB1为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的危险因素,Z{1}G为保护因素(P<0.05);血清Z{1}G、HMGB1单独检测预测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的曲线下面积({1}UC)分别为[0.73,95%CI:(0.68,0.77);0.73,95%CI:(0.69,0.77)],二者联合检测的{1}UC为0.79,95%CI:(0.75,0.83),优于血清Z{1}G、HMGB1各自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Z{1}G)=3.10、Z_(二者联合-HMGB1)=2.75,P=0.002、0.005)。结论血清Z{1}G、HMGB1表达水平与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癫痫病人短期内再次发作具有较的预测效能。
杨光才蕊孟秀杰
关键词:癫痫高迁移率族蛋白B1
{1}蛋白B1(HMGB1)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7细胞/Treg比例
2025年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1}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DC、Th17细胞、Treg比例,ELISA测定血清中HMGB1、白细胞介素6(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表达,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上述细胞、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其与血小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HMGB1对mDC及Th17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6、IL-23、IL-17水平及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而Treg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ITP患者组mDC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mDC的比例与IL-6、IL-23的表达显著正相关;HMGB1的表达与mDC、IL-6、IL-23、RORγt mRNA、IL-1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mDC的比例、HMGB1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HMGB1表达可能通过促进mDC的成熟并增加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7细胞/Treg失衡,可能参与ITP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李芹芝段东升王秀娟孙明玲刘颖王新有王蕾范文霞宋梦婷郭新红
关键词:TH17细胞TREG

相关作者

冀芦沙
作品数:76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
研究主题:专用控释肥 双孢菇 拟南芥 土壤团粒结构 地方高校
陈纯波
作品数:120被引量:757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螺旋型鼻肠管 重症患者 鼻肠管 预后 高渗盐水
方文慧
作品数:26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脓毒症 脂多糖结合蛋白 烫伤大鼠 脂多糖 CD14
陆家齐
作品数:41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脾切除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 脂多糖结合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1
鄢小建
作品数:15被引量:170H指数:9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
研究主题:脓毒症 脓毒症大鼠 基因表达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