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28篇“ 高校课程“的相关文章
研析地域传统音乐与高校课程体系的融合创新
2025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地域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愈发凸显。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地域传统音乐融入高校课程体系,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原
关键词:高校课程体系文化传承课程创新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研究——以岫岩东北大鼓为例
2025年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样性得到空前展现。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传统曲艺艺术的一种,东北大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东北大鼓有效融入高校课程,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等策略,达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东北大鼓的目的。
张微微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课程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2025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是推进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高校一直以来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价值,接着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体系的现实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希望能够为高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佳晨李向祎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课程体系
工科类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5年
工科类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及现实意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要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培育新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工科类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仍处在探索阶段,在实践中存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巩固、育人资源挖掘不足、育人方式较为单一、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建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资源库,创新教学方式,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
张志元王嘉欣
关键词:思政课程工科类高校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以桥梁工程类课程为例
2025年
“三全育人”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以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逻辑落脚点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拓宽课程建设维度,丰富高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桥梁工程类课程的高质量建设,应明确“三全育人”的内涵,以及桥梁工程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实施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桥梁工程类专业课程,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桥梁工程育人体系等科学有效的路径,以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
王文平
关键词:高校课程建设
面向产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以邵阳学院为例
2025年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邵阳学院办学孜孜以求的目标。针对当前地方应用型院校在课程管理与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够优化、课程质量标准重“教”轻“学”、课程质量评价途径单一、课程质量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不到位等问题,以邵阳学院为例,介绍通过面向产出的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管理制度、改进课程评价标准等构建课程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切实保障地方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李辉唐杰刘放鸣邹陆华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质量评价
人工智能科技对高校课程建设的引领、机遇及风险应对
2025年
人工智能科技飞速发展为高校课程建设带来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给课程建设带来新的技术难题,在技术推动课程评价精准、高效个性化中引发系列风险。为此,人工智能的高校课程建设需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防范化解人工智能的“危”,使人工智能技术多维正向赋能一流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熊航邹宏如
关键词:高校课程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2025年
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加快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是必然趋势。针对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等途径,推动校企合作,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
杨柯宁悦悦陈书杭徐文静
关键词:课程改革物理学专业校企合作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与探索——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
2025年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要求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课程团队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从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通过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何勇田静云贾吉林彭峰生
关键词:机械原理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
2025年
近年来,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但是,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与思政建设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举措。总体而言,该课程的思政建设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评价较高。今后,要深入探索改进措施和课程评价体系,以实现更完善的教学目标,并达到更有效的思政育人效果。《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肖婷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新媒体营销专业课

相关作者

王根顺
作品数:208被引量:1,288H指数:1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基础教育 高校 高等学校课程
王伟廉
作品数:97被引量:1,261H指数:21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高校 教育改革 课程
孙存昌
作品数:25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课程 自组织 大学教师 独立学院发展 高校
史学正
作品数:21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学校课程 高校课程 课程 教育 科学学
戴小春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课程 高校课程管理 高校 高等教育 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