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74篇“ 高技术制造业“的相关文章
科技服务高技术制造业区域耦合协调发展
2025年
为了把握科技服务高技术制造业(简称“两大产”)的融合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建立两大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两大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水平及差异原因,同时构建纳入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对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11—2020年,全国两大产融合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但耦合协调度处于过渡和协调发展区间的省市较少,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两大产融合发展水平自东向西呈现递减趋势,不同区域的产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来自区域间差异;两大产耦合协调水平的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且稳定,呈现显著的高-高和低-低聚集态势。八大综合经济区两大产耦合协调水平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除黄河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以外的经济区均存在明显的σ收敛;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表现出典型条件β收敛特征,但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此外,4个控制变量收敛性检验结果都不一样,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收敛的驱动因素也都不一样。
贺正楚王京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产业融合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2025年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是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2012—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能有效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传导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可从创新层面增加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从产层面推动产结构合理化与产结构高级化,进而赋能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密集型与高一体化程度样本中,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赋能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韩革欣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贸易对高技术制造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数字贸易通过加快技术进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链的现代化发展。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3—2021年我国省级范围的数字贸易水平指数与高技术制造业链现代化指数。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贸易显著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链现代化,技术进步起到了中介作用;运用门槛效应模型与空间溢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数字贸易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递增以及空间溢出作用。建议在高技术制造业链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数字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也要注重对地区差异的研究。
朱兆伟成祖松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进步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与高技术制造业布局——基于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数据的观察
2025年
21世纪以来,政府引导基金日益成为各级政府进行产布局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7一2020年地方土地出让数据,在城市层面考察了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对高技术制造业布局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城市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显著增加了高技术制造业的土地出让宗数,而且在高技术赋好、产集聚程度高,有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城市,该效应更加显著;(2)城市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使得城市新增高技术投资项目的产分布更分散且相似度更高。这些结论肯定了政府引导基金对高技术制造业布局的促进作用,但也提醒我们,地方在产布局过程中可能存在产同构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本文为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在推动产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建议。
杨其静王康宁
关键词:政府引导基金高技术制造业土地出让
基于微观企数据的高技术制造业迁移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2025年
基于2008-2016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企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游程检验等方法分析北京市内部高技术制造业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从属性特征上看,迁移企以混合所有制和外资企为主,中等规模的企比小微型或大型企更倾向迁移,同时营收更高的企更易发生迁移。2)受集聚区根植性和嵌入性影响,超过77.19%的企倾向于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地、中关村等主要集聚区内部及其周边的集聚区拓展区迁移。3)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迁移过程大致分为适应期、迁移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小微型企适应期和达到稳定期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迁移主要受规模增长的影响,而中等规模企无论是适应期还是寻找新区位的迁移期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影响迁移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多样。
张培媛李佳洺张文忠
关键词:生命周期游程检验高技术产业
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ESG表现吗?——来自中国企数据的经验证据
2025年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代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基于2011—2022年A股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提升高技术制造业ESG表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有效提升企ESG表现;二是相比于非国有企,国有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提升效果更强;三是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正面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这一影响在中部与东北较显著,而在东部与西部不显著;四是《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与实施能够促进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制造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以数字化转型更好驱动ESG表现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赵莹月胡宇宸任晓昡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基础研究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短期与长期双重视角的考察
2025年
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和产竞争格局下,基础研究是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的重要推动。本文基于短期与长期视角,对基础研究影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效应及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尽管基础研究在短期内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无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在长期内具有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基础研究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基础研究的积极效应仅对低质量技术创新显著,且只对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地区的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拓展性分析发现,企、高校和研发机构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评估基础研究的长短期影响效应和促进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曹建杜爽周密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时滞性
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被引量:2
2024年
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关系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在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赋能效应。其中,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其他子维度,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韧性恢复力的正向推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正向驱动效果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驱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重要传导作用。空间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提升本地与邻地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水平。
董晓旭陈锐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
数字化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高技术制造业韧性是我国推进产结构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提升全球产链地位的现实选择。运用我国2008—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数字经济视角考察产数字化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产数字化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人力资本积累实现的;同时,产数字化对东部高技术制造业韧性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产数字化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韧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陈汉林吴玲玲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本
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熵值法
2024年
通过分析2005—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评估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设置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数字经济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实质性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强,为验证数字经济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供依据。
王亦虹许晓然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介效应

相关作者

吴传清
作品数:302被引量:2,602H指数:3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服务业 影响因素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集群
郑涛
作品数:61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京津冀 居家养老 双边市场 高技术制造业 韧性
杜传忠
作品数:225被引量:3,558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研究主题:制造业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实证分析
李妍
作品数:2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统计学系
研究主题:高技术制造业 高技术产业 统计范围 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产业关联效应
姚晓芳
作品数:86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创新型企业 经济普查 创业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