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4篇“ 髂股静脉血栓“的相关文章
- AcoStream与AngioJe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探讨AcoStream和AngioJet两种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AIF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7例AIFVT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血栓清除装置治疗,分为AcoStream组(41例)和AngioJet组(56例)。比较2组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是否需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尿激酶用量、髂静脉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定期随访记录有无血栓复发,评估支架通畅情况,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及PTS程度。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肢、发病时间、股青肿、血栓范围和发病诱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血栓清除效果满意,血栓清除率、术后48 h患肢消肿程度、行辅助CDT、支架置入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oStream组相比,AngioJet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减少,住院费用增高,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2组血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髂静脉支架闭塞和中、重度PTS发生。结论AcoStream和AngioJet两种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IFVT均安全、有效。
- 王国华陈保星李会朋郭鹏威张华
- 关键词:血栓形成髂股静脉
-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对髂股静脉血栓治疗的研究@苑德林
- 苑德林
- Indigo血栓抽吸系统在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分析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使用Indigo血栓抽吸系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2.1-2023.11收治的82例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其Indigo血栓抽吸系统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评分存在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存在显著缓解,P<0.05。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 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使用Indigo血栓抽吸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位学者学习和借鉴。
- 廖学蔺杨祖美
- 关键词:髂股静脉血栓静脉血栓
- AngioJet取栓序贯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对比置管溶栓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对比AngioJet取栓序贯小剂量尿激酶溶栓与置管溶栓(CDT)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ngioJet取栓序贯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23例(AngioJet组),CDT组23例。比较两组术后1 d下肢肿胀缓解率和术后1 d、12个月的静脉通畅率,比较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安全性指标(出血发生率、局部感染、血栓继发形成)。结果术后1 d,AngioJet组下肢肿胀缓解率[大腿:(81.35±6.78)%vs(43.56±7.32)%,t=6.107;小腿:(78.16±8.45)%vs(46.54±8.62)%,t=11.735]、下肢静脉通畅率[(90.68±17.89)%vs(68.56±15.34)%,t=6.478]均显著高于CDT组(P<0.05)。AngioJet组在尿激酶用量、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继发形成、术后12个月静脉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取栓序贯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在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可以快速缓解下肢肿胀、快速达到较高下肢静脉通畅率、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汪有锦徐向贤周涛苗青海邵泽锋
- 关键词:髂股静脉血栓置管溶栓尿激酶
-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在世界范围内,VTE仍是位列第三的导致死亡的血管类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固,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即可引起PE,因此,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就能够有效地预防PE,而在下肢DVT中.
- 李梦婷潘峰李林(综述)杨炼梁波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VTEPULMONARY
- 下腔静脉滤器在髂股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动脉栓塞(PE),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PE的发生大多由于下肢DVT,尤其是髂股静脉DVT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的。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抗凝治疗,导管接触溶栓及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髂股静脉血栓首选的治疗手段。下腔静脉滤器(IVCF)作为治疗期间预防PE的主要措施,在临床上的使用率不断上升,但鉴于滤器的作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潜在并发症,许多学者不建议在介入治疗前放置滤器。因此,关于在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过程中是否常规行IVCF置入预防PE,目前尚存争议。本文综合相关临床研究,对预防性IVCF置入在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作一综述。
- 陈樱红李晓阳陆炜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髂股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滤器介入治疗
- AcoStream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 2024年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亦称Cockett综合征或梅-黑(May-Thurner)综合征,指髂静脉受压狭窄所致系统性疾病,分为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和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致肺栓塞甚至猝死^([1])。近年来,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及植入血管内支架等措施已经广泛用于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2-3])。
- 赵呈祥段友良卢军峰
- 关键词:髂静脉股静脉静脉血栓形成
- 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前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小球囊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n=53)及直接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n=6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周时健侧与患侧的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酶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并记录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APTT、P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溶栓前使用小球囊预扩张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高,且具有预后静脉通畅率高、使用溶栓药物剂量少、溶栓时间短、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
- 邱书森
- 关键词:急性病
- 经颈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踝泵运动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聚焦于肺栓塞的预防及治疗,快速有效地恢复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医患共同的治疗期望。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血栓溶解率,降低PTS的发生率,且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治疗方式。踝泵运动为物理性康复治疗方式,简单经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目前临床上针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时机和方法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对68例下肢血栓患者置管溶栓联合踝泵运动改善下肢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并总结其疗效及其安全性。
- 杜鲲张郁秋靳雪广王星邓绍雄熊臣尹君陈勇
- 关键词:置管溶栓静脉瓣膜溶栓治疗下肢血栓髂股静脉血栓
-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IF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4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北院)进行治疗的82例急性IFDVT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T组(采取PMT治疗)和CDT组(采取CDT治疗),每组41例。比较两组静脉通畅评分、血栓清除率、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栓清除率、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尿激酶用量少于CDT组,溶栓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CDT组(P<0.05)。两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与CDT治疗效果均较好,但PMT具有溶栓药物用量少、溶栓时间短、住院天数短的优势。
- 刘俊阳普根欧阳飞兰欧阳亮远刘智鹏吴静刘海兵
- 关键词: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尿激酶溶栓时间
相关作者
- 苏浩波

- 作品数:207被引量:1,21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 顾建平

- 作品数:512被引量:2,92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造影术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 何旭

- 作品数:213被引量:1,29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放射学 溶栓治疗
- 楼文胜

- 作品数:230被引量:1,22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放射学
- 陈亮

- 作品数:489被引量:2,532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 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