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49篇“ 骨髓巨核细胞“的相关文章
- 一种面向骨髓巨核细胞自动检测与计数方法、系统及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骨髓巨核细胞自动检测与计数方法、系统及介质,本发明方法包括将骨髓涂片全景图像分割得到的局部图像进行细胞过滤提取细胞边界框集合;对细胞边界框集合主动样本选择生成指导掩模;在指导掩模的指导下进行样本主动筛...
- 张颖姜志平庄凌浩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抗核抗体阳性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特点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伴抗核抗体(ANA)阳性但不能诊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IT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ITP1组(ANA阳性的ITP患者)和ITP2组(风湿指标阴性的ITP患者)。比较2组患者初诊时血小板减少程度、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以及各种类型巨核细胞的比率。结果共纳入初诊ITP患者42例,其中ITP1组20例,ITP2组22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1组血小板(PLT)计数为(7.55±0.96)×10^(9)/L,低于ITP2组的(10.23±1.21)×10^(9)/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7,P=0.097)。与ITP2组比较,ITP1组巨核细胞总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P<0.01),颗粒型比率增高而裸核型比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幼稚型、产板型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ANA阳性的ITP患者PLT有降低趋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更显著,巨核细胞增多程度低于不伴ANA阳性的患者。ANA可能通过加重骨髓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导致ITP病情加重。
- 陈运昊李柳冰周振海
- 关键词:巨核细胞抗核抗体血小板骨髓
- 补肾活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免疫因子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1、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免疫因子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IT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补肾活血高、中、低剂量组。相应干预措施持续14 d。采用ELISA法测定检测各组小鼠IL-6、IL-17、IL-21、IL-22、TNF-α含量,并取股骨骨髓测定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ITP模型组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产板巨核细胞数量显著下降,IL-6、IL-17A、IL-21、IL-22、TNF-α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小鼠巨核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产板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一定回升。IL-6、IL-17A、IL-21、IL-22、TNF-α水平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通过下调ITP小鼠模型体内IL-6、IL-17A、IL-21、IL-22、TNF-α水平,一定程度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提高血小板数量。
- 刘晓费飞李巍秦兰
-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因子骨髓巨核细胞
- 伴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特点
- 2022年
- 目的研究伴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特点。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比率,分析伴血小板(PLT)减少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以及各型巨核细胞的比率,并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1例初诊SLE患者发生PLT减少34例(16.9%),同时存在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PLT减少的比例为4.0%,同时存在WBC和PLT减少为0.99%,同时存在Hb和PLT减少为8.5%。29例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总数正常的12例(41.4%),数目增加的10例(34.5%),数目减少的7例(24.1%),分型中颗粒型巨核细胞比率最高,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比率最低;与25例ITP患者比较,SLE患者巨核细胞总数明显降低及颗粒型巨核细胞的比率较低,而其他类型巨核细胞比例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比例高,伴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可以正常、增加或减少,大多正常或增加,但数目增加不如ITP明显,且存在成熟障碍。
- 陈运昊李俊勋周振海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
- 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 目的:本文分析藏族慢性高原病(chronicmountainsickness,CM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检测藏族CMS患者与健康人群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间骨髓巨核细胞...
- 尹启超
-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骨髓巨核细胞外周血血小板
- 骨髓巨核细胞源性CXCL12介导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和机制
- 目的:探究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s,MKs)分泌趋化因子CX-C配体12(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2,CXCL12)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
- 金玲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CXCL12巨核细胞造血干细胞动员
- 奈达铂对肿瘤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凋亡蛋白影响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奈达铂对肿瘤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使用奈达铂化疗后第7~14天,并发生Ⅱ~Ⅲ度血小板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纳入对照组。对实验标本取材和处理,培养巨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S膜外表达,了解可溶性P-选择素的释放、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以及Bci-XL和Bak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研究组PS膜外表达阳性率及可溶性P选择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存7 d的血小板中,研究组中BCL-XL和Bak蛋白的结合量高出对照组的2.6倍,且研究组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表达形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下降的细胞凋亡机制与Caspase-3、caspase-9活性形式减少有关,同时受BCL-XL和Bak蛋白结合量升高的影响,对指导临床用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韩忠丽于柏清李和义尤奎雨王武龙
- 关键词:肿瘤骨髓巨核细胞奈达铂
- 藏族男性中年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明确藏族男性中年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CMS)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分析藏族男性中年CM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相关指标变化,进一步研究藏族男性中年CMS患者与藏族健康人群之间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差异。选取藏族男性中年CMS患者(CMS组)及藏族健康体检者(CON组)各8例,检测血常规并留取骨髓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巨核细胞G0G1、S、G2M,评估增殖率;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骨髓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并检测骨髓巨核细胞C-MPL、Bax、Bcl-2、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1)CMS组PLT、PCT较CON组下降(P<0.001,P=0.004),P-LCR较CON组升高(P=0.009),而MPV、PDW两组间接近临界值(P=0.054,P=0.072);(2)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MS组骨髓巨核细胞增殖率较CON组升高(P<0.001),凋亡率下降(P<0.001),但两组间骨髓巨核细胞TPO配体C-MPL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等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在高原环境下,本研究组藏族男性中年CMS患者PLT较藏族健康人群低;同时,巨核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另外,骨髓巨核细胞增殖旺盛,可能是对血小板减少的一种代偿性反应。与汉族相关情形无差异。
- 尹启超尹启超耿惠马婕郭勇崔森
-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骨髓巨核细胞凋亡
- 固有免疫细胞对ITP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EBV、HSV-Ⅰ/Ⅱ、CMV及MP感染早期,固有免疫细胞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支原体(MP)等IgM和IgG抗体,ELI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PA-Ig),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瑞氏染色观察骨髓中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状态,免疫荧光染色(IF)观察MΦ表面FcγRⅠ和巨核细胞膜表面抗人IgG表达状态,细胞免疫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免疫细胞HLA-DR表达和过氧化物酶(POX)释放。结果 76例ITP患者中有43例分别伴有血清EBV、HSV-Ⅰ/Ⅱ和CMV特异性IgM抗体升高,IgG抗体正常。30例伴有MP特异性IgM升高,IgG正常。另3例血清HSV-Ⅰ/Ⅱ和MP特异性IgM均升高,IgG水平降低。MP感染者PA-IgM升高为(60.30±20.40) pg/L(P<0.05),其他PA-Ig均为正常。患者外周血CD3~+CD4~+Th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为52.16%±3.21%(P<0.05)。骨髓巨噬细胞(MΦ)胞质中吞噬大量血小板。这些MΦ表面有少量FcγRⅠ灶性表达,巨核细胞膜表面抗人体IgG IF阴性。该类ITP患者骨髓中MΦ、树突状细胞(DC)和巨核细胞均高表达HLA-DR,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POX。针对性抗感染联合短疗程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对血小板的破坏。重症患者联合IVIg冲击能提高疗效。结论 EBV、HSV-Ⅰ/Ⅱ、CMV及MP感染早期,以Mφ和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细胞对骨髓中病变的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作用是此类ITP骨髓病理损伤特点;及时有效的抗感染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 胡金莲张琳琳李卓瓦韩冰吴强强崔为同梁亚俊孙黎飞
- 关键词:感染免疫固有免疫分型诊断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收集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PLT、D-二聚体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险因素,并绘制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研究组的PLT低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居住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等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因素(P<0.05)。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ROC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AUC相比于单个指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单个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等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因素,且PLT、D-二聚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测效能优于单独检测。
- 陈志奇卢榕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LTD-二聚体
相关作者
- 王天有

- 作品数:228被引量:1,762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青少年 儿科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卢兴国

- 作品数:257被引量:68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涂片 巨核细胞 形态学 血栓调节蛋白 淋巴组织肿瘤
- 李早荣

- 作品数:88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 研究主题:有核细胞 骨髓涂片 骨髓有核细胞 巨核细胞 骨髓
- 白松婷

- 作品数:53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巨核细胞 骨髓 紫癜
- 刘嵘

- 作品数:104被引量:297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文献复习 患儿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