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篇“ 骨基质明胶“的相关文章
- 一种复合骨基质明胶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骨基质明胶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合成肽类凝胶粉末加无菌水混合,配制成合成肽类物质占比15%‑40%的水溶液,检测其pH值;步骤2,将哺乳动物离体骨制备的骨基质明胶支架放入步骤...
- 陈静宏 张萌 刘毅楠 石亚雯 阮星然 王会 崔怡馨
- 一种骨基质明胶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其构建类软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基质明胶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其构建类软骨的方法,本发明以离体的新西兰兔长骨干骺端松质骨作为原料,制备骨基质明胶支架材料,在用其构建类软骨组织时,将其修建至所需尺寸然后置于离心管底部,在接种软骨种子...
- 陈静宏张萌张迎曹峻岭
- 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的构建及理化特性被引量:5
- 2018年
-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及可降解性,可用于修复骨缺损,但单一的磷酸钙骨水泥脆性大,不具有骨诱导活性,生物活性差。目的: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分析其理化特性。方法:提取兔骨基质明胶,制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空白微球,将PLGA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对应制作的骨水泥分别设为空白组、5%组、10%组)、骨基质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考察3种复合骨水泥的微观结构、凝固时间、可注射性、抗溃散性、孔隙率及降解特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3种复合骨水泥浸提液共培养,14 d内检测细胞增殖率。将3种复合骨水泥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腰椎椎体骨缺损内,12周后采用Micro-CT分析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 <0.05),孔隙率增大(P <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 <0.05),可注射性变差,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与5%组比较,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 <0.05),孔隙率增大(P <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 <0.05),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2)与空白组复合骨水泥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 <0.05);(3)3种骨水泥材料植入12周后的Micro-CT显示,骨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5%组、10%组兔骨缺损部位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空白组(P <0.05);(4)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PLGA微球与骨基质明胶、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的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降解性能、可操作性、细胞相容性及骨诱导活性。
- 王松杨函杨剑张开权康建平王清
- 关键词:骨基质明胶PLGA微球复合骨水泥理化特性磷酸钙类骨基质
- Sox9基因转染的人脐带血干细胞复合骨基质明胶/生物蛋白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Sox9基因转染的人脐带血干细胞(hUCMSC)复合骨基质明胶/生物蛋白胶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采用脂质体转染Sox9载体质粒,将转染的细胞在骨基质明胶/生物蛋白胶材料上体外培养8周,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组织学观察。选择雄性SD大鼠55只,体质量(150±20)g。将体外形成的软骨样组织移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8周时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软骨形成能力,并进行宿主免疫反应监测。结果体外培养8周后hUCMSC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分泌大量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移植入大鼠体内8周后,形成软骨样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阳性。移植后IgG、IgA、IgM、C3和C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1.105 6±0.019 2)μg/mL vs(1.145 0±0.023 1)μg/mL(术后28 d),IgM(0.219 1±0.034 3)μg/mL vs(0.348 7±0.030 3)μg/mL(术后28 d),IgA(0.350 7±0.058 5)μg/mL vs(0.367 7±0.042 4)μg/mL(术后28 d),C3(122.65±4.40)μg/mL vs(130.63±2.98)μg/mL(术后28 d),C4(49.89±2.11)μg/mL vs(51.45±3.74)μg/mL(术后28 d)]。Sox9基因转染的hUCMSC复合骨基质明胶/生物蛋白胶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入体内后未引起明显的宿主免疫反应。结论Sox9基因转染的hUCMSC可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的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 张军张军温绣蔺温绣蔺王波涛张阿玲史艳霞
- 关键词:脐带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生物蛋白胶
- 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修复兔腰椎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以下简称多孔复合骨水泥)修复兔腰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Urist等的方法制备成年新西兰兔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参考W/O/W复乳法制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空白微球,将PLGA空白微球和BMG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构建多孔复合骨水泥。通过体外抗溃散观察、孔隙率测定及生物力学试验,观察其理化特性;并以CPC作对照。取30只2月龄新西兰兔,制备L_3椎体大小为4 mm×3 mm×3 mm的骨缺损后,分别填入多孔复合骨水泥(实验组,n=15)和CPC(对照组,n=15)。术后第4、8、12周,X线片观察骨融合情况,micro-CT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pacing,Tb.Sp.),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形成情况。结果两种骨水泥均有较好抗溃散性,多孔复合骨水泥孔隙率为55.06%±1.18%,抗压强度为(51.63±6.73)MPa,与CPC的孔隙率(49.38%±1.75%)以及抗压强度(63.34±3.27)M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4,P=0.006;t=2.476,P=0.034)。X线片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材料与宿主之间的边界逐步模糊,且实验组第12周时边界已消失、对照组仍可见。micro-CT检测各时间点实验组BMD、BVF、Tb.Th.、Tb.N.以及Tb.S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植入材料中均见新骨生长,其中实验组新生骨与宿主骨形成骨性连接,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孔复合骨水泥具有骨诱导活性和骨传导双重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兔腰椎骨缺损修复重建。
- 王松杨函杨剑康建平王清宋跃明
-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基质明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骨水泥
-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临界CO2法制备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多孔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下一步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取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T3T-E1细胞,分别与PLA/BMG多孔复合材料和PLA材料的浸提液培养7 d,每天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与MC3T3-E1细胞复合培养,1、3、5 d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与材料贴附情况,5 d时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将PLA材料(PLA组)及PLA/BMG多孔复合材料(PLA/BMG组)分别植于15只Wistar大鼠背部两侧皮下,术后大体观察大鼠一般情况,2、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包膜厚度、炎性细胞数及血管面积。结果体外细胞毒性检测示,培养1~7 d PLA/BMG组细胞增殖率均达10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0级;而PLA组除1、3、5、6 d细胞毒性为0级外,2、4、7 d细胞增殖率均低于100%,细胞毒性级为1级。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与细胞复合培养,可见随时间延长细胞逐渐长入材料孔隙内,细胞形态良好。材料皮下植入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PLA组材料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包裹,周围组织及材料内含有较多炎性细胞,结缔组织向材料内部生长缓慢;PLA/BMG组纤维组织包裹不明显,结缔组织易于向材料中心长入且其中炎性细胞少见。两组各时间点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BMG组2、4、8周炎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PLA组(P〈0.05),8周血管面积高于PLA组(P〈0.05)。结论超临界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
- 张育敏李晶牛晓军刘建春王珏高岚
- 关键词:聚乳酸骨基质明胶生物相容性骨修复材料
- 骨基质明胶/煅烧骨基质重组人工骨细胞相容性及异位成骨
- 2014年
- 目的:通过将骨基质明胶/煅烧骨基质重组人工骨植入大鼠皮下和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观察骨基质明胶/煅烧骨基质重组人工骨在体内成骨情况和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制备骨基质明胶和煅烧骨基质,按照1∶2比例制成重组人工骨,并与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48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的凋亡情况和表型是否发生改变;取重组人工骨植入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第2、4、8周分别取材,H-E染色组织观察、免疫荧光检测植入块周围的成骨情况.结果;细胞在复合材料上能够很好地黏附、生长以及增殖,与重组人工骨复合培养后,细胞表型和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异位成骨显示人工骨具有较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功能.结论:重组人工骨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较强的异位成骨性能.
- 田志逢张小玲
- 关键词:骨基质明胶重组人工骨细胞相容性异位成骨
- 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在修复兔尺骨骨缺损中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已建立尺骨缺损模型家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单纯硫酸钙组及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比较3组家兔术后12周骨痂形成率、骨性修复率及双轨征出现率、骨缺损修复X线片评分、尺骨扭转强度等。结果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骨痂形成率为93.33%、骨性修复率为86.67%、双轨征出现率为93.33%、骨缺损修复X线片评分(11.85±2.14)分、尺桡骨扭转强度(0.87±0.13)N×M,5项均明显高于单纯硫酸钙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痂形成及骨结构修复。
- 孙翊夫夏鹏叶开其陈健
- 关键词:硫酸钙骨基质明胶骨缺损
- 以骨基质明胶及软骨基质构建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以骨基质明胶和软骨基质构建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制备中空骨基质明胶环,并注入脱细胞软骨匀浆,经冷冻干燥、交联后制备成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行Hoeehst33258、天狼星红、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检测支架孔隙率和吸水率,检测双相支架复水后的力学性能。分离山羊纤维环和髓核细胞,接种至双相支架的相应部位,体外培养48h,扫描电镜、活/死细胞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镜下Hoechst33258染色未见细胞残留,天狼星红染色阳性,HE染色示两部分结合紧密。扫描电镜可见支架呈多孔结构,孔隙相连通,纤维环相孔径为(401.4±13.1)μm,髓核相孔径为(112.4±21.8)μm。支架孔隙率为73.37%±2.56%,支架吸水率为655.7%±78.6%。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49.06±15.57)kPa,小于正常椎间盘的(135.9±28.9)kPa,但在同一数量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表面,细胞周围有基质分泌,live/dead细胞染色示细胞在支架上活性良好。结论以天然骨基质明胶和软骨基质构建的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无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支架两部分连接处结合紧密,在结构、生化成分及生物力学性能上与椎间盘组织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伍耀宏徐宝山杨强马信龙夏群李秀兰胡永成张杨张春秋许海委
- 关键词:椎间盘细胞外基质
- 以天然骨基质明胶/软骨细胞外基质复合山羊椎间盘细胞构建一体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以骨基质明胶/软骨细胞外基质复合山羊椎间盘细胞构建一体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可行性。 方法: 1.取猪股骨,将猪股骨近端松质骨经脱钙、脱细胞处理后,制备外径为10mm、内径5mm、高3mm的骨基质明胶环;刮取猪股骨...
- 伍耀宏
- 关键词:椎间盘山羊PKH26裸鼠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曹峻岭

- 作品数:159被引量:489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软骨细胞 大骨节病 硒 软骨 T-2毒素
- 蔡贤华

- 作品数:984被引量:2,18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髋臼
- 秦书俭

- 作品数:196被引量:7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人参皂苷RG1
- 陈剑飞

- 作品数:65被引量:4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基质明胶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赵宝东

- 作品数:73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 研究主题:神经生长因子 体型 汉族 骨基质明胶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