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9篇“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相关文章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查因1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患者早诊断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血清学检查艾滋病病毒(HIV)试验阳性,患者痰和血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霉菌,支持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从而引起患者重度感染,多器官受累,导致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常累及多种器官,极易误诊为结核等多种疾病,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尽早发现可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李惠卿黄映彩崔海燕唐万兵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小板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因子检测的应用分析
2023年
目的:检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细胞因子对该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单纯AIDS患者73例,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患者40例,采用美国BD公司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商品化试剂检测G实验等其他相关指标,统计分析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各个指标单独及联合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因子和G实验、PCT和CRP指标变化相似,均显著升高(P<0.05),而Lymphocyte和PLT均显著降低(P<0.05),IL-6、IL-10单独检测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能和G实验、PCT和CRP指标相似,细胞因子和G实验等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该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0.723。结论:T细胞因子可作为艾滋病和并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并且为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建议细胞因子和G实验等指标联合检测。
赵蓉石亚玲刘艳霞何清江鸿雅张战锋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细胞因子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霉菌病的对照研究
2023年
将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用于对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霉菌病(PM)之后,对两种药物所起到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70例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存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霉菌病的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分析组采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结果 经对比,分析组的治疗显效人数为13例,有效人数为2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29%,与参照组10例的显效人数,17例的有效人数和77.14%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均明显较高,在进行用药后,分析组有1例不适症状发生,毒副作用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参照组17.14%的毒副作用发生率,P<0.05。治疗前两组的相关疾病指标均较正常值较高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相关数值下降情况与参照组相比稍高,P<0.05。结论 在采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给与AIDS合并PM进行治疗后,采用伏立康唑的治疗效果更好,其相关疾病指征能够更加有效的得到降低。同时,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比,伏立康唑的安全性更好,更加适合进行临床应用。
刘仙梅
关键词: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艾滋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儿童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诊治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马尔尼菲霉菌(PM)是霉菌中唯一的温度双相型真菌,可引起全身播散性马尔尼菲霉菌病(PSM)。儿童PM感染多见于有免疫缺陷的宿主,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肺组织胞浆菌病、肺结核或侵袭肺曲霉病等。播散性的PSM进展快,并发症多,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诊断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标志物、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目前尚未有标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主要的一线用药包括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等。现就儿童PM感染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徐雪花樊慧峰卢根
关键词: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霉菌1例的护理
2022年
马尔尼菲霉病(PSM)由马尔尼菲霉菌(PM)感染所致,感染途径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吸入竹鼠粪便或雨季疫源地土壤中的马尔尼菲霉分生孢子是主要的感染途径[1]。其临床表现常见为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皮肤和软组织病变。该病进展快,误诊率高,在接受治疗后病死率仍可高达10.0%~39.4%[2]。
徐晓佩王飞燕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免疫功能正常护理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
2022年
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患者为男性,31岁,系长期浙江旅居人员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腹痛,持续性脐周部胀痛,发热,时有畏寒、午后低热、午后及夜间盗汗,偶有喘息、气促,清晨咳少许白色黏液痰,体质量减轻约5 kg,腹部B超可见腹腔积液,脾脏增大、肝回声增粗,胸部CT:①纵隔多发小淋巴结;②双侧腋窝多发小淋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血培养马尔尼菲霉菌阳性,依此使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疗。
李文花唐彦龙密密沈艳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病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1例报道被引量:1
2022年
马尔尼菲霉菌是目前所证实的300多种霉菌中唯一能使人类致病的霉菌,该菌可引起马尔尼菲霉菌病,是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1])。该病为地方流行病,主要见于东南亚地区,如泰国、越南、中国南方(广西、广东、云南等)、老挝、来西亚、印度及印度尼西亚^([2-3])。而中国北方地区该病少见,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随着艾滋病感染者增加以及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病也逐步被人们认识。为减少临床的误诊及漏诊,现就该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病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经验教训。
贾春辉曹立华刘伯强李云峰谷志勇陈寒冬苗亮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粟粒性肺结核误诊病例报告
艾滋病合并肺部马尔尼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情况分析
2022年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马尔尼菲霉菌病(PSM)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AIDS合并肺部PS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AIDS合并PSM的临床表现多样,中35例(95.00%)出现发热症状,分别为不规则热及弛张热;23例(57.50%)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以咳嗽、咳痰等症状为主,分别占比78.26%及65.22%;18例(45.00%,)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以纳差为主,占比77.78%;40例进行体格检查,以贫血为主,占比95.00%;血常规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且所有患者的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 个 /μL;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35例(87.50%)患者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21例(52.50%)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胸部X 线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达到85.00%。结论:马尔尼菲霉菌病可累及身体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对于CD4+T淋巴细胞减少,且伴随发热、贫血、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艾滋病患者,考虑可能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病,结合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工具进行筛查,尽早诊断,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以降低疾病死亡率。
黄泳文
关键词:艾滋病治疗转归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败血症1例护理
2021年
对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霉菌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发热、药物、皮肤、饮食、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该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予以出院。该文旨在对此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为临床工作精准实施护理提供参考。
张兵郭会敏杨红丽栾玉泉寇建琼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
一例肾移植术后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个案护理
2021年
总结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马尔尼菲霉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涵盖发病初期积极寻找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同时严格实施消毒隔离管理,对因病原菌累及皮肤所致的皮肤溃疡进行创口照护。治疗过程中积极维护肾功能,给予合理化的营养干预和指导功能锻炼。经过45天全程精细化护理,患者转归良好,顺利出院。
邓春惠李嘉莉张伟婷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肾移植护理

相关作者

唐小平
作品数:398被引量:1,805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SARS
李凌华
作品数:227被引量:8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蔡卫平
作品数:339被引量:1,882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抗病毒治疗
陈万山
作品数:87被引量:616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菌 艾滋病患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黄绍标
作品数:129被引量:563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患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