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9篇“ 香气组分“的相关文章
一种基于静磁场提高花菇关键香气组分3-辛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磁场提高花菇关键香气组分3‑辛酮的方法,属于食品检测分析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对鲜切花菇进行0~10mt静磁场处理,并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获得花菇关键香气组分变化规律。本申请从花...
许丛丛李喆珺鲁梦怡刘德坤倪春雨李睿
蒸汽爆破对紫色杜仲叶片水提液抗氧化能力及香气组分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蒸汽爆破(汽爆)处理对杜仲叶片水提液抗氧化能力和香气组分的影响。【方法】以紫色杜仲品种‘华仲12’的叶片为试验材料,汽爆(压强0.45 MPa,稳压时间300 s)前设杀青后揉捻(A)、杀青(B)、萎凋后揉捻(C)和仅萎凋(D)4个处理,并设仅萎凋不汽爆对照(CK),分别测定各处理叶片水提取液的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用HPLC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车叶草苷含量,并分析上述所有指标的相关性,再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挥发性物质成分,比较汽爆表现最佳处理与对照的成分差异。【结果】杜仲叶片经杀青(B)处理再汽爆的效果最好,其水提取液活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较高,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01.59和62.65 mg/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2%和370%;该处理7种活性成分含量是对照的1.68~21.92倍。杜仲叶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2~6.0,2.0~12.0,1.25~40.00,1.25~40.00 g/L时,B处理提取物清除DPPH、ABTS^(+)、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IC_(50)值分别为0.814,1.956,0.977和16.029 g/L,其FRAP值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30 g/L时达最高(1.126 mmol/g),较对照提高了40.4%。相关性分析表明,车叶草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原儿茶酸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著相关。与对照相比,汽爆后表现最佳的B处理多出17种特有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特有香气物质苯甲醇(相对含量7.53%)、4-(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3-丁烯-2-酮(相对含量0.68%)、α-异甲基紫罗酮(相对含量0.30%)和β-环柠檬醛(相对含量2.
周昀菲孙志强杜庆鑫杜庆鑫杜兰英王璐刘攀峰
关键词:杜仲叶总多酚香气组分抗氧化能力蒸汽爆破
242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香气组分数据集
2025年
香气是葡萄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也是葡萄品质研究的热点和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内容。葡萄种质资源丰富,在香气性状上也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242个葡萄品种果实香气组分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开展了组分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和品种之间的主成分分析。共检测出526种挥发性组分,并从中筛选出108种可能的香气组分,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酮类、萜类、烃类、酸类和呋喃类共8种类型,从种类数上看,酯类最多,其次是萜类,从频次上看,醛类最高,其次是烃类和醇类。与香味感官评价相关性系数最高的前十种组分包括6种酯类、3种萜类和1种烃类,其中己酸乙酯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2—己烯酸乙酯和芳樟醇。同种类型的组分之间表现出了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酯类、萜类和呋喃类,不同类型的相关性比较低。主成分分析大部分的品种聚在一起,并在三个主成分方向上存在发散,并且与感官评价的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为研究葡萄香气性状遗传多样性和种质特异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冀晓昊武亚敬于祎飞王孝娣刘凤之李明亮王贺刘霞刘俊王海波
关键词:葡萄香气气质联用
红颜草莓及其亲本果实香气组分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揭示草莓品种红颜香气组分的发育规律及遗传特性,为草莓香气育种提供依据。以红颜及其父本幸香、母本章姬为试验材料,测定幼果期、转色期、成熟期及0℃贮藏24 h的果实香气组分。结果显示,3种草莓样品共检测到69种香气组分,包括38种酯,8种醛,10种醇,3种呋喃及酮类,2种酸和8种萜烯。红颜和其父、母本共有香气组分15种,和父本幸香共有香气组分2种,和母本章姬共有香气组分14种,单独检测到香气组分18种,未检测到的香气组分有20种。红颜幼果期和转色期果实的主要香气组分是顺-2-已烯-1-醇、反式-2-己烯醛、正己醛,成熟期和0℃贮藏24 h后的主要香气组分是己酸乙酯。红颜样品与章姬样品聚类距离较近,与幸香样品聚类距离远,可知红颜遗传较多的母本香气组分特性。酯类组分间正相关,未来育种中可将己酸乙酯作为酯香型草莓的重要指标。
李鹏王志强冀晓昊刘凤之王海波
关键词:草莓红颜香气组分
套袋对日光温室桃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讨套袋对温室栽培桃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以温室栽培‘春雪’‘中桃红玉’桃为试材,设置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套袋处理下果实单果重、果皮色泽、可溶性糖、总糖、有机酸、总酸含量及果实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和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蔗糖及苹果酸含量,果糖、山梨醇、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桃果实中共检测出44种主要香气物质,分别为醛类、酯类、醇类、内酯类、萜类、烃类和酮类;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酯类、醇类和内酯类次之,萜类、烃类和酮类最低。套袋后,醛类、酮类及香气含量总量显著升高;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是‘春雪’‘中桃红玉’桃果实的主要呈香物质。综上,套袋可增加果实果个大小、改善果面色泽、改变糖酸组分含量、提高果实的挥发性香气含量,提升果实的外观质量、使得果实风味变得更加青香。
李杰王雨李永红田启航刘国俭陈湖常瑞丰王召元
关键词:套袋挥发性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基于特征香气组分判别咸味香精肉香香气的快速鉴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特征香气组分判别咸味香精肉香香气的快速鉴别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不同肉香香气质量的咸味香精的特征香气组分种类以及特征香气组分的含量变化,结合肉香香气强度得分值,探索特征香气组分与肉香香气强度得分值之间的关系...
张泽宇王蓓曹雁平
一种超临界CO<Sub>2</Sub>技术还原鲜花自然香气组分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Sub>2</Sub>技术还原鲜花自然香气组分的方法,通过使用超临界CO<Sub>2</Sub>技术提取鲜花自然香气组分,并以超临界CO<Sub>2</Sub>流体作...
洪绿群
一种超临界CO<Sub>2</Sub>技术还原鲜花自然香气组分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Sub>2</Sub>技术还原鲜花自然香气组分的方法,通过使用超临界CO<Sub>2</Sub>技术提取鲜花自然香气组分,并以超临界CO<Sub>2</Sub>流体作...
洪绿群
基于GC-O-MS评价芽叶型黄茶的香气类型及其关键香气组分的呈香贡献被引量:1
2024年
为全面探析芽叶型黄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GC-O)技术,并辅以感官审评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芽叶型黄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芽叶型黄茶以清甜香为主,通过感官审评细分为鲜嫩香、栗甜香及甜香3类。利用GC-MS共检测到119种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H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不同香型间的候选差异挥发物,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与GC-O分析明确了芽叶型黄茶的关键香气化合物。芽叶型黄茶有60种ROAV>1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鲜嫩香型以醛类为主导,栗甜香型醇类占据主导,甜香型中2-乙基-5-甲基吡嗪与2,3-二乙基-5-甲基吡嗪贡献显著。嗅闻结果显示,苯乙醇是黄茶清甜香属性的重要成分;鲜嫩香的关键呈香物质包括苯乙醇、茉莉酮、苯乙烯、芳樟醇、壬醛等;栗甜香则主要来源于庚醛、β-大马士酮、2-正戊基呋喃等成分;甜香以吡嗪类与醛类为主,呈现出独特的甜香与焦糖香气。研究揭示了芽叶型黄茶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并深入阐明了各香型间的香气差异与成因。
周虹余王瑗媛李法鑫聂枞宁冯德建赵悦伶杜晓
关键词:GC-O
基于HS-SPME-GC-MS的云南白茶关键香气组分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该研究以10个云南大叶种制作的云南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茶树品种的云南白茶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10种共有化合物),其中醇类21种、醛类11种、酮类9种、碳氢类29种、酸类5种、酯类7种、其他类6种。不同云南大叶种白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范围为15.037~113.866μg/g,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景谷大白茶’制样,含量最低的为‘雪芽100号’制样。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果显示,芳樟醇、大马士酮、芳樟醇氧化物、2-甲基丁醛、苯乙醛、紫罗兰酮等挥发性成分的OAV均大于100,对于云南白茶香气的形成贡献较大。香气特征影响(aroma character impact,ACI)值表明,不同品种云南白茶的芳樟醇与大马士酮的ACI值之和均大于80%,构成云南白茶具有花香及甜香的基本香气特征。
武珊珊杨雪梅舒娜郭雯飞潘朦张绪尖苏建美马占霞
关键词:香气挥发性组分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关作者

高士伟
作品数:275被引量:763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坯 茶叶 砖茶 青砖茶 绿茶
龚自明
作品数:349被引量:1,193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坯 茶叶 茶树 绿茶 茶鲜叶
王雪萍
作品数:225被引量:650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坯 砖茶 茶叶 青砖茶 绿茶
陈常颂
作品数:306被引量:1,368H指数:2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乌龙茶 茶树品种 新品系 茶叶
叶飞
作品数:237被引量:593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坯 茶叶 砖茶 青砖茶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