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0篇“ 香气分析“的相关文章
香气分析”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
香气分析”是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基于“香气分析”专业课程特色,结合思政教育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分析常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优化教学设计及方法,引入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学质量,为培育德才兼备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新思路。
郭磊潘仙华
关键词:香气分析教学设计
产酱香风味芽孢杆菌的选育及特征香气分析
2025年
[目的]提升酱香型白酒酱香风味和品质稳定性。[方法]联合固、液态双向发酵和电子感官分析筛选出酱香风味浓郁的菌株,通过优化固态发酵产香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的特征香气组分。[结果]获得一株产酱香优势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ac14,其产酱香风味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梯度37℃→45℃→50℃→55℃,接种比例10%,水分含量50%,该条件下菌株产香显著,3-羟基-2-丁酮、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糠醛等相关风味物质明显增加。[结论]从高温大曲中获得了一株酱香风味浓郁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赵英翟忠英姜庆昊张梦晴
关键词:高温大曲芽孢杆菌
板枣酒发酵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规律及特征香气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板枣酒发酵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规律以及特征香气。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将DVB/CAR/PDMS提取纤维置于顶空部分,从而吸附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结合香气活性值与感官评价标准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酵过程中共出现了57种挥发性物质,醇类14种,酯类19种,酸类8种,醛酮类8种,芳香烃类8种。己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酯,3-苯丙酸乙酯,正辛醛,苯乙醛,大马士酮和丁香酚为板枣发酵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发酵过程得到香气变化规律,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确定发酵过程中对感官评分影响最大的萘、苯乙醛、葵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异戊醇5种香气成分。结论部分香气成分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逐渐消失,同时也产生新香气成分。苯乙醛、葵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异戊醇这4种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与感官评分呈正相关,因此可以调控发酵过程,更多生成这些香气成分,使酒体的香气更丰富,酒体更醇厚。
汪江波薛超越朱嘉璐何超蔡凤娇张瑞景徐健
关键词: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分级及挥发性化合物鉴定与特征香气分析
2024年
对5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筛选果形指数级别不同且遗传背景不同的15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10.70%~26.67%;经K-S检验,果形指数、纵径、横径符合正态分布,并对这3个表型性状进行概率分级;橄榄果实中共鉴定到88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类186种、杂环类157种、酯类146种、酮类73种、烃类64种、醇类64种、醛类53种、芳烃51种、酸类21种、胺类21种、酚类20种、其他30种,含量1881.70~6727.40μg/g(以鲜质量计,下同);萜类为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52.49%,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309.66μg/g),相对含量7.13%;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对橄榄具有香气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为181种,贡献最高的为杂环化合物5-乙基-3-羟基-4-甲基-2(5H)-呋喃酮,OAV为2468148.28,呈甜香型;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到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的差异特征香气成分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值最高的是α-法呢烯,OAV为19.71,香气类型花果香。研究结果可为橄榄果实品质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橄榄果实香气形成机制、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谢倩赵晴晴江来陈清西
关键词:橄榄表型性状挥发性化合物特征香气成分
不同酵母发酵的白兰地基酒在蒸馏前后的香气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不同酵母(71B、KD、F33、K1、FC9DP、D254、FC9)酿造的新疆产区的白兰地基酒及其新蒸馏白兰地原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香气特征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分析。结果显示,添加酵母D254的基酒香气物质总量最高,果香、花香、木质香气特征更突出;在蒸馏后,添加酵母FC9和FC9DP的酒样香气属性更为丰富,其中花香、果香、木质香气属性突出,此外,FC9DP酒样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也最高。对比蒸馏前后的基酒,结果显示,除了酚类化合物及内酯类化合物,大部分香气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皆在蒸馏后有所增加,其中FC9DP样品的酯类、醇类、酸类及萜烯类化合物增加最为明显。此外,经过蒸馏,基酒去除了生青味和酸味的不良气味特征,香气品质有所改善。该研究可为白兰地酿造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马玥吴元张葆春申春华于立娜巩传斌李成林唐柯
关键词:白兰地香气化合物香气蒸馏酵母
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羊奶酒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及香气分析
2024年
本研究以纯山羊奶为原料,利用六株乳酸菌分别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纯山羊奶制备羊奶酒,以酿酒酵母单一发酵的羊奶酒为对照,分析羊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乳酸菌可加快羊奶酒在发酵初期总糖含量的下降,其中添加发酵乳杆菌的羊奶酒发酵1 d后的总糖含量下降最快,由469.46 g/L降低至210.41 g/L。添加乳酸菌发酵会使羊奶酒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P<0.05),其中嗜酸乳杆菌发酵羊奶酒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9.94%、37.75%。此外,接种嗜酸乳杆菌发酵的羊奶酒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最高(2688.30 mg/L)。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减少了醇类和酸类物质含量,使羊奶酒的膻味降低,同时生成了环戊酮、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等新的挥发性物质,赋予了羊奶酒新的香气特征。嗜酸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羊奶酒不仅创新了羊奶酒的酿造工艺,还为羊奶酒的脱膻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及祥吴彩云雷宏杰
关键词:酿酒酵母乳酸菌香气成分
2018-102015-9 H012三个茶树新品系的适制性鉴定及其香气分析
2024年
以福鼎大白茶(CK)、黔湄809(CK)、2018-10、2015-9、H012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分别将其制成红茶和绿茶,通过感官审评、儿茶素含量与香气成分对比分析,探讨3个茶树新品系的适制性和香气特征。结果表明,绿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表现为H012(93.80分)>2018-10(92.15分)>福鼎大白(92.05分)>2015-9(90.70分),红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表现为2018-10(93.00分)>2015-9(92.95分)>黔湄809(92.00分)。H012适制绿茶,其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46.55%)、酯类(14.69%)、醛类(10.79%)、酮类(9.27%)、碳氢类(8.89%);2018-10适制绿茶和红茶,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26.31%)、碳氢类(21.62%)、醛类(16.40%)、酯类(12.05%)、含氮类(10.81%)、酮类(6.50%)、其他类(1.71%)、酚类(1.51%);2015-9适制红茶,其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46.78%)、醛类(26.82%)、酯类(8.34%)、碳氢类(8.25%)、酮类(4.87%)、其他类(3.80%)。
郭春雨黎敏邓倩胡启明黄新萍诸葛天秋
关键词:儿茶素GC-MS香气
一种连翘红茶茶叶香气分析装置及其香气采集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气体采集分析领域,提供了一种连翘红茶茶叶香气分析装置,包括气相色谱仪,所述气相色谱仪内具有色谱仪检测主机,所述气相色谱仪上设置有与所述色谱仪检测主机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分析装置还包括采样机构,采样机构用于...
卢智赵素芳朱俊玲李君肖蕊张军李锋连亚剑冯瑞翟冷楚
福建白茶的风味物质与特征香气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福建是我国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由于其良好的保健功效和特殊的清香,白茶在国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白茶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其风味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茶类。研究表明,白茶中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呈香物质种类较多,对风味起着主要作用。归纳和总结了福建白茶香气成分的萃取、检测分析方法,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比较了不同品种、产地及加工工艺的白茶香气物质的异同,以及如何利用化学计量法建立白茶香气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白茶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醇、醛、酯、酮、酸、酚和杂环类化合物,不同白茶的香气成分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白茶等级评价、改善其加工工艺及提升白茶香气品质提供依据,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
周一鸣蔡望秋朱思怡魏佳南崔琳琳周小理
关键词:白茶风味物质特征香气
不同种植模式下自然发酵的赤霞珠葡萄酒中酵母多样性比较及香气分析
酵母是在酿酒过程中对葡萄酒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商业酵母在国内葡萄酒厂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而能代表产区特色的本土酵母菌株的应用研究还在继续。有机种植法和生物动力种植法是充分利用本土酵母自然发酵的新型农业模式,能够产生更为...
郭方圆
关键词:赤霞珠葡萄酒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香气成分

相关作者

周围
作品数:72被引量:487H指数:1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香气成分 超高效 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苦水玫瑰
吕才有
作品数:133被引量:687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普洱茶 电子鼻 茶叶 红茶 香气
马永昆
作品数:87被引量:917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超高压 超高压处理 固相微萃取 香气 香气成分
魏玉梅
作品数:9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苹果 桃果实
李景明
作品数:222被引量:1,50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葡萄酒 白藜芦醇 多酚 有机溶剂 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