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3篇“ 饮食因素“的相关文章
- 欧洲人群饮食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与认知功能的可能因果效应。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ed,IVW)、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WM)、MR Egger回归(MR-Egger regression)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评估饮食因素与认知功能的因果关系。同时,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多效性分析。结果奶酪摄入量(IVW:OR=1.92,95%CI:1.54~2.40,P<0.01)、干果摄入量(IVW:OR=1.64,95%CI:1.07~2.53,P=0.03)与认知功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酒精摄入频率(IVW:OR=0.79,95%CI:0.71~0.87,P<0.01)、猪肉摄入量(IVW:OR=0.47,95%CI:0.24~0.91,P=0.03)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且所有结果均不存在多效性,留一法亦提示所得结果稳健。其他饮食因素未发现与认知功能具有因果关系。结论奶酪摄入量、干果摄入量增加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降低有关,酒精摄入频率、猪肉摄入量增加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增加有关,但仍需更大的GWAS数据进一步验证这种关系,同时研究其中潜在关联机制,以支持该结论。此外,其他饮食因素未发现与认知功能具有因果关系。
- 李建锋张展丁新华高奋堂何勤利谢萍
- 关键词:饮食因素奶酪干果酒精猪肉
- 饮食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2025年
-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讨饮食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选择并提取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中的饮食因素相关特征作为工具变量,同时从FinnGen数据库获取IBS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方法进行两样本MR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多效性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IVW分析发现,啤酒和苹果酒平均每周摄入量的增多可能会显著增加IBS的发病风险[OR=2.043,95%CI(1.126,3.708),P=0.019],而咖啡[OR=0.671,95%CI(0.473,0.952),P=0.025]和干果[OR=0.452,95%CI(0.293,0.697),P<0.001]摄入量的增加则可能与IBS发病风险的降低相关,其中干果摄入量的结果在加权中位数法分析中也显示出了相似的因果关系[OR=0.427,95%CI(0.231,0.787),P=0.006]。结论啤酒和苹果酒平均每周摄入量以及咖啡、干果的摄入量均与IBS的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强调在预防IBS方面,合理饮食具有重要作用。
- 张惠芳汪彦平王慧敏马小彤郭庆红陈兆峰
- 关键词:饮食因素肠易激综合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预测研究被引量:2
- 2025年
-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中国居民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饮食因素干预被认为是减少疾病负担有效及可行的措施。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以期为中国IHD的饮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不同SDI地区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中国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以及归因于不同类型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利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2—203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变化趋势。结果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为44.26/10万、标化DALY率为820.87/10万,与全球水平接近,高于高SDI地区,低于其余4类SDI地区。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17%,P<0.001)、标化DALY率(AAPC=-0.50%,P<0.001)与全球及五类SDI地区一致,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球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中国,高SDI地区下降速度最快。1990年与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均高于女性;1990—2021年中国男性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AAPC=0.25%,P<0.001)呈上升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AAPC=-0.71%,P<0.001)、标化DALY率(AAPC=-1.23%,P<0.001)均呈下降趋势。1990与2021年中国归因于饮食因素的IHD疾病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0岁人群的死亡率、DALY率最高;1990—2021年50~69岁人群死亡率、DALY率呈下降趋势,而15~49岁、≥70岁人群呈上升趋势(P<0.001)。1990年与2021年归因于13种饮食因素的IHD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排名前两位的饮食因素均是�
- 吴霞张译匀姚承志赵湘铃熊文婧让蔚清
- 关键词: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脏病饮食因素
- 功能性胃肠病及其症状重叠患者中医证素与生活饮食因素相关性分析
- 研究目的:通过开展横断面临床研究,收集并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症状重叠疾病谱,总结患者临床症状特征、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采集FGIDs有...
- 王涵
-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证素饮食因素
- 炎症性肠病与饮食因素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因目前尚未得到完全阐明,其发病除了受到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外,还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饮食、吸烟、精神压力等诸多外因有关。在观察性研究中,饮...
- 王智
- 关键词:饮食因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
- 饮食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 2024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皆在讨论饮食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可能会通过对消化道激素进行影响,从而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脂肪摄入量与早饱症状程度、上腹饱胀感有着直接的关系,膳食纤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能够显著加重餐后的饱胀程度,甚至可能会导致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腹痛和恶心的现象;碳水化合物和FODMAPs饮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但是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利于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认知因素和饮食习惯对增加消化不良发生的风险,只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少量多餐、慢咀嚼和摄入足够的蔬果,才能够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本次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明确饮食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关系,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 王奕斌王利平王毓麟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因素
- 探究脂溢性脱发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搜集了患者的基础信息、日常饮食习惯及其具体内容,随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它们与脂溢性脱发发病之间的潜在联系,进一步研究脂溢性脱发与饮食相关因素及部分生活习惯在中医辨证分型中...
- 麦羡琳
- 关键词:饮食因素中医辨证脂溢性脱发
- 大气PM_(2.5)长期暴露对人群糖尿病影响及饮食因素调节作用的研究
- 2024年
- [背景]大气细颗粒物(PM_(2.5))长期暴露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值,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饮食因素对大气PM_(2.5)暴露相关的糖尿病风险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大气PM_(2.5)长期暴露与宁夏农村地区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大气PM_(2.5)长期暴露和饮食情况对糖尿病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宁夏队列的基线调查资料,排除缺失协变量信息者,共纳入研究对象13917人。本研究以2014—2018年大气PM_(2.5)年均浓度作为长期暴露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气PM_(2.5)长期暴露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之间的关联;按照研究对象的食用蔬菜频率、食用水果频率和咸口味进行分层,分析其对大气PM_(2.5)暴露相关的糖尿病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1391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6.8±10.0)岁,糖尿病患病率为9.8%。2014—2018年大气PM_(2.5)年均浓度为(38.10±4.67)μg·m^(-3)。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μg·m^(-3),糖尿病患病风险的OR为1.018(95%CI:1.005~1.032),空腹血糖值升高0.011(95%CI:0.004~0.017)mmol·L^(-1)。与食用蔬菜频率<1次·周^(-2)相比,食用蔬菜1~3次·周^(-1)和≥4次·周^(-1)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27.1%(OR=0.729,95%CI:0.594~0.893)和16.8%(OR=0.832,95%CI:0.715~0.971);与食用水果频率<1次·周^(-1)相比,食用水果频率1~3次·周^(-1)和≥4次·周^(-1)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16.4%(OR=0.836,95%CI:0.702~0.998)和18.2%(OR=0.818,95%CI:0.700~0.959)食用蔬菜频率1~3次·周^(-1)的人群空腹血糖值降低0.202(95%CI:-0.304~-0.101)mmol·L^(-1);尚未发现咸口味对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的影响。饮食因素及PM_(2.5)浓度的分层分析显示,与PM_(2.5)低浓度-高蔬菜摄入频率组相比,PM_(2.5)低浓度-低蔬菜摄入频率、PM_(2.5)高浓度-低蔬菜摄入频率组的糖
- 王金霞石运昊王栋帅董学昊张翰卿周思杰赵燚张毓洪张亚娟
-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糖尿病空腹血糖饮食因素
-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饮食因素与白内障的因果关系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了24种饮食因素与白内障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了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大规模遗传汇总数据,包括24种饮食因素和白内障,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TSMR)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通过MR分析,确定了8种饮食因素与白内障存在因果关系,其中饮用水(OR=0.874;95%CI:0.769~0.994;P=0.040)、凉茶(OR=0.997;95%CI:0.994~1.000;P=0.044)、茶叶中添加糖(OR=0.511;95%CI:0.324~0.805;P=0.004)、谷物(OR=0.797;95%CI:0.636~0.999;P=0.049)、干果(OR=0.722;95%CI:0.566~0.921;P=0.009)以及加工肉类(OR=0.773;95%CI:0.622~0.962;P=0.021)的摄入量增加与降低白内障风险相关。相反,每周摄入强化葡萄酒(OR=3.466;95%CI:1.226~9.802;P=0.019)和速溶咖啡(OR=1.170;95%CI:1.016~1.348;P=0.029)的摄入量与增加白内障风险相关。敏感性分析显示,谷物和干果摄入量相关的SNP存在异质性,强调了对这些因素IVW模型结果的重视。此外,MR-Egger回归未发现SNP之间存在多效性(P>0.05)。共定位分析未发现8种饮食因素与白内障之间共享同一个因果变体的证据。结论使用MR的方法发现8种饮食因素与白内障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对护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设计更有效的白内障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案,并促进白内障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 范慧敏柏心如韩雅婷朱敏陶秀彬
- 关键词:饮食白内障
-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中国CVD疾病负担的饮食因素
- 2024年
- 目的分析1990—2019年归因于不同饮食因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疾病负担年龄、时期、队列变化趋势,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下载全球疾病负担中心(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中9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饮食因素,通过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APC)结合内源估计算法(intrinsicestimator,IE),估计各饮食因素的变化趋势及独立作用。结果1990—2019年男性饮食因素导致的CV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DALYs)率约是女性的2倍,APC模型拟合各饮食因素的年龄效应显示其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并从50岁开始上升显著。时期效应表明随着时期的变化,低水果、低蔬菜、低坚果种子摄入风险下降,1990—2019年依次变化为0.19~-0.16、1.35~-0.98、0.17~-0.09,其余饮食因素随时期效应的变化风险不断上升。各饮食因素的队列效应表明随着出生队列的累加风险降低,出生人群越晚,饮食因素的风险越小。结论1990—2019年归因饮食的CVD DALYs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年龄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且男性约高于女性2倍。应减少动物性食物、高钠、饮酒及糖的摄入量,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种子的摄入。不断加强CVD的预防措施筛查高危人群,尤其针对男性,并加强社区健康宣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逐步降低CVD的疾病负担。
- 任梦悦高雨辰李京晓韩松王楠王雨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饮食
相关作者
- 陈友义

- 作品数:35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火针 火针治疗 中医美容 睑黄瘤 寻常痤疮
- 赵秋玲

- 作品数:42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小鼠 L-精氨酸 高原官兵
- 张苗

- 作品数:25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 研究主题:黄褐斑 皮肤衰老 寻常痤疮 饮食因素 艾灸
- 孙丽红

- 作品数:123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节气 美食 健康 饮食 饮食因素
- 黄承钰

- 作品数:302被引量:1,28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乳糖不耐受 健康成人 食管癌 小鼠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