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5篇“ 食管中段“的相关文章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7例食管中段憩室的临床观察
2022年
探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从前瞻性数据库中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2019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食管憩室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diverticular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D‑POEM)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患者,使用适用于食管中段憩室的改良Eckardt评分系统评估憩室症状的严重程度,从临床成功情况、技术成功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方面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共纳入7例食管中段憩室患者,D‑POEM治疗临床成功7例,技术成功7例,手术用时为16~70 min;2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无复发;随访时间为2~16个月,改良Eckardt评分患者中位得分由术前3分降至术后0分。初步认为D‑POEM确保了正常食管腔与食管憩室之间间隔肌的完全切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技术;改良Eckardt评分系统适用于食管中段憩室治疗前后的症状评价。
曾宪晖袁湘蕾叶连松张宇航胡兵
食管中段胃黏膜异位合并憩室形成食管中段胃黏膜异位合并憩室形成1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HGM)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食管是常见部位。但食管HGM是一种少见病,部位以食管上段居多,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在胃镜检查中易误诊和漏诊[1]。本研究报道1例食管中段胃黏膜异位合并憩室形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7岁,入院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吃硬食后有梗阻感,改半流食或流食后,梗阻感消失,伴有反酸症状。
陈怡李明
关键词:食管胃黏膜异位憩室临床病理
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中段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行食管癌切除术3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接受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15例(观察组),接受胃食管吻合术16例(对照组),术后2周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 p H监测,术后1、3、6、12个月依据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24 h酸反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短于对照组,De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吻合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为食管中段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隋丰光金澄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食管癌切除术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中段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术的56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患者27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患者29例,术后2周进行24h胃-食管腔pH值监测,术后2周和1、3、6个月依据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评分表对患者的GER相关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GER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周时24h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Gerd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食管中段癌患者术后GER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金澄宇艾力江.多力坤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食管癌
新辅助化疗联合微创食管全系膜切除对食管中段鳞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食管全系膜切除(TME)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90例食管中段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先进行2个周期紫衫醇+铂类(TP)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同期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组数、阳性淋巴结数等。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NA TOPO-Ⅱ、GST-π和MRP不同方案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4%比60.0%,P〈0.05),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和食管各段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且阳性淋巴结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OPO-Ⅱ、GST-π和MRP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OPO-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ST-π和MR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胸腔镜下食管全系膜切除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TOPO-Ⅱ、GST-π和MRP的阳性表达率可作为判断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有效性的指标。
李江红王毅姚烽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
胃镜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临床应用
2018年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中段憩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7年12月行胃镜辅助胸腔镜食管中段憩室切除术(12例)及常规开胸手术治疗(11例)食管中段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恢复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主诉症状均消失,复查上消化道X线造影憩室消失。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组相比,胃镜辅助胸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复查胃镜食管无憩室复发,无狭窄发生。结论胃镜辅助胸腔镜行食管中段憩室切除手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亚俊张艳婷郭玉峰边虹
关键词:胃镜食管憩室胸腔镜
多脾综合征合并食管中段癌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60岁.因体检发现食管癌1周入院.患者1周前在院外某县医院行胃镜检查:距门齿23~29 cm黏膜隆起.活检组织送我院会诊:中分化鳞癌.体检:肺部: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腹部:平坦,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上消化道造影:考虑胃及十二指肠炎,食管中段憩室可能,食管中段局部黏膜略显紊乱(图1),腹腔脏器转位.心脏彩超:(1)左心房轻度增大;(2)升主动脉内径增宽;(3)心包少量积液;(4)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正常.胸部增强CT:食管壁未见确切增厚及占位.双肺散在间质性病变,左肺上叶下舌段少许不张.考虑先天发育变异:多脾综合征,并下腔静脉肝内段中断,血液经奇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奇静脉增粗扩张,邻近食管受压(图2).腹腔脏器转位.肝脏局限性脂肪浸润.腹部增强CT:腹腔脏器转位.肝脏局限性脂肪浸润;肝脏钙化灶.肝内胆管稍扩张.考虑多脾综合征(图3、4).双肾小囊肿.下腔静脉部分缺失,汇入奇静脉系(图5).双肺少许间质性改变并少许实变.
彭永海杨倩任杰周西胡朝辉陈熙
关键词:多脾综合征下腔静脉缺如食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可测患者食管中段温度的胃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测患者食管中段温度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其特殊之处在于:胃管本体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后面的胃管本体侧壁上开设有伸至胃管本体尾端的导线凹槽,温度传感器通过嵌置在导线凹槽中的信号传输线与外...
周志强张莉王学仁张建芳廖明锋
1例食管中段癌合并纵隔、胸部脓肿分期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6年
本例食管中段癌患者由于合并纵隔及胸部脓肿,术前消耗大,术后恢复有一定的难度,时间长,所以采取了分期手术,在手术前后及手术间期,患者有很多的护理问题,包括:感染的风险、营养缺乏、心理问题等。通过给予循证、系统的护理:体位管理、管道的护理、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并恢复正常生活。
殷远梅
关键词:食管癌分期手术护理
食管中段鳞癌组织中MALAT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MALAT1的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食管中段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指标。方法应用q RT-PCR法检测77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中段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MALA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1)。MALAT1的表达与患者T分期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ALAT1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无疾病进展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显著缩短(P=0.04,P=0.0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ALAT1表达水平对DFS和OS的风险比(HR)为1.73(95%CI=0.92~3.23,P=0.09)和1.71(95%CI=0.93~3.12,P=0.08)。结论 MALA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接受根治术治疗的食管中段鳞癌患者的一项预后预测指标。
赵瑞华姜文静张伟杰曹新广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相关作者

李增烈
作品数:747被引量:574H指数:13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病 老年人 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查 药物
辛永祥
作品数:50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研究主题:非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心脏手术 小切口 食管癌
乔思杰
作品数:76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食管肿瘤 体视学 文献复习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袁翎
作品数:51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 食管癌 预后 食管鳞癌
蒋光亮
作品数:66被引量:385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食管癌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食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