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16篇“ 食物中毒调查“的相关文章
一起疑似家庭聚餐误食桐油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调查
2024年
2023年8月15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X镇Y村出现一起疑似因误食桐油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笔者所在单位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2名家庭成员在家中共同聚餐后陆续出现疑似桐油中毒症状10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误用桐油加工食品是导致该事件的主要原因。当地河流众多,许多农村家庭都有木质渔船捕捞鱼虾,购买桐油维护保养渔船的传统。该事件提示有关部门,要将农村作为宣传重点,加强桐油的管理及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力度,减少误食导致桐油中毒的发生。
李学应
关键词:桐油食物中毒集体性
夏季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调查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夏季营口市鲅鱼圈区2处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查找该事件发生原因及致病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与调查技术规范,对营口市鲅鱼圈区建筑工地食堂进行食物中毒筛查,对发生食物中毒工地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病例、食堂留样食物开展相关病原菌分离培养,记录实验室检测信息。结果:2处建筑工地食堂就餐274人,共计209人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符合点源暴露模式,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呕吐;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荤素包子与梅菜扣肉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可疑食品。结论: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病例临床症状等,确定此次事件是因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荤素包子与梅菜扣肉为最终致病食品。
孙迪
关键词:建筑工地食物中毒LOGISTIC回归分析
1起ST19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溯源分析与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6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应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并提取所有菌株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利用Abricate和SeqSero在线预测每株菌的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然后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GS)递进分析。结果共检出12株沙门氏菌(菌株编号DXH001~DXH012),其中病例肛拭子样本7份、病例粪便样本2份,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3份。常规血清型分型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与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结果一致。12株菌株耐药谱完全一致,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均耐药。基于全基因组预测的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青霉烷、四环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表型结果完全一致。选取DXH001~DXH009开展PFGE和WGS分析。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获得完全一致的PFGE图谱,全基因组序列大小无明显差异,约为4.9 Mbp,MLST型均为ST19。从SNP的最小生成树来看共存在17个变异位点,各菌株间SNP差异数为1~6。全基因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9株沙门氏菌自成一簇,与数据库其他沙门氏菌相差甚远,属于新的克隆分支。同源性最高的来源于江西的GCF_020221795.1参考样本。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致病源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T19,为同一暴发来源。9株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属于新的克隆分支。本研究中沙门氏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需加强对多重耐多药菌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
余树坤刘浪谭雅心崔紫妍徐兴宇陶志阳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氏菌全基因组测序PFGE分型耐药基因血清型
一起食用刀豆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2024年
本文对一起食用刀豆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有病例19名,女性16名,男性3名,年龄在17~53岁。病例主要症状为恶心(78.95%)、呕吐(68.42%)、胃部反酸灼热感(52.63%),发病时间集中,平均潜伏期为4 h。是否食用刀豆肉丝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OR=60.750),提示刀豆肉丝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何启娜滕波
关键词:食物中毒刀豆病例对照研究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酒店食物中毒调查
2023年
目的:对一起酒店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期望能为预防和控制同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此次食物中毒事件290人就餐,18人发病,罹患率为6.21%,平均潜伏期为14.5 h,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凉拌葱香兔为可疑食物(OR=34.000,95%CI:4.030~286.825)。10名病人肛拭子及2份留样食物(凉拌葱香兔、凉拌木耳)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调查发现凉菜间无公用器具消毒记录,存在盛装凉菜的容器生熟交叉使用的问题。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此次事件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
陈明霞付晓兰江光群汤燕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与分析
2023年
调查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参考依据。对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食物留样和病人肛拭子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特征、病人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对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9-1996)判定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因此,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大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督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校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风险。
萧金长陈剑雄宾超鸿李庆权何结仪
关键词: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一起家庭自办宴席引起的都柏林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研究报告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通过对一起家庭自办宴席引起的都柏林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结果该事件共报告病例69例,临床症状以腹泻65人(94.20%),腹痛56人(81.16%),恶心40人(57.59%)为主,发病潜伏期在0~28 h。可疑食品是牛剁生(OR=4.57,95%CI:2.23~8.78,χ^(2)=4.000,P=0.046)和包烧猪肉(OR=2.63,95%CI:0.77~4.99,χ^(2)=3.920,P=0.048)。在2份食品、3份病例的肛拭子和1份粪便中均检出沙门氏菌,通过血清学分型鉴定均为都柏林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检测其具有完全相同的图谱条带。6株沙门氏菌除对多黏菌素E耐药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事件为都柏林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宴席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吴仙阳国译丹杨菁杨祖顺苏梅惠范璐
关键词:食物中毒都柏林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某单位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查明某单位一起中毒事件的致病因子及分析可疑危险因素,及时控制事件,为类似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单位内搜索、查询系统、查询医疗机构门诊记录和访谈的方式搜索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疑餐次及食品,采集病例和食堂厨工生物样品、厨房环境样品、留样食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共搜索到40例病例,某单位员工罹患率14.5%。临床表现以腹泻(100.0%)、腹痛(92.5%)为主;93.9%(31/3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11.57×10^(9)/L~31.08×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78.3%~92.4%);9例病例粪便常规检测均显示隐血试验阳性。窗口区取餐人员罹患率显著高于自助区取餐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P<0.0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食用11月18日午餐为风险因素(OR=15.97,95%CI:2.02~126.46),可疑食品为烧鸭(OR=14.24,95%CI:1.85~109.67)。在33份病例肛拭子中检出同一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OUT∶K4)。结论此事件为某单位食堂午餐提供的部分烧鸭在配送或加工过程中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和食品配送公司的监管。
赵梦蓝游杰夏伟冯晶冯晶徐震东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
庆阳市某学校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对庆阳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危险因素、可疑食品及传播途径,为今后预防此类事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对学生发病情况,可疑餐次、可疑食物暴露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对发病学生呕吐物、肛拭子及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鉴定。结果 6月2日以来,共发病23人,罹患率为2.15%。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学校午餐为可疑餐次(OR=13.77,95%CI:3.53~53.74),烩菜为可疑食物(OR=18.89,95%CI:4.75~75.11),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03),男女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0)。共检测肛拭子及环境样本21份,肛拭子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8份、氟劳地枸橼酸杆菌阳性1份。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致泄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和留样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与培训,不断提升师生食源性疾病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李学平刘贝琴樊婧玉何丽丽
关键词:食物中毒
一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通过对一起疑似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提出防控措施。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9年6月9日发生在阳江市五金厂工业区的2名食物中毒患者进行问询,以快检试剂盒初筛定性、分光光度法定量法对现场采集样品进行亚硝酸盐检测分析,同时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MS)对样品进行Scan全扫描分析,进行危害因子谱库检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可疑样品鱿鱼虾皮鱼丸猪肉粥中检出高浓度亚硝酸盐,含量为5335 mg/kg。所采样品经GC-MS Scan模式全扫描分析未发现其他危害因子。根据中毒者24h进食史、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可疑食物中毒潜伏期推测中毒餐次为6月9日中餐,中毒食物为被污染亚硝酸盐的鱿鱼虾皮鱼丸猪肉粥。该事件为亚硝酸盐污染食物导致的急性食物中毒,需加强对工业亚硝酸盐的管理,保障亚硝酸盐规范、合法使用,提高居民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避免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发生。
冯涛陶森阮世勇黄震辉许贞侃
关键词: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相关作者

石峻
作品数:9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武侯区卫生执法监督所
研究主题: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调查 食用 鼠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
马呈珠
作品数:57被引量:6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卫生厅
研究主题: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析 食品卫生 中毒分析 卫生质量
王亚楠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市任城区卫生防疫站
研究主题:食物中毒调查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中毒调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
陈献文
作品数:42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职业病 噪声 听力损失 耳塞 硅橡胶
赵忠俊
作品数:30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 监测分析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