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2篇“ 颈椎椎管“的相关文章
-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椎椎管狭窄诊断方法及系统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颈椎椎管狭窄诊断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基于深度学习的颈椎椎管狭窄诊断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颈椎X线图像;将颈椎X线图像输入预设的颈椎椎管狭窄诊断模型,输出颈椎椎管狭窄诊断结...
- 张逸凌刘星宇
-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UBE下全椎板切除术治疗26例CS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和随访时间。术前和术后1年分别测量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估轴性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术后1年根据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的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每节段手术时间(53.5±29.4)min,每节段出血量(30.0,92.5)mL,术后引流量(38.3±21.8)mL,住院时间(5.7±1.5)d。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JOA评分和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均增加,VAS疼痛评分下降(P<0.01)。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8.5%。2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患者出现硬膜外血肿,急诊行UBE下血肿清除术后神经症状较术前改善。结论UBE技术治疗CS安全、有效。
- 谢贵四朱承跃梁家铭潘浩张伟
-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症
- 不同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近期效果
- 2025年
- 目的比较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CMEL)以及颈后路单开门手术(EOLP)治疗颈椎管狭窄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对称减压组30例患者接受CMEL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EOLP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狭窄部颈椎管矢状径、JOA及NDI。结果对比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对称减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JOA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对称减压组颈椎管矢状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其扩大颈椎管矢状径效果更优秀且能维持颈椎管结构稳定,有效促进颈椎及神经功能恢复。
- 刘松姜岩滕元平
-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神经功能
- 颈椎椎管扩大成型固定组件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椎管扩大成型固定组件,包括:折叠板以及紧固件;折叠板包括插板件和定位件,插板件包括插件安装部和插件承接部,插件安装部上设有插件安装孔,插件承接部与一插件连接部连接;定位件包括定位主体、定位安装部和定位插...
- 孙宇周非非刘明岩刘幸马宇立
- 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支架及植入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支架及植入设备,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支架,采用第一臂架具有连接侧块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臂架具有连接棘突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臂架与第二臂架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连接件...
- 许卫兵 刘明岩 刘幸 马宇立
- 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成型装置及安装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成型装置及安装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紧固件;紧固件的贯穿方向与切口的方向一致;利用紧固件沿着冠状面钉入,使得钉道更长,增加了把持力,有利于椎板的提拉操作...
- 孙宇周非非刘明岩刘幸马宇立
- 颈椎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2例颈椎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高颈段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36...
- 陈剑舞赵彤王硕彬郑启斌吴喜跃林元相康德智林章雅
- 关键词:颈椎沟通性神经鞘瘤外科治疗
- 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型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2024年
- 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型神经鞘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椎管肿瘤,由于其位于解剖复杂的颈部区域,且肿瘤多与周围重要组织结构如颈髓、神经根、椎动脉等关系密切,这些特性使手术切除极具风险和挑战性。本文主要围绕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姜海莉曹宁谢佳芯王纪华封亚平
- 关键词:颈椎椎管哑铃型肿瘤神经鞘瘤外科手术
- 自制拉钩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自制拉钩辅助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60例CSM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81岁,平均(57.35±10.77)岁;病程6~42个月,平均(15.95±7.16)个月。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制拉钩分为A、B两组,A组(30例)在自制拉钩辅助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30例)在骨拨、椎板拉钩等常规器械辅助下行相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结果患者均随访14~18个月,平均(16.40±2.31)个月。两组病程、年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和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3、6、12个月VAS和JOA评分优于B组(P<0.05)。A组优良率高于B组。结论CSM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应用自制拉钩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颈肩部疼痛、手术切开口较小以及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可有效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子奇卜献忠卜保献钱煜昊王奕鑫
- 关键词: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颈椎后路脊髓型颈椎病
- 一种下颈椎椎管成型结构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下颈椎椎管成型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分别用于与下颈椎椎管两侧侧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为用于与椎板相贴合连接的凸...
- 涂强陈虎曹露孙昊陈育岳黄显华朱昌荣胡永凯夏虹
相关作者
- 贾连顺

- 作品数:1,691被引量:11,105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 倪斌

- 作品数:452被引量:3,034H指数:2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寰椎 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病
- 刘洪奎

- 作品数:69被引量:5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NMR 脊髓损伤
- 田伟

- 作品数:1,044被引量:3,403H指数:30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柱 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 脊柱外科
- 孙进

- 作品数:22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微型钛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内固定术治疗 内固定术 颈椎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