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92篇“ 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章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斑块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斑块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4年5月江苏省太湖康复医院与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疑似颈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斑块中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检查138例疑似颈动脉疾病患者中,115例存在颈内动脉狭窄或斑块,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113例存在颈内动脉狭窄或斑块;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斑块诊断中的特异度为95.65%(22/23)、灵敏度为98.26%(113/115)、准确率为97.83%(135/138),Kappa为0.923,与金标准高度一致;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颈部斑块性质、狭窄严重程度诊断中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140/150)、94.78%(109/115)。结论: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顾国梁郭巍巍陆艳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内动脉狭窄斑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探讨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72例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的rCBF、rCBV水平高于对照组,MTT、PSV、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与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支架治疗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更佳,能有效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
张斌张斌魏洪涛孟庆龙
关键词:药物治疗血管内支架治疗临床疗效
颈内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2024年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条件,探究对颈内动脉进行不同程度人工干预狭窄的颈动脉模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并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颈内动脉位置处产生狭窄及由于其狭窄导致脑部供血疾病的原因。方法:采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的健康个体二维CT数据,应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20.0将二维的颈动脉CT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然后借助3-Matic Medical软件,对颈动脉模型中的颈内动脉同一位置进行不同程度的人为干预狭窄,得到颈内动脉25%、50%、75%狭窄程度的颈动脉模型。经格式转化、边界条件设置、网格划分等操作后,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4.5进行颈动脉血管及血液两相流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比较颈内动脉同一位置3种不同狭窄程度下的血液流线及速度矢量图可知,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大,颈动脉窦处血液的涡旋流动现象迅速减弱,而颈内动脉狭窄处上方和下方血液出现明显的涡旋流动,并且血液流动出现选择性偏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从25%到50%再到75%的过程中,狭窄处的血管壁面压力始终较低,狭窄下方的血管壁面压力逐渐增大,为高压力区域。狭窄处为高切应力区域,并且狭窄位置上方和下方的低切应力范围明显变大。结论: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人为干预狭窄获取模型的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颈内动脉狭窄从25%到50%再到75%时,颈动脉的血液流场发生明显改变,颈内动脉出现明显的涡旋流动现象,血管壁面的力学性质也发生一定变化。
彭红梅张东威左涛刘宝治陈阳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三维血管重建数值模拟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
颈内动脉狭窄及手术治疗对眼底血流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后眼部一般情况和眼底结构、血流的变化情况,重点评估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情况。方法 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并住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
王亚峰
关键词:手术治疗脉络膜厚度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改变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检索建库至2024-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使用OCT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进行测量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1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7篇,包含1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相比,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明显变薄。与对侧眼比较,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同侧眼pRNFL和SFCT变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结构。OCT可以无创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观结构变化,可用于颈内动脉狭窄的评估。
侯小玉接传红刘自强毕徐齐李媛媛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颈内动脉狭窄视网膜脉络膜META分析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4年2月—6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9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诊断阳性78例,阴性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68例、阴性22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阳性77例,阴性13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斑块厚度、长度均大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数量多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P<0.05)。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高,对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有积极意义,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工作。
李泽琳邵雨雨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
全脑CT灌注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全面分析全脑CT灌注成像应用于颈内动脉狭窄疗效评估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试验筛选样本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就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入组样本量共计52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大于或者等于70%,入组对象在采取颈内动脉狭窄治疗前后一周均应用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患者不同区域脑组织的灌注参数,观察患者脑CTP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结果:治疗前后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结果呈现为P<0.05;测定患者脑CTP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疗效评估时应用全脑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利于更加清晰地了解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对于患者及早诊治具有较大的帮助,可实施临床推广。
蔡珊珊林春煌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疗效评估
对无症状性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风险决策特点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患者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特点。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词语流畅性试验(Verbal fluency task,VFT)、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评估25例ACAS患者以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1例健康受试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语言功能和焦虑抑郁情况;骰子博弈任务(Game of dice dest,GDT)评估这些受试者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功能。结果在GDT任务中ACA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更倾向于选择风险选项次数(z=-5.26,P<0.001),而健康对照组更易于选择安全选项次数(z=5.22,P<0.001)。与ACAS组比较,健康对照组更易于在选择风险选项输钱后转而选择安全选项,即负反馈利用率更高(z=3.97,P<0.001)。健康对照组相较ACAS组而言,盈利机会更大(t=-6.64,P<0.001)。ACAS组风险选项次数与负反馈利用率呈负相关(r=-0.89,P<0.001)。结论ACAS患者在风险条件下更倾向于做出风险决策。
杨可璠毛善平
血清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7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并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38)、中度狭窄组(n=40)和重度狭窄组(n=41).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入院后测定患者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70例TIA患者中有119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0.00%,其中轻度狭窄患者38例,中度狭窄患者40例,重度狭窄患者41例;四组TIA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入院时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血清CysC水平升高会加重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赵沄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颈内动脉狭窄血清胱抑素C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颈内动脉进行3D模型重建,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测量及统计,测得颈内动脉狭窄处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颈内动脉狭窄区域的WSS、TAWSS、OSI、RRT分别为58.669 3(43.882 0,65.979 2)、18.695 8(14.973 8,25.534 6)、0.074 6(0.063 3,0.085 4)、0.092 3(0.082 2,0.109 6),正常侧WSS、TAWSS、OSI、RRT分别为15.215 3(9.039 7,25.117 2)、5.138 2(3.373 4,6.139 9)、0.122 7(0.099 7,0.151 2)、0.712 3(0.519 0,0.821 7)。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1.925 9±0.125 5、4.374 1±0.277 9,正常侧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0.992 6±0.074 7、6.190 7±0.260 9。狭窄区域的WSS、TAWSS明显增大,OSI和RRT相对较小,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较小的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因素较正常侧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CFD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程度,帮助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程度,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孙玉玺程哲陈硕硕巢青束汉生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头颈部

相关作者

王艳玲
作品数:354被引量:863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眼缺血综合征 眼科 颈动脉狭窄 高度近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华扬
作品数:419被引量:4,654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李慎茂
作品数:197被引量:1,861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并发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孟璇
作品数:41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多中心研究 超声检查 无症状性
汪军
作品数:88被引量:401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血管直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颈内动脉狭窄 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