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5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章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被引量:20
- 1999年
- 报告7例经脑CT和(或)DSA证实的产后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本文就其临床、CSF、CT及DSA表现进行分析。CT主要表现为空δ征,出血性梗塞及脑水肿;DSA静脉期可明确显示血栓部位和栓塞程度。
- 张庆杜彦辉孙繁元
- 关键词:脑静脉窦脑血栓CT血管造影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被引量:1
- 1995年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00036北京海军总医院陈小菡,刘兴州,李舜伟中图法分类号R743.331825年Riles首先论述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此后文献报道多为尸检材料[2 ̄4],对于该症的生前诊断一直存在较大困难。现将我们所见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陈小菡刘兴州李舜伟
- 关键词:静脉窦颅内血栓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被引量:14
- 1994年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杨左廉,王英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以高颅压为主。现报告12例高颅压住院患者,经CT、核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男5例,女...
- 杨左廉王英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栓塞
- 高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系统综述
- 2025年
- 高原可能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相关[1],高原CVST相关研究较少。高原CVST研究集中在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或少量回顾性研究为主,为进一步明确高原在CVST发生中的作用,将进行高原CVST相关文献系统综述。本文中高原定义为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环境。激进高原定义为既往在平原居住(海拔高度小于1000米)且过去两年之内无高原旅居史的人进入高原环境。
- 艾合买提·哈斯木阿娜尔古丽·买买提郑刚邹志浩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报告
- 4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 2025年
-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4年7月间收治的4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13至77岁,平均年龄为37岁。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NIHSS评分、血常规、生化检验、颅内压、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癫痫、视力障碍等;有36例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占比85.71%。患者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5例患者起病时间<48h(11.90%),26例患者起病时间为48h至30d(61.90%),11例患者起病时间>30d(26.19%)。慢性起病患者的NIHSS评分、D-二聚体、血小板(PLT)水平、颅内压水平相对于急性起病与亚急性起病患者较低。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横窦、乙状窦、左侧颈内静脉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部位,占比为64.29%。经过治疗并随访半年,42例患者中,痊愈6例(14.29%),好转30例(71.43%),无变化5例(11.90%),死亡1例(2.38%),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是确保良好临床结局的关键。
- 庞振阳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NIHSS评分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种罕见的静脉系统疾病,是引起脑静脉卒中的主要病因。全身抗凝治疗是CVST治疗的关键,急性期传统治疗选择肝素桥接维生素K拮抗剂。随着维生素K拮抗剂的广泛应用,暴露出治疗窗窄、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需频繁监测国际化标准化比值等缺点,而直接口服抗凝剂在同等疗效下却无上述问题,因此直接口服抗凝剂能否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直接口服抗凝剂在CVST的研究进展及维生素K拮抗剂与直接口服抗凝剂对CVST抗凝治疗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雪王浩玥李鸣明葛朝明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维生素K拮抗剂
- SERPINC1基因突变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 2025年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颅内静脉系统内形成血栓,进而导致颅内血液回流受阻或者脑脊液循环障碍的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可有颅内压增高症和局灶症状。SERPINC1基因编码的抗凝血酶Ⅲ(ATⅢ)是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其基因突变导致的抗凝血酶缺乏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现将贵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可能由ERPINC1基因内含子及外显子共同变异导致的ATⅢ缺乏所导的CVST病例报道如下。
- 丁娅琪陈怡雷晓阳孟开武蔡刚李军田田贺电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 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胖患者的抗凝治疗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胖患者的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胖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运用抗凝药物知识,通过查阅国内外指南、文献,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基因检测结果等信息,协助临床医生积极查找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监测抗凝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结果患者抗凝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症状,且颅内静脉窦血栓症状改善后出院,出院后随访期间临床药师持续提供抗凝药学咨询服务,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持续达标。结论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保障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胖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现了临床药师的自身价值。
- 计建军沈哲伦陈倩倩王长江
- 关键词:临床药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
- 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偏头痛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偏头痛的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4月收治的1例被误诊为偏头痛的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岁女性患者因偏头痛入院,行腰椎穿刺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补液治疗效果差,头痛加剧,直立性头痛特点消失,误诊为偏头痛再发;后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结合患者症状,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时间半个月。确诊后给予抗凝、降颅压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访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3个月后复查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增强扫描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完全消失,患者头痛缓解。结论低颅压性头痛为腰椎穿刺术后常见并发症,当头痛变为非体位性或是出现持续剧烈头痛,则应考虑到合并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为避免误诊,需详细采集病史,警惕有悖于患者症状的异常检查结果,寻找相关形成诱因,及时行针对性检查,认真阅影像片以排除其他疾病,并提高临床医师在头痛诊治中的鉴别能力及对重症病因的警惕性。
- 宋明昊董小丽张豫娟褚文娟
- 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偏头痛头痛病因鉴别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 分析抗凝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8年5月—2024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行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58例,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1分)49例和预后不良组(mRS 2~6分)9例。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既往史、发病至入院时间、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LR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ST患者抗凝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前hs-CRP、NLR预测CVST患者抗凝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1)预后不良组年龄[45.3(26.0,77.0)岁]大于预后良好组[36.7(21.0,72.0)岁](U=-1.988,P=0.047),抗凝治疗前D-二聚体[2.50(1.49,3.25)mg/L]、hs-CRP[20.00(13.33,32.05)mg/L]、NLR[5.60(4.40,6.41)]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45(1.08,1.89)mg/L,13.50(7.25,20.25)mg/L,3.45(2.78,4.45)](U=-3.211~-2.158,P均<0.05),性别比例、既往史、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其他临床资料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前hs-CRP(OR=1.154,95%CI:1.000~1.330,P=0.049)、NLR(OR=4.084,95%CI:1.530~10.905,P=0.005)是CVST患者抗凝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3)治疗前hs-CRP、NLR分别以16.15 mg/L、5.3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CVST患者抗凝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28(95%CI:0.554~0.902,P=0.031)、0.839(95%CI:0.654~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77.8%、66.7%,特异度分别为61.2%、95.9%;二者联合预测CVST患者抗凝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893(95%CI:0.718~1.000,P<0.001),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8.9%。结论 抗凝治疗前NLR及hs-CRP增高的CVST患者短期预后不良风险增大,治疗前NLR在预测CVST患者抗凝治疗后的短期预后中有较高价值,联合hs-CRP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陈瑞芳张东亚杨硕赵松耀李世泽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抗凝治疗高敏C反应蛋白短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