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42篇“ 青少年价值观“的相关文章
-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调查及其教育启示
- 2025年
- 青少年的价值观是时代价值观在特定社会群体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变迁和时代精神变化的整体态势。基于对全国13 973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从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论视角出发,聚焦学习与娱乐、家长与师长、同伴与集体、国家与世界、生态与环保维度,描绘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并对其价值观现状和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多重价值观杂糅混合的趋势,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价值观相互渗透、交织共存。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青少年对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普遍认同后现代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应持续关注青少年价值观的时代变迁和内生需求,从尊重主体性感受的角度出发,将引领学生感受时代的价值需求和价值担当作为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着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培养具有道德自主性的新时代青少年。
- 盛小敏魏军
-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调查后现代主义价值观教育
- 智能思政教育中的技术应用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南昌地区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研究深度剖析智能思政教育技术在南昌地区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中的应用效果与面临困境。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个性化教育、交互式教学场景及教师指导的实证效果。实证研究显示,智能思政教育有效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认知与认同,提升学习积极性和思想认识。研究同时揭示教学内容与智能技术结合困难、教师能力不足、个性化资源匮乏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关键挑战。基于研究提出构建综合智能思政教育框架、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及开发智能化评价工具的战略建议,以期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深远启示。
- 周艳华
-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价值观塑造
- 泛娱乐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解构及其应对
- 2025年
- 媒介融合时代,泛娱乐化正以削弱理性思维、固化圈层文化、侵蚀育人环境等方式滋养出青少年娱乐化的心态,解构其价值观,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扭转泛娱乐化侵扰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引导青少年塑造积极的价值观,需从政治、文化、技术、实践等多个层面着手,以先进理论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以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注重技术赋能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加强青少年实践体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育人共同体,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在媒介融合时代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 李红梅范婕
- 关键词:泛娱乐化青少年价值观媒介融合
- 网络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机制
- 2025年
- 网络快文化是在资本逻辑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及移动终端普及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高速低质、快传迅消的文化形态。网络快文化的风格、内容、目的和传播特征决定了其往往会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在注意-感知阶段扭曲青少年认知,理解-认同阶段俘获青少年情感,解体-重塑阶段削弱青少年意志,行为-强化阶段固化青少年错误价值观。为此,需建立起需求-供给协同、疏导-培育共进、批判-建设同步、自律-他律齐施的内外多重机制,以期合力应对此种不良影响。
- 王晓容贾彦峰
-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
- 共话雷锋精神与青少年价值观的涵育 2025年雷锋精神论坛在长沙举办
- 2025年
- 3月1日,2025年雷锋精神论坛在雷锋故里长沙市望城区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关工委副主任贺安杰,《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荣誉总编辑陶克,“当代雷锋”、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原院长庄仕华,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成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君和中宣部宣教局、长沙市委宣传部、望城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 王希明
- 关键词:雷锋精神青少年价值观副总编辑武警新疆总队《解放军报》
- 青少年价值观类型与家庭背景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 2025年
- 以1992名6—9年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价值观类型,并进一步分析家庭背景对不同青少年价值观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少年价值观群体可以分成四类:“集体多元融合型”“公平规则导向型”“中间价值均衡型”“价值认同淡漠型”。(2)不同类型具有相似性,除“价值认同淡漠型”外,各类型均表现出基于个体奋斗的集体价值观和关系价值观优先的特征。(3)不同类型的个体在民族上没有差异,“公平规则导向型”的女生更凸显其公平意识和对集体责任的认同相对较弱,“中间价值均衡型”和“价值认同淡漠型”的低年级更高概率留在本组。(4)不同类型的个体受家庭背景影响有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负向预测“中间价值均衡型”,双亲在场以及权威型、宽容型教养方式负向预测“中间价值均衡型”和“公平规则导向型”,忽视型教养方式正向预测“价值认同淡漠型”。建议根据不同青少年价值观类型,有针对性地转变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并给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
- 杨茂庆黄茂林
-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家庭背景
- 从校园霸凌现象看青少年价值观底线教育被引量:1
- 2024年
- 价值观是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根据和标准,成体系的价值观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价值观底线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起点与核心基础,青少年价值观底线教育是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目前,在社会形势不断变化、新技术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群体亚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其中不乏存在青少年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相偏差的问题,如劳动价值观异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盲目偶像崇拜等,而不断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则集中暴露了某些错误价值观,反映出青少年价值观底线教育的薄弱。如何守住价值观底线、涵育青少年思想源动力,成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大课题。
- 林丹张磊
-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劳动价值观偶像崇拜主流价值观拜金主义
- 北京冬奥会媒介传播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实践
- 2024年
- “媒介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认知与价值观形成。北京冬奥会期间,媒介通过构建媒介仪式创建符号联系,打造沉浸教育场景的方式,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采用故事激励、行为示范、价值引领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的奋斗精神、乐观品质和责任意识。社交媒体为青年群体在北京冬奥会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年轻化互动和个性化参与提供了平台,增强了青少年对国家事件的参与感。北京冬奥会的媒介传播实践,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 刘兰何子豪
- 关键词:媒介传播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 网络快餐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矫治被引量:1
- 2024年
- 网络快餐文化是一种速成、通俗、短期流行的浅层文化,它具有视觉性和多样性的形式特征、浅表性和同质性的内容特征、娱乐性和快更性的风格特征,以及功利性和商业性的目的特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催生了“享乐式”的人生观、“速成式”的求知观、“虚荣式”的消费观、“名利式”的成功观,以及“畸形式”的审美观。追溯其背后动因,乃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驱动:客观因素是信息爆炸化、时间碎片化,以及经济市场化的推动;主观因素则为青少年自身求关注、好新奇及爱从众的独特群体心态。以此为据提出针对性的矫治措施,即打造清朗网络环境以祛除温床、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以强化防线和提升青少年自身素质以增强免疫。
- 王晓容贾彦峰
-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消极影响矫治
- 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青少年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塑造过程日益复杂。本研究旨在探讨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民族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研究剖析了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学校教育、现代传媒等文化传播形式,分析其在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传承传统美德、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诸多负面效应,如文化冲突、价值观混乱、过度传统束缚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及现代媒介对文化传播的异化影响。这些问题使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多元文化时出现了文化认同感削弱与价值观迷失的现象。此外,文化传播形式的单一性也降低青少年的参与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高质量传播。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强文化传播中的教育引导、借助新媒体提升传播的创新性、建立政府与社会协同合作机制等优化策略,旨在强化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减少负面效应,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从而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王威
- 关键词:民族地区青少年价值观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相关作者
- 刘济良

- 作品数:108被引量:1,172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教育 青少年 价值观教育 生命教育 个体生命
- 林岳新

- 作品数:41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青少年 新媒体 青少年价值观 价值观 非正式群体
- 关颖

- 作品数:223被引量:1,05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家庭教育 孩子 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 犯罪预防
- 姜琨

- 作品数:41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听障大学生 聋人大学生 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心理健康
- 李丹

- 作品数:330被引量:1,74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心理适应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