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274篇“ 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文章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气象:韧性铸就基石活力“智”向未来
- 2025年
- 时值金秋,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China 2024)正如火如荼举行。从精密的晶圆制造装置到先进的封装设备,再到聚沙而成的芯片,这些通常隐身于工厂深处和精密实验室的“重器”,如今被厂商一一搬到了现场。“突破壁垒”“自主国产化”“智慧物联”“高性能运算”等标语点亮展区。智算产业、大模型芯片、宽禁带半导体、先进存储、先进封装、投融资是大会上热议的话题。
-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宽禁带半导体晶圆制造先进封装
- “十五五”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外部形势、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
- 2025年
- 集成电路产业是“十五五”时期全球竞争的核心产业之一。“十五五”时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再全球化”的关键时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期“十五五”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快速增长;3~5纳米尖端制程有望突破,22纳米以下制程实现国产化“贯通”,装备、材料、软件和EDA工具等自主可控水平显著提升;“卡脖子”问题解决与“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加速;国际合作持续加强,与南方国家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断深化。“十五五”时期,建议着眼未来竞争战略性调整产业发展目标,将解决“卡脖子”的“应对式”发展策略转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动式”发展战略,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大算力“两类先进芯片”的聚力突破,促进传统技术路线有序推进和新技术路线涌现“两类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探索“技术突破+工艺创新+智能赋能”的融合发展路径,构建“高质量供给+超大规模需求”共同推动的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体系,强化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再全球化”,在市场、技术、研发和标准等方面全面嵌入并引领全球产业生态建设。
- 李先军
-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
- 高新技术产业链集聚与结构特征研究——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
- 2025年
- 本文以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代表,利用区位商方法计算产业链集聚度,测算得出浙江省在2018—2023年期间大于2;用动态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计算产业链三个重要细分环节(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的结构集聚趋势,发现浙江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设计业、制造业贡献份额较大,竞争力明显。浙江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态构成、空间布局、产业主体、政策环境方面有强劲的集聚优势,但短板共存,建议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融资环境优化、育才留才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集聚度。
- 胡静
-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链集聚度
- 新发展格局下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分析
- 2025年
- 在推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集成电路产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成电路产业是江苏十大优势产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已成为政府及科技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开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态势分析对促进政府及科技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省内产业发展概况江苏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起步较早、基础良好、发展迅猛的地区之一。政策支撑体系较为完备江苏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陆续制定一系列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2015年,《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
- 包樱
-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科技管理部门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测度及网络结构分析
- 2025年
-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兼备创新质量提升、产业动能激活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发明专利质量作为创新质量的量化代理指标,解析发明专利生命周期特性,基于技术(T)、经济(E)、法律(L)三维度及创造、申请、审查、运营四阶段,构建“TEL—全流程”测度体系,实证考察中国271个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进规律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整体呈稳步提升态势,高创新质量城市主要集聚于长三角地区,辐射引领周边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产业链视角下,集成电路产业材料设备环节与封测环节创新质量显著高于设计及制造环节;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的空间关联呈网络结构形态,其紧密度逐步增强,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位于网络核心,具备资源和信息优势。研究结论为各市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深化联动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持。
- 徐蔼婷陈镜如梁彦彦
-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社会网络分析
- 京津冀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路径探究
- 2025年
- [研究目的]为推进京津冀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本文对京津冀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以京津冀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梳理、数据分析以及实地调研和考察,捋清其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并与国内领先区域进行系统性比较,分析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加速京津冀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给出建议。[研究结论]京津冀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大,产业布局较全面,设计占主导,制造与封装测试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产业链失衡、三地联动不足、人才专项政策缺失等问题。这制约了京津冀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建设。此外,集成电路产业协同性、相关政策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应用场景等也是影响京津冀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加快这一建设,应当从以下路径着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动力,优化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分工格局;充分发挥京津冀应用市场优势,以应用端为牵引,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加快京津冀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形成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京津冀地区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 李诚张丽丽刘沅东
- 关键词: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产业集群
- 中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研究
- 2025年
- 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其政策研究有助于实现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有效结合。本研究透过政策工具的多维视角,深入剖析了中西部地区“四省一市”(湖北、湖南、四川、重庆、陕西)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内在特质,并根据其不足提出均衡使用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中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完善与升级提供参考。
- 张亚晨刘隽
-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 集成电路产业新型举国体制:逻辑与路径
- 2025年
- 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也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历史经验表明,举国体制已成为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进入产业竞赛圈并赢得话语权的主要方式。以科技为主线,以过去、现在、历史为维度,以政府、市场、资源、制度、环境为视角,形成内在逻辑、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3个研究命题,分析集成电路客观规律、所处阶段、发展趋势等;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层层剖析,推演集成电路新型举国体制的逻辑和机理,并总结形成路径建议,提出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多主体协同、多资源配置、跨越式创新和连续性创新、国际和国内五大关系,以及发展方向、制度创新、连续性制度、前沿技术、产业规律五大关键点的建议。
- 陈相马渊博关皓元
- 关键词:集成电路
- 专利视角下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路径培育
- 2025年
- 集成电路行业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已经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基于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的统计数据和全球产业科技情报分析系统中的专利统计数据,利用计量分析方法,从企业、人才两个维度对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进行定位分析。研究表明,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存在企业规模小、高端人才引进有待加强等问题。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企业、人才和协同创新3个维度制定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培育路径并给出政策建议。
- 魏静庄卉卉魏园婷陈甜
- 关键词:集成电路
- 近五年北京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比较分析及“十五五时期”北京发展建议
- 2025年
- 十四五时期,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地,同时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应该看到,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造成极大压力。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核心区域,势必要承担更多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战略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2019年-2023年近5年来北京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产业发展情况和外部环境对比两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差异,并建议北京“十五五”时期从“差异化产业定位、高质量靶向攻坚、创新化精准施策、高水平三地协同”四个方面,全面推进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朱晶赵佳菲史弘琳刘学敏陈思思
- 关键词:集成电路
相关作者
- 王阳元

- 作品数:465被引量:77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场效应晶体管 逻辑器件 沟道 SOI 集成电路
- 李先军

- 作品数:55被引量:67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集成电路产业 中小企业 中国集成电路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 产业链
- 赵明华

- 作品数:78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
- 研究主题:IC 半导体产业 行业协会 IC产业 半导体行业
- 刘建丽

- 作品数:77被引量:6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集成电路产业 国有企业 集成电路 中国集成电路 突围
- 罗鄂湘

- 作品数:73被引量:2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集成电路产业 企业创新能力 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