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4篇“ 陕北秧歌“的相关文章
陕北秧歌产业化与地方经济增长
2025年
陕北秧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走向产业化发展。通过对陕北秧歌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秧歌产业化推动了地方就业增长、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旅游业兴起,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对策,以促进陕北秧歌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任远
关键词:陕北秧歌地方经济增长
陕北秧歌元素在舞蹈教育中的传承
2025年
文章将深入探讨陕北秧歌对高校舞蹈教育所带来的价值与挑战,并从原则与策略两个维度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案。文章最后结合核心理论与工作实例,展示了将陕北秧歌元素运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与课程设计中的具体操作思路与实践效果,以期为高校舞蹈教育及相关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王思薇
关键词:舞蹈传承
陕北秧歌与高校舞蹈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2025年
王思薇
陕北秧歌
2024年
(1)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2)惊叹是什么如此振奋人心。循声望去——陕北秧歌扭得正欢。(3)你瞧,七八个彪悍的陕北汉子打着红边牛皮鼓,拍着大小铜镲,敲着小铜锣……中年伞头手中的大花伞犹如旋转的螺旋桨,十字步扭得天旋地转;一群英俊的后生和俊俏的姑娘踏着鼓点,个个生龙活虎.
张亚宁
关键词:陕北秧歌螺旋桨
阅读《陕北秧歌
2024年
1.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2.起势、奋起、迎宾、施礼、惊跃、酣睡、道谢,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惟妙惟肖。
关键词:陕北秧歌起势惟妙惟肖
陕北秧歌舞姿舞态素材分析探究
2024年
文章在了解历史概况、收集整理陕北地理环境等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以性别为切入点对陕北歌进行了舞姿的划分,并提炼出其中男性、女性舞者的代表性舞姿;其次,以执道具和执不固定道具状态下的舞姿为索引,对陕北秧歌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后,提炼出男女共性舞姿,以及男女配合完成动作的关键素材。
赵天溦
关键词:陕北秧歌教学建设
陕北秧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4年
陕北秧歌作为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艺术,呈现出多层次的文化底蕴。其核心在于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丰富性,还是民间生态文化和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陕北秧歌融入舞蹈教学,并使之成为舞蹈艺术体系中的亮点。在高校舞蹈课程中开展陕北歌教学,不仅有助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更能为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赢。因此,文章从陕北秧歌的概述出发,阐述了陕北秧歌起源、演变过程和传承情况,分析了陕北秧歌的表演程式与技术要点,并就陕北秧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析,以期推动陕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宋其敏
关键词:陕北秧歌高校舞蹈教学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以陕北秧歌为例
2024年
在当前不断探索与发展的高校教育环境中,混合式教学这一创新教学模式正逐步在高校教育当中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陕北秧歌作为我国民间舞艺术中一颗璀璨的宝石,它那丰富的舞蹈语言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高校民间舞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的卓有成效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最大化地发挥了教学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的优势,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实操能力。本文研究了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参考。
郑雪莲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校教学民间舞陕北秧歌
传承本土文化,丰富课程资源——将陕北秧歌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4年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少幼儿园积极响应,开始了将传统文化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探索,我园也积极引入极具地方特色的陕北秧歌元素,以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陕北秧歌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形式,蕴含了陕北人民朴素的艺术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有助于更好地传承这一本土文化,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创新。
张燕妮
关键词:陕北秧歌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育文化认同感本土文化培养幼儿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间音乐创作与乡村文化建设——以陕北秧歌剧的创作为中心
2024年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间音乐、艺术创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探寻音乐创作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以及民间音乐与新音乐创作对接交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秧歌剧这种颇具浓郁中国气派和鲜明乡土地域特征的民间艺术样式,正是陕甘宁边区表演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成功实践。探讨陕甘宁边区秧歌剧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价值,不但可回顾抗日战争时期秧歌剧对陕甘宁边区乡村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更能透过其具体艺术实践,思考当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路径选择。
何至豪
关键词:秧歌剧农村文化

相关作者

于丽
作品数:55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陕北秧歌 音乐教育 学前教育 音乐 传承
薛晓旭
作品数:18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陕北秧歌 音乐 艺术特点 传承 高师音乐教育
杜学工
作品数:69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体育教学 体育专业 延安时期 学校体育 体育场地
雷娟娟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陕北秧歌 秧歌 舞蹈教学 嬗变 傩祭
加金轮
作品数:24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体操教学 陕北秧歌 课件 体育 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