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1篇“ 阻塞性黄疸“的相关文章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胆管支架对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胆管支架对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阻塞性黄疸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合并阻塞性黄疸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患者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胆管支架置入5 d后评价近期疗效。经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或胆红素下降≥1/3,且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情况缓解,腹部平片显示支架固定在位定义为疗效良好;反之,则疗效不佳。结果:疗效良好71例(71.00%),疗效不佳29例(29.00%)。疗效良好组与疗效不佳组别、年龄、体质指数、胰腺癌类型、阻塞时间、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磷酸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直接胆红素、支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狭窄长度>3 cm、合并胆管炎、使用塑料支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狭窄长度>3 cm、塑料支架为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胆管狭窄长度>3 cm及使用塑料支架为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瑛魏继鸿胡海燕陈熙
关键词:胰腺肿瘤胆管支架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准确分析
2024年
探讨基于临床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诊断,开展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事宜,分析其诊断所在价值。方法 选取时段介于2021年7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62例疑似为梗阻黄疸的患者为研究检查样本,均接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事宜,将临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奉为黄金标准,了解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事宜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手术检查结果中,检出阳149例,占比91.98%;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检出阳141例,占比87.04%;检出情况各项比较未见差别(P>0.05)。统计计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得出其灵敏度为93.29%(139/149)、特异度为84.62%(11/13)、准确度为92.59%(150/162)、阳预测值为98.58%(139/141),阴预测值为52.38%(11/21)。结论 开展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于阻塞性黄疸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预测值均较高。
尹李俊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准确探讨
2024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准确。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一共选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方式、CT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符合率(其中阴10例、所占比为10.00%;阳90例、所占比为90.00%)和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和漏诊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阻塞性黄疸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裴慧芳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
高良姜素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究高良姜素(GAL)对阻塞性黄疸(OJ)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雄SD大鼠为对象,采用胆总管双重结扎法建立OJ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分为OJ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GAL组(GAL-L组)、高剂量GAL组(GAL-H组)、高剂量GAL+JAK2激活剂colivelin组(GAL-H+colivelin组),每组12只;另取只开/关腹部不结扎的SD大鼠12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各药物组大鼠灌胃和/或腹腔注射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检测其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以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JAK2、JAK2、磷酸化STAT3、STAT3]、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肝组织肝窦充血,肝小叶出现损伤,肝细胞排列紊乱、形态肿胀且核仁消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血清中TBIL、DBIL、ALT、GGT水平,肝组织中MDA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以及肝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和JAK2、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SOD水平、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GAL-L、GAL-H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各定量指标均显著改善,且GAL-H组的效果更显著(P<0.05);colivelin可显著逆转GAL对于OJ大鼠肝损伤及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GAL可抑制OJ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改善其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赵林席作武徐沙沙潘徐彪郭伟胜
关键词:高良姜素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JAK2/STAT3信号通路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对阻塞性黄疸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解剖左半肝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PTCD。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胆红素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胆汁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降低,研究组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降低,研究组ALT、ALP、GG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降低,研究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能够加速患者恢复,减轻黄疸程度,改善肝功能,加速免疫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吴光华廖春旭李旭巍林志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阻塞性黄疸
茵陈蒿汤治疗热重于湿证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重于湿证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热重于湿证阻塞性黄疸(良、恶胆道梗阻均可)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行手术、内镜取石或置入胆道支架等操作解除梗阻。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疗程1周。检测患者黄疸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总胆汁酸(TBA)、尿TBA、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解除胆道梗阻后第7天的TBIL、DBIL、ALT、GGT、血TBA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尿TBA、24h尿量均增加(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增加更加明显(P <0.05)。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黄疸热重于湿证患者胆道梗阻解除后,给予茵陈蒿汤联合常规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胆汁酸排泄,减轻黄疸,保护肝功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耐受较好。
刘军舰袁红霞张井虹陈帅张德林李鸿侠李忠廉张西波
关键词:茵陈蒿汤阻塞性黄疸湿热
调节细胞死亡方式参与阻塞性黄疸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4年
阻塞性黄疸(OJ)是机械因素致胆道阻塞、胆汁淤积引起黄疸。其可诱导肝细胞损伤。调节细胞死亡(RCD)是一种受一系列信号调控的细胞死亡,对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RCD在OJ致肝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及病情转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些药物治疗OJ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涉及铁死亡、自噬、焦亡等部分RCD通路。因此,了解OJ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所涉及的RCD机制,对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减轻肝脏受损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现实意义。
缪道玉于方海(综述)张西波(审校)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肝细胞自噬
茵陈五苓散对湿重于热型阻塞性黄疸胆道术后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对胆道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术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胰外科诊断为良阻塞性黄疸患者,共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胆道术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苓散方(颗粒剂),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胆道术后治疗5 d、7 d,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术前1 d增加(均P<0.05),CD4^(+)CD25^(+)Treg细胞较术前1 d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 d、7 d两组组间比较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T淋巴细胞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5 d、7 d,IL-10、TGF-β_(1)浓度降低(均P<0.05)。结论:胆道术后早期联合茵陈五苓散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韩树旺尚海涛张德林郝成飞刘军舰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茵陈五苓散T淋巴细胞亚群
茵陈蒿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ATF6/GRP78/CHOP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通路转录激活因子6(ATF6)、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及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大鼠肝细胞系(BRL-3A)分为胎牛血清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的对照组(S组)、阻塞性黄疸血清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的阻塞性黄疸组(O组)以及梗阻黄疸血清+茵陈蒿汤含药血清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的阻塞性黄疸+茵陈蒿汤组(Y组),分别于培养6、24、48 h后收集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且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和q-PCR法测定各组ATF6、GRP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ALT、AST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O组和Y组细胞各时间点均明显变小、变形和数量减少,凋亡指数明显升高,CHOP、ATF6和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上清液中AST、ALT含量均升高(F=29.75~154.3,均P<0.05);与O组相比较,Y组细胞状态在每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改善,凋亡指数均下降,CHOP、ATF6和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或趋于下调,上清液中AST、ALT含量均下降(F=29.75~154.3,均P<0.05)。结论:茵陈蒿汤可通过调控GRP78/ATF6/CHOP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减轻阻塞性黄疸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孙一萌刘浩刘军舰吴艳丽张西波戚经天李忠廉
关键词:茵陈蒿汤阻塞性黄疸GRP78CHOP
基于Nrf2信号通路探讨茵陈蒿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与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及核异位的关系。方法32只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O组)、低剂量茵陈蒿汤组(LY组)和高剂量茵陈蒿汤组(HY组),每组8只,S组大鼠仅游离上段胆总管但不予结扎,剩余各组大鼠胆总管中上1/3行双重结扎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7天后LY组、HY组分别予茵陈蒿汤6.3 mL/kg和18.9 mL/kg灌胃,S组、O组每日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7天,于第14天处理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醌氧化还原酶1(NQ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Nrf2蛋白的核异位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S组比较,O组大鼠TBil、DBil、ALT、GGT、BUN、Cr水平升高,SOD活减弱,MD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O组比较,LY组和HY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下降,SOD活升高,MD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S组比较,O组大鼠肾组织中Nrf2、NQ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与O组比较,LY组和HY组Nrf2、NQ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各组大鼠肾组织中Keap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S组比较,O组大鼠肾组织中Nrf2细胞核内阳率显著降低(P<0.05);与O组比较,LY组和HY组Nrf2细胞核内阳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结论茵陈蒿汤可以有效减轻阻塞性黄疸引起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肾组织中Nrf2�
刘军舰陈帅袁红霞许艳张西波李忠廉
关键词:茵陈蒿汤氧化性应激

相关作者

韩新巍
作品数:806被引量:2,762H指数:2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BUDD-CHIARI综合征 栓塞 内支架
邹声泉
作品数:511被引量:2,524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胆管癌 胆管癌细胞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细胞凋亡
施维锦
作品数:212被引量:1,27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阻塞性黄疸 胆结石 外科手术 诊治 会诊讨论
李永东
作品数:68被引量:367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阻塞性黄疸 胆道活检 介入治疗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影像学诊断
林木生
作品数:92被引量:317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阻塞性黄疸 肝癌 加味大柴胡汤 L-精氨酸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