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9篇“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相关文章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水沙输移变化研究
2025年
基于2010-2021年北槽地形和同步水文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水沙输移变化。三期工程完成后,北槽中上段水深整体增大,-8 m等深线的展宽主要发生在2010-2017年,-10 m等深线持续展宽,北槽下段水深变化相对较小。北槽中下段涨落潮平均流速趋势性变化不明显,各水层含沙量大都呈下降趋势,中层水体平均含沙量减小近50%。北槽纵向水沙通量远大于横向通量,自2010年以来,水沙横向通量占比下降。北槽水流净通量表层大、底层小,中下段多年来均存在水通量的垂向环流,即表层水体横向净通量向北,而底层向南。悬沙净通量底层大、表层小,在纵向上,表层水体悬沙净通量指向下游,底层水体规律性较差。在横向上,2015年后,北槽中下段表层水体悬沙净通量大都指向航道北侧,底层水体指向航道南侧,表底层悬沙净通量形成垂向环流。
路川藤朱显博韩玉芳韩玉芳
关键词:北槽水沙通量深水航道
长江口深水航道及邻近水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2025年
为了探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及邻近水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以考量深水航道对鱼类栖息环境的影响,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及其邻近水域设置14个站点,分别进行了底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水域内采集到鱼类16035尾,隶属于9目16科29属34种,以海洋鱼类和河口鱼类占绝大多数。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表明,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nas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春、秋季共有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主要聚集在横沙浅滩,秋季优势种则以九段沙水域较多,分布格局存在季节差异。ABC曲线分析表明,水域鱼类群落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其内小型鱼类占比较高;聚类分析将鱼类群落划分为不同的组群;RDA分析结果显示,秋季盐度对鱼类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深水航道建设扩大了长江口的低盐度水控制范围,形成了水域内鱼类种类数相对减少、群落结构简单化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口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罗源政施利燕钟俊生赵路路
关键词:群落结构深水航道优势种长江口
大型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航行的失控风险评估与应急操纵策略研究
2025年
文章聚焦于大型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安全管理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法规标准滞后、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强化数据收集与分析、优化评估模型以及综合考虑人为因素,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应急操纵技术水平,推广智能化技术、加强培训与演练以及研发新型应急设备,以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法规标准与监管机制方面,更新国际海事法规、强化国内法规执行以及推动标准统一,以适应新型船舶和技术的发展;建立高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协作、打破数据孤岛并提升公众参与度,以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航运安全的良好氛围。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大型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园青
关键词:大型船舶长江口深水航道安全管理应急操纵
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智能编队路径研究
2024年
在船舶大型化和全球航运发展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通航资源与通航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聚焦长江口深水航道有限通航资源的效能挖掘,基于智能航运和数字海事的发展,提出船舶智能编队的解决方案,为类似水域的通航效能提升提供参考。
刘伟周国祥步俊凌安慧妹
关键词:深水航道
长江口深水航道遭遇周边船舶失控的应对策略被引量:4
2024年
长江口深水航道作为船舶进出上海港及长江沿岸港口的主要航道,每天有超百艘次各类大型船舶通行其中,因疏浚水深-12.5 m的主航道狭窄,船舶间交会需保持足够谨慎才能安全驶过。而当航道中有船失控时,其周围船舶需通过及时预判与合理应对,在避免本船安全受失控险情影响的前提下,为失控船进行紧急处置创造条件,防止碰撞事故发生。以引领周围船舶的引航员视角剖析此类情况,并分享可准确判断和安全应对的方法。
周雪松杨柏
关键词:船舶长江口深水航道避让
长江口深水航道浮泥运移规律及精细化维护疏浚
2024年
基于2016—2019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施工区段月度测图和2016—2020年北槽深水航道洪枯季常态天气条件下的浮泥观测资料,研究浮泥输移特征及回淤、高频水深等变化特征,提出航道精细化疏浚维护方案。结果表明,常态天气条件下洪季的高低频水深差幅度大于枯季,北槽航道中段洪季的浮泥厚度要远大于枯季,航道回淤量具有随高低频水深差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建议优先在洪季实施精细化维护疏浚方案,试应用后能有效减小浮泥、高低频水深差等变化过程对航道考核测量和航道维护疏浚的干扰,提高航道维护疏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汤宇
关键词:深水航道浮泥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北堤5号灯桩上的应用研究
2024年
东海海域传统的灯桩大都采用钢制结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钢制结构受到恶劣气候、海洋环境和常规磨损的影响,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本文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北堤5号灯桩改造后效果评价,分析新型高分子材料在灯桩建造上的优劣势和实用性,为新型高分子材料在海上导航和海洋安全领域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陈磊吴彬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浅析长江口深水航道“十三五”期回淤特点
2023年
长江口长江在东海入海口的一段水域,构型独特,平面上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长江口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同时能促进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了解长江口航道回淤的变化动态,对于开展相应工程建设、高效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近期长江口航道边界条件的变化,归纳分析航道回淤诱因,进一步对航道疏浚维护工程提出建议。
邓新杰
关键词:航道回淤航道维护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预测被引量:3
2023年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航道回淤量大、时空分布高度集中的间题突出,每年需投入大量的维护疏浚力量。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一般以月为时段安排施工力量,但月度回淤强度大且时空变化明显,导致如何精准预测航道回淤量成为了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根据2016~2018年实测水文资料和航道回淤机制,筛选了影响航道回淤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多影响因子作用下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BP神经网络高精度预测模型,比较并推荐了训练和预测网络的隐含层数及各层神经元数;选取2016~2018年长江口长序列的水文资料进行预测模型训练,并选取2019年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证实了模型选取的影响因子及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合理性,验证了模型具有较高的航道回淤量预测能力和空间分布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航道维护的科学管理和疏浚船舶的合理调度提供参考。
王淑楠顾峰峰李俊花赵德招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长江口深水航道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随水文条件变化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以流量、潮位、潮差、水温、水深和波能为影响因子,建立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了回淤量随单一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航道回淤总量随流量呈一定的非单线性变化特征;波能、水温、潮位和潮差对回淤量的影响基本呈单线性变化特征,回淤量随各水文要素的增大而增大;洪季条件下对回淤量影响较大的水文条件分别为流量、波能和潮位,而潮差和水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维护以及回淤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李观明朱永楷顾峰峰李俊花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长江口深水航道

相关作者

范期锦
作品数:46被引量:213H指数:9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研究主题:长江口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导堤 深水航道治理 分汊
金镠
作品数:37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研究主题:长江口 长江口深水航道 淤泥质海岸 深水航道 回淤
窦希萍
作品数:96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泥沙 数学模型 长江口 物理模型 泥沙淤积
陈志昌
作品数:46被引量:24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长江口 数学模型 北槽 长江口深水航道 南港
虞志英
作品数:89被引量:806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长江口 淤泥质海岸 深水航道 淤泥质 浅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