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2篇“ 锐齿栎林“的相关文章
灌木去除下齿凋落叶分解变化对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
下灌木功能群是森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森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凋落物分解过程是森生态系统物质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的分解受到微环境和凋落物...
李京芮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
秦岭火地塘区油松齿的碳平衡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有关森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对森生态系统植被固碳能力及其与大气碳交换通量的准确估算是造成森碳平衡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受到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的影响,火地塘区...
赵妍
关键词:油松林锐齿栎林碳平衡呼吸速率
太白山齿物种-多度分布格局被引量:2
2021年
以太白山1.5 hm2的齿原始和次生样地中环境因子和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型(对数正态模型)、生态位模型(Zipf模型、断棍模型、生态位优先模型)和中性模型,拟合了齿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结果表明:太白山齿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其中,地形因子对原始物种分布影响较大,在凹凸度较大的生境中,物种分布同时受到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的影响,但中性过程发挥的作用较小;而在凹凸度较小的生境中,中性模型被拒绝,物种的多度分布符合生态位理论的假设。在群落坡度大的区域,群落中生态位过程和中性过程同等重要;而在坡度较小的平缓区域,生态位分化对群落物种分布的影响较大。在次生中,影响物种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养分。在次生土壤速效磷含量高的生境中,生态位过程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学过程;而在土壤速效磷含量低的生境中,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在群落物种分布中同时存在。太白山齿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原始在20 m×20 m尺度上,生态位模型和中性模型都能预测物种多度分布,而在40 m×40 m和70 m×70 m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可解释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在次生样地20 m×20 m、40 m×40 m、70 m×70 m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和中性过程共同作用于物种的分布,但是生态位过程更为重要。可见,除了尺度和生境异质性外,原始与受干扰的次生中的物种多度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尉文宋文超郭毅春张厚发闫琰张硕新
关键词:锐齿栎林生境异质性
秦岭太白山不同海拔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秦岭太白山齿4种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以期阐明同一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不同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方法】在秦岭太白山4个海拔梯度(1361.6、1524.2、1630.5和1769.3 m),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齿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S”型方法于每块样地进行0~10 cm土层的混合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1)不同海拔梯度的齿土壤细菌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但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在细菌群落组成中,随海拔升高,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和疣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绿弯菌、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他细菌类群如酸杆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呈不显著降低。在真菌群落组成中,作为2个优势菌门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不显著。3)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C∶P和N∶P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温度、SOC、C∶P和TN;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受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相同但海拔不同的条件下,受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细菌群落特征较真菌群落的变化明显。【结论】秦岭太白山齿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暖温带森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理解森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李益冯秀秀赵发珠赵发珠郭垚鑫任成杰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海拔梯度锐齿栎林土壤微生物群落
小陇山齿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研究是天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理论依据。由于物种丰富度间接包含了功能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基因组多样性,因此从物种丰富度的角度探讨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可以分析发现影响植被生产力的其他多样性因素。以往关于森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群落水平,而对于单个物种生产力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响应是如何影响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方法】本研究以小陇山地区的齿天然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关联指数模型和异质性泊松模型,分析群落和物种水平的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结果】丰富度−生产力关系在群落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10 m×10 m的研究尺度上,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单峰曲线关系;而在20 m×20 m的研究尺度上,物种丰富度对群落生产力无显著影响。物种水平上,0~20 m范围内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中性种占比最大,占所有目标种总和的68.8%~81.3%;其次为促进种;抑制种所占比例最小。研究区部分的树种表现出明显的偏离中性关系的情况,种间促进或抑制作用对丰富度−生产力关系有重要影响。【结论】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属性均会影响小陇山齿生产力。
彭潔莹谢缘铭刘文帧闫琰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生产力群落
模拟降水减少对暖温带齿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多个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大部分地区将面临或正经历着干旱的威胁,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将进一步加剧,这将进一步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并反馈气候变化。然而,目前关于长期干旱如何影响土壤呼吸及其背后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晰,特别是在复杂的森生...
张京磊
关键词:土壤呼吸细根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
太白山齿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4
2020年
秦岭山脉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被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为了研究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多样性维持机制,参照CTFS样地建设方案,于2016年秋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的齿次生和原始中各建立了1块100 m×150 m固定监测样地。本文以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块样地中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齿次生和原始样地所监测木本植物分别为2839和2840株,隶属于29科45属65种和21科37属47种,其中,偶见种和稀有种的比例分别为38.4%和24.6%、40.4%和19.2%,且均以北温带分布的植物种类居多,分别占总属数的46.6%和48.7%。2块样地中,建群种齿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水榆花楸、青榨槭、四照花和三桠乌药主要伴生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表明群落内主要树种都能很好地完成种群的生活史。双相关g(r)函数分析表明,在r=10 m的范围内,2块样地中的主要优势种在<2 m的尺度中聚集程度最强;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当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物种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格局。次生和原始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6和0.58,群落整体处于聚集分布状态,并且次生群落及主要优势种的平均角尺度均小于原始,说明次生样地中物种的聚集程度比原始弱;次生和原始的平均大小比数均为0.47,整体分处于中庸状态;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70和0.57,属于强度和中度混交。干扰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稳定性和木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因此,受干扰的森群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必须考虑种间相互作用、生境异质性对物种共存的影响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尉文闫琰刘晓云张硕新
关键词:锐齿栎林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间伐对秦岭南坡齿土壤腐殖质及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以秦岭南坡齿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齿地土壤腐殖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秦岭齿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3月,在秦岭南坡陕西省宁东业局沙沟地阳坡的中下部选择生长状况接近、分密度基本一致的齿天然次生,设置齿天然次生样地12块,间伐强度分别为分蓄积量的0(CK)、5%(T1)、10%(T2)、15%(T3)、20%(T4)和25%(T5),2018年7月采集0~3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并分析土壤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1)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腐殖质含量平均值均大于CK,且T1处理的土壤腐殖质含量最高,为(60.78±10.53)g/kg。各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较CK均有明显减少,不同处理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K>T4>T3>T5>T2>T1。除T3处理外,其余间伐强度处理土壤富啡酸含量平均值均高于CK,富啡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1>T5>T4>CK>T3。与CK相比,除T1处理外,其余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均增加,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5>CK>T1。(2)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腐殖酸含量比值(PQ)由大到小依次为CK>15%>20%>25%>10%>5%。(3)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微生物总量在间伐强度为10%时达到最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5%~10%时较高,真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15%~20%时较高。(4)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土壤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富啡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微生物各种群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土
王先初董鹏飞党坤良段学鑫李杰茹强浪浪
关键词:秦岭南坡锐齿栎林抚育间伐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
秦岭齿土壤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20年
研究微尺度海拔梯度土壤酶活性与化学计量学比值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探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秦岭太白山6个海拔(分别为1308、1403、1503、1603、1694和1803m)的齿(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齿叶片、凋落物、细根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KP)、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木糖苷酶(βX)与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探究不同海拔植物、土壤、酶含量如何变化及驱动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5种土壤酶活性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CBH和βG活性随海拔升高整体呈先增后减趋势,βX与之相反;NAG与AKP活性在1408–1694 m呈下降趋势,在1803 m处有所升高;土壤总体酶活性随海拔上升整体表现为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不同程度上受到植物和土壤C、N、P资源及土壤水热条件等的调控,其中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较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可被认为是齿中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总之,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在微尺度海拔梯度上具有差异性,且受到植物和土壤C、N、P资源的综合影响。
解梦怡冯秀秀马寰菲胡汗王洁莹郭垚鑫任成杰王俊王俊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养分循环海拔梯度锐齿栎林
尺度效应和生境异质性对太白山齿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秦岭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被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为探讨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本研究以秦岭太白山北坡齿原始(primary forest, PF)和次生(seco...
尉文
关键词:锐齿栎林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

相关作者

刘广全
作品数:200被引量:1,26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沙棘 植被修复 锐齿栎林 植被类型
雷瑞德
作品数:103被引量:1,540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秦岭火地塘林区 火地塘林区 锐齿栎林 锐齿栎 华山松
王得祥
作品数:288被引量:3,250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油松 生态环境 环境因子 松栎混交林
刘建军
作品数:204被引量:2,261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油松 秦岭火地塘林区 黄土高原 锐齿栎 锐齿栎林
刘世荣
作品数:447被引量:8,300H指数:5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南亚热带 气候变化 川西亚高山 人工林 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