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4篇“ 锆石年代学“的相关文章
- 冀东高家店岩体锆石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5年
- 高家店岩体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地区,为早燕山期侵入的复式岩基,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及其间的过渡类型。岩体内部赋存有高家店热液脉型金矿床,花岗岩和闪长岩是金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精确厘定高家店岩体侵入期次,以高家店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高家店岩体4件岩石样品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和锆石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石英正长岩结晶年龄为(197.4±1.9)Ma,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6.7±1.2)Ma,灰白色黑云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5.8±1.7)Ma,闪长玢岩结晶年龄为(175.3±1.9)Ma,表明高家店岩体的侵入时代为早—中侏罗世;花岗岩内见有闪长岩暗色包体,说明岩体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所有样品锆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左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较强的Ce正异常和不同程度的Eu负异常,锆石饱和温度介于682~824℃之间,代表了岩浆形成的初始温度;岩浆具有随时间的演化温度逐渐降低的特征,与区域岩浆锆石具有相同的配分模式和结晶温度范围,锆石Ce^(4+)/Ce^(3+)值较高,代表了相对较高的氧逸度,暗示高家店岩体较强的成矿潜力,尤其黑云二长花岗岩更为突出。
- 杨爱雪吕水许曼韦文国刘海龙吴再忠安梦莹
- 关键词:热液脉型锆石U-PB定年氧逸度
- 粤东宝山嶂地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5年
- 粤东宝山嶂地区位于华南大陆边缘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带的西南端。本文对该地区出露的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微量元素、Lu-Hf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其成岩时代,并探讨锆石成因和岩浆源区。锆石U-Pb定年显示宝山嶂花岗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08.71±0.83Ma(MSWD=3.5,n=22),属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产物;通过锆石的Th/U含量、明显的震荡环带及Pr_(N)-La_(N)和La_(N)-(Sm/La)_(N)等图解判断锆石为岩浆锆石。结合宝山嶂花岗斑岩Lu-Hf同位素特征,判断宝山嶂花岗斑岩为壳源岩石重熔的产物,岩浆物质主要源于下地壳的改造及再循环。
- 陈南通李媛胡昆何翔叶升明李锐尼玛央金
- 关键词:早白垩世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
- 滇东北昭通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 2025年
-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其地质年代学理论,对于重塑盆—山格局及古地理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康滇古陆周缘筇竹寺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传统沉积学角度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尚未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古地理研究基础上,笔者等首次开展了康滇古陆东缘滇东北昭通地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筇竹寺组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521 Ma,与中国地层表一致,代表了筇竹寺组底部沉积年龄和中国南方古生代最大海侵时限。筇竹寺组底部黑色泥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511~2462 Ma、2061~1700 Ma、1200~550 Ma 3个集中区域,与康滇地区Kenorland古陆、Columbia古陆、Rodinia古陆的聚合、裂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富集重稀土,一般具正Ce和负Eu异常,Th/U值大多大于0.4,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及Rodinia古陆裂解产物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主要物源。灯影组是筇竹寺组源区最新层位,但岩性为白云岩不能提供碎屑锆石,其上梅树村组地层则缺失。该组碎屑锆石具有花岗岩、基性岩主要来源,且有钾镁煌斑岩、正长岩物源,并反映出多期S型花岗岩作用的深刻影响。
- 刘建清何利胡志中冉敬陆俊泽何佳伟
- 关键词:滇东北碎屑锆石年代学
- 内蒙古川井坳陷巴彦花组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对物源及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启示
- 2025年
- 早白垩世是二连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演化阶段,其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的探讨对该盆地铀矿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笔者以二连盆地西部川井坳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下部与上部具有不同年龄峰值,其下部为1800~2100 Ma的主年龄峰值;其上部为250~330 Ma的主年龄峰值,综合区域内各地质体年代学研究,认为巴彦花组沉积物质来源主要为宝音图隆起、索伦山隆起和狼山-白云鄂博隆起。结合钻孔综合测井结果,认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下部具有较高的U含量,可作为研究区及周边寻找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标层位。
- 何泽宇陈磊李成元樊松浩薄海军高琪苏攀云刘伟靖安
- 关键词: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
- 华北克拉通五台绿岩带锆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五台花岗-绿岩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心地区,保存有较完整的地质记录,并赋存条带状铁建造(BIFs)型铁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然而,该绿岩带尚需详细年代学研究来重新厘定其岩石地层划分。本文对该区域三个组,即金岗库组、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中发育的变质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五台花岗-绿岩带五台群中的金岗库组、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的变质火山岩喷发年龄分别为2540±8 Ma、2524~2530 Ma和2513~2517 Ma,同时还记录了~2700 Ma的继承年龄和1930~1853 Ma的变质年龄。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εHf(t)值分别为+0.4~+5.5、+1.2~+7.5和+2.2~+10.5,相应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639~2845 Ma、2546~2788 Ma和2425~2752 Ma,εHf(t)值呈现大的变化且增加的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确定了五台群中的金刚库组、庄旺-文溪组、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分别形成于~2540 Ma、~2530 Ma、~2525 Ma和~2515 Ma,它们记录了四期火山活动,说明五台绿岩带中的表壳岩系尽管经历了变形变质作用的改造依然保存了较完整的地层层序序列,并提出回撤-前进式俯冲-底冲演化模型。这些结果对理解五台花岗-绿岩带乃至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李秋根黄萧初航孙迪刘文煜
- 关键词: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变质火山岩
- 扬子西缘峨边群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扬子西缘峨边群传统上被认为是华南中元古代晚期的代表性地层单元之一,其沉积时限与物源特征可为重建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背景下扬子陆块的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方法】对峨边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开展了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获得了峨边群枷担桥组两件变质细粒岩屑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区间为1950~900 Ma,主要相对概率峰值为~910 Ma、~1570和~1730 Ma,以及次要峰值为~1130 Ma、~1390 Ma、~1840 Ma、~2500 Ma和~2550 Ma。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908±8 Ma(MSWD=0.10,n=5)和905±5 Ma(MSWD=0.52,n=9)。【结论】结合区域已有相关资料,峨边群枷担桥组的沉积时限为~910 Ma至~860 Ma,其主要沉积物源来自扬子西缘南侧的古—中元古代岩浆岩,推测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微陆块拼合的构造背景,与Rodinia超大陆的全球性汇聚过程相关。
- 陈风霖王剑崔晓庄沈利军李夔洲庞维华任飞
- 关键词:碎屑锆石物源分析构造环境
- 桂东鹰扬关群变质沉积岩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文章对桂东鹰扬关群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鹰扬关群变质沉积岩具有中等的成分成熟度和风化淋滤程度,其稀土配分模式与后太古宙澳大利亚页岩(PAAS)变化一致,具中等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部分样品存在U亏损现象且Co、Ni含量较南岭其他地区偏高,指示源区含有较多的中基性组分。变质沉积岩是鹰扬关群构造混杂岩基质的组成部分,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给出了构造混杂岩基质部分的最大沉积年龄(660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鹰扬关群构造混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后期,此后又遭受了早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鹰扬关群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以长英质物源为主,结合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特征、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和相关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变质沉积岩中的中基性组分主要来源于区内以及邻近的地体,鹰扬关群与华夏板块具有亲缘性。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断鹰扬关群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沉积于造山后伸展的裂谷盆地中。
- 蓝媛春时毓唐源远周予茜翁伯寅
- 关键词:变质沉积岩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新元古代
- 嫩江洋闭合时限:来自早二叠世大乌苏岩体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 2024年
- 嫩江洋作为古亚洲洋东段的重要分支,其闭合时限对限定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兴安岭北部大乌苏地区出露的二叠纪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构造产出背景,进而为约束嫩江洋的闭合时限及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92±4 Ma,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属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样品稀土分配模式曲线呈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富集,高场强元素Nb、P、Ti亏损,呈现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可能形成于伸展环境.大乌苏二长花岗岩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δEu=0.46~0.47),Th/U比值为5.61~5.94,Nb/Ta比值为7.98~8.14,Ti/Zr比值为6.11~6.36,且Mg^(#)值(22~23)较低.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应形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程度较高的结晶分异作用.综合区域上已发表的年代学资料,将区内石炭纪—二叠纪岩浆作用划分为360~350 Ma、345~292 Ma、289~260 Ma三期.通过对比各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上述三期岩浆岩呈现了俯冲—碰撞后—造山后伸展的连续变化特点,记录了嫩江洋的闭合过程.研究认为大乌苏二长花岗岩应属于第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产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由此限定嫩江洋应闭合于早石炭世末期.
- 马维马婧轩洪阳百合文韵琪
- 关键词:早二叠世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
- 沙巴地区新生代碎屑岩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锆石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约束
- 2024年
- 沙巴地区位于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交汇区,其发育的新生代沉积对理解婆罗洲北部的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沙巴北部始新世‒中新世碎屑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包括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其中始新统Trusmadi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160 Ma和120 Ma,对应年龄群(185~145 Ma和140~100 Ma)的εHf(t)值分别为–15.6~+14.8和+0.6~+12.2,表明源区新生地壳物质贡献明显。始新统‒中新统Crocker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为248 Ma,次要峰值为1860 Ma、438 Ma、280 Ma和120 Ma,主要年龄群(265~220 Ma)的εHf(t)值为–11.9~+9.9。中新统Kudat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120 Ma、εHf(t)值(+1.8~+9.0)均为正值,次要峰值174 Ma。本次研究认为Trusmadi组砂岩物源主要受控于越南大叻带和婆罗洲西部中生代花岗质岩及古晋带再循环沉积物,Crocker组主要源自婆罗洲西部和马来半岛东部中生代火成岩,以及沙巴本身。Kudat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沙巴蛇绿岩及部分巴拉望陆块的再循环沉积物。此外,少量始新世岩浆成因碎屑锆石暗示沙巴地区存在始新世与古南海板块俯冲相关的岩浆作用。
- 韦娉婷钱鑫Junaidi Bin Asis王岳军
- 关键词:LU-HF同位素物源分析
- 内蒙古狼山宝音图群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华北北缘西段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记录被引量:1
- 2024年
- 宝音图群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狼山的格尔敖包沟、宝音图、巴音前达门和图古日格一带,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阿拉善地块和中亚造山带的交界部位,主要由云母片岩、石英岩、变基性岩和大理岩组成。关于宝音图群的沉积时代下限和物源亲缘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狼山地区宝音图群不同地区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宝音图群变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多为岩浆锆石,多数发育变质增生边,其中格尔敖包沟地区碎屑锆石呈现5个主峰值年龄段(950Ma、1300Ma、1500Ma、1800Ma和2500Ma附近)和2个次峰值年龄段(720Ma和2100Ma附近),最年轻的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700±8Ma,形成于新元古代,可以代表宝音图群最大沉积年龄,是目前发现的宝音图群最年轻碎屑锆石。获各琦地区碎屑锆石呈现2个主峰值年龄段(1500Ma和1700Ma附近)和3个次峰值年龄段(840Ma、1300Ma和1900Ma附近)。宝音图地区碎屑锆石呈现1个主峰值年龄段(1700Ma附近)和4个次峰值年龄段(840Ma、1000Ma、1400Ma和2200Ma附近)。巴音前达门地区碎屑锆石呈现3个主峰值年龄段(1800Ma、1900Ma和2500Ma附近)和3个次峰值年龄段(770Ma、970Ma和1300Ma附近)。帮帮敖瑞地区碎屑锆石呈现3个主峰值年龄段(920Ma、1200Ma和1500Ma附近)和1个次峰值年龄段(710Ma附近)。图古日格地区碎屑锆石呈现1个主峰值年龄段(1900Ma附近)和5个次峰值年龄段(1100Ma、1300Ma、2300Ma、2500Ma和3100Ma附近)。通过碎屑锆石年龄图谱对比及年龄χ2分布分析发现,宝音图群变沉积岩原岩整体都沉积于离散背景中,狼山北部的宝音图群变沉积岩(图古日格和巴音前达门地区)的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可能记录了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狼山西南部的宝音图群变沉积岩(格尔敖包沟、帮帮敖瑞、获各琦和宝音图地区)的物源来自于阿拉善地块,可能记录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
- 唐爽张晋瑞初航魏春景卞昊达
- 关键词:碎屑锆石
相关作者
- 王涛

- 作品数:569被引量:6,593H指数:4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北秦岭 东昆仑 地质意义
- 刘希军

- 作品数:158被引量:4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基性岩 年代学 蛇绿岩
- 柳小明

- 作品数:182被引量:4,302H指数:4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锆石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年代学 锆石U-PB年龄
- 时毓

- 作品数:74被引量:245H指数:9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基性岩 煌斑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桂东北
- 杨晓勇

- 作品数:388被引量:2,296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白云鄂博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