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16篇“ 钻孔引流术“的相关文章
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隧道组在中经皮下隧道引出引流管,对照组在中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后6个月血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皮下隧道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肿侧别、血肿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手时间[(27.68±4.1)min vs.(27.50±4.02)min、住院时间[(7.39±1.04)dvs.(7.42±1.04)d]、拔管时间(24.30±4.82)h vs.(25.37±5.02)h]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7,P<0.001)。随访6月时,皮下隧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11例出现血肿复发,皮下隧道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vs.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42)。结论将皮下隧道法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的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技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李军军史罗宁肖祎王玫杨亚林杜昌旺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皮下隧道预后
小骨窗开颅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
2025年
评估通过小骨窗开颅手钻孔引流在治疗脑出血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观察组采取给予钻孔引流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手时间及住院时间呈更短(P<0.05),中出血量更低、血肿块消除数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手相比,钻孔引流在治疗脑出血方面显示出更佳的疗效,且该手的持续时间更短,患者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更少。
李志涛
关键词: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钻孔引流术并发症
神经内镜微创手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与微创钻孔引流术(BHID)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A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治疗,B组行BHI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相关指标、炎性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A组的手时间显著长于B组,中出血量、后48h血肿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后14d,A组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后3个月,A组的MBI评分显著高于B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预后不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BHID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治疗HICH的效果更好,能更显著地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汪仲伟吴环立郭京立王晓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神经功能炎性反应日常生活能力
中线移位程度对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大面积脑梗死预测
2025年
目的探究中线移位程度对硬膜下血肿(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大面积脑梗死(MCI)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钻孔引流术的SDH患者3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后随访是否继发MCI分为无MCI组(n=238)和MCI组(n=10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其他因素与中线移位程度的关系。分别在纳入或不纳入中线移位程度的情况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后MCI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及阈值效应分析中线移位程度与后MCI的关系。结果与无MCI组比较,MCI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年龄、病程、Markwalder分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肿体积、血肿宽度、分隔型血肿、中线移位程度显著增加(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HS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宽度会对中线移位程度产生正向影响关系(P<0.05)。不含中线移位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NIHS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宽度、分隔型血肿是后MCI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1;加入中线移位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后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NIHS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宽度、血肿类型、中线移位程度,据此构建预测模型2。模型1加入中线移位程度后AUC-ROC(0.812,95%CI:0.798~0.845)、IDI(0.081,95%CI:0.052~0.105)和NRI(0.617,95%CI:0.531~0.684)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1比较,模型2的AUC-ROC(0.805,95%CI:0.785~0.837)、IDI(0.078,95%CI:0.049~0.096)、NRI(0.603,95%CI:0.527~0.671)显著提高
吴蔚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大面积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残留血肿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残留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瑞金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残留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府逐瘀汤、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的后残留血肿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后1、3、6个月的残留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6个月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残留血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有利于促进后残留血肿量的吸收,并改善后症状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周告生邱琳峰梁邦华刘志文谢家金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因子
经颞部与经额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经颞部与经额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额组和经颞组,每组42例。经额组采取经额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经颞组采取经颞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期指标、血肿残余量、神经功能[美国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额组与经颞组中操作时间、中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后3、7 d,经额组血肿残余量低于经颞组(P<0.05)。后3、6个月,经额组NIHSS、CSS评分低于经颞组(P<0.05)。经额组并发症发生率(7.14%,3/42)与经颞组(11.90%,5/4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颞部与经额部入路用于HCH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中均能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中出血量,但经额部入路还能降低血肿残余量,减轻神经缺损现象,且该入路方式不会增加并发症。
刘沛涛王永刚张亚磊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的疗效、神经功能及复发率对比
2025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行钻孔引流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宏力医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CSDH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n=50)、对照组(n=50)。均行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后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留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功能(China stroke scale,CSS)、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后2个月,两组NSE、BDNF、TNF-α、CSS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ADL水平较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后6个月,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0%(3/50)、复发率4.00%(2/50)均低于对照组20.00%(10/50)、16.00%(8/50)(P<0.05)。结论:CSDH患者在钻孔引流术后留置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提升疗效。
王向涛林立李瑞峰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疗效神经功能复发率留置引流管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郓城县中医医院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联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后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肿体积。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P<0.05)。前,两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用药4周,两组CS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前,两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用药4周,两组血肿体积缩小,且联合组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肿体积缩小。
杨国亮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桃红四物汤
经额部与经颞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经额部与经颞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89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4)与研究组(n=45)。对照组行经颞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研究组行经额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期指标(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时间、手时间以及后3、7 d血肿残余量,手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颅内压水平、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后3、7 d血肿残余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7 d、1个月、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7 d,两组ET、Ang-1、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3个月,两组MMSE、MBI评分均高于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患者可提高MMSE、MBI评分,缩短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血肿残余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NIHSS评分和颅内压水平,效果优于经颞部入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
麻洪波
关键词:微创钻孔引流术
改良加压腹带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管理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改良加压腹带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管理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41,采用常规护理+改良加压腹带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管理)和对照组(n=41,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后3 d、6个月脑组织结构复原情况,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后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相较于后3 d,后6个月两组患者脑组织距颅骨内缘的最大距离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改良加压腹带干预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管理对于行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更能降低后血肿复发率,促进脑组织结构复原,增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李巧霞马琳盛敏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神经功能

相关作者

张连东
作品数:72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血必净注射液 血气分析 脓毒症患者 凝血功能 急性肾损伤
姜颢
作品数:26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无框架立体定向 钻孔引流术 肺功能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急性肾损伤
张浩
作品数:55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无框架立体定向 钻孔引流术 并发症 肺功能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葛燕萍
作品数:24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无框架立体定向 钻孔引流术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并发症 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徐兴凯
作品数:18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无框架立体定向 钻孔引流术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