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篇“ 针康法“的相关文章
康法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2024年
缺血性脑卒中(IS)由脑动脉阻塞引起,并通过血栓形成或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康法灸与康复的相互结合,即在留期间进行康复训练。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决定了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康法可调节细胞凋亡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Notch信号凋亡通路和p53介导的凋亡途径以减少细胞凋亡,进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就康法通过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综述,突显康法的治疗优势,以期为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李秀琼唐强赵婷婷姜桐桐穆姿辰李宏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针康法细胞凋亡自噬
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肌电图参数、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109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控制血压等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55例,常规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康法),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张力、肌电图参数、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与对照组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评分等级更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腘绳肌积分肌电值(iEMG)、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膝屈曲协同收缩率(CO)、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均值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10MWT)的测试时间均缩短,且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法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可改善患者肌张力和肌电图参数,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徐滢夏源源
关键词:针康法脑卒中下肢痉挛肌张力
康法联合健脑醒聪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健脑醒聪汤联合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A组给予奥拉西坦,对照B组给予奥拉西坦+康法,治疗组给予奥拉西坦+康法+健脑醒聪汤。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8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A组47.73%(21/44)、对照B组70.4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91.11%(41/45)高于对照A组52.27%(23/44)、对照B组72.73%(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头痛如刺、智能减退、神情默默、寡言少语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头痛如刺、智能减退、神情默默、寡言少语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GFA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B组,GF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便常规、血压等安全性指标�
冯文锋杨杨冯声旺冼超俊陈璇君曾顺军
关键词:针康法缺血性脑卒中
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24年
目的探讨以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
邢学良邢学良曲阳周海纯孔莹
关键词:针康法易筋经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
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Notch1、Dll4、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从血管新生的角度阐述康法对脑缺血大鼠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180只大鼠平均分到假手术组、模型组、刺组、康复组、康组共五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
柏川
关键词:针康法脑缺血血管新生
透刺联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观察芒透刺联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康法联合芒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透刺联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张金朋张金朋赵彬陈慧杰李季关莹朱路文王亚楠
关键词:针康法中风痉挛性瘫痪肌张力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观察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缺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0只7 d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康复训练组(D组)和康组(E组),再均分为24 d、7 d和14 d 3个时间点。结扎颈总动脉构建HIBD动物模型。C组刺百会以及左右各旁开2 mm处,1次/d,每次留2 h;D组进行转笼转棒训练,1次/d,10 min/次;E组在头穴丛刺的基础上进行转笼转棒训练。在各时间点,采用网屏实验评定运动功能缺损,TUNEL+Caspase-1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焦亡的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区NLRP3、Caspase-1和GSDMD-N端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A组,经缺氧缺血造模处理的4组在各时间点网屏实验评分和海马区神经细胞焦亡率均显著升高,NLRP3、Caspase-1和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B组,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网屏实验评分和海马区神经细胞焦亡率均显著减少,NLRP3、Caspase-1和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其中E组的疗效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法可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运动功能缺损,且疗效优于单纯刺或康复疗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有关。
刘波丁小连单昊宇康玉莹白露
关键词:针康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康法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V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康法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模型,随机选取其中12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63只继续制备VaD模型。63只制备VaD模型大鼠中,模型制备成功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跑台训练组、头穴丛刺组、康组,每组12只。VaD模型制备结束第5天,康组予头穴丛刺治疗,留期间予跑台训练,头穴丛刺组仅予头穴丛刺治疗,跑台训练组仅予跑台训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每组干预14、28天随机取6只,干预14天须连续治疗14天,干预28天须连续治疗28天。各组干预第14、28天结束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腹腔注射过量麻醉处死,断头取脑,取一侧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胆碱能神经递质相关指标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取另一侧海马组织,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干预14、28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同期(P均<0.05);跑台训练组、头穴丛刺组、康组干预14、28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同期(P均<0.05);康组干预14、28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低于跑台训练组、头穴丛刺组同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跑台训练组、头穴丛刺组同期(P均<0.05);跑台训练组、头穴丛刺组、康组干预14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高于干预28天,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干预28天(P均<0.05)。模型组干预14、28天海马
唐强樊宇婷朱路文梁碧莹任婷于国强关莹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2型糖尿病针康法氧化应激
基于肠-脑轴探讨康法调控SCFA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新思路被引量:6
2023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最终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炎症在脑卒中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缺血性脑卒中的炎性反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缺血发生后短时间内即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具有级联放大效应,炎症因子会使继发性脑损伤加重,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导致患者预后差,产生多种并发症。在灸镇痛机制的相关研究中,刺抗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自身调节来实现。研究发现灸刺激不同穴位可激活各自的神经通路,再由神经-内分泌网络发挥效应,如康法可以通过炎症通路纠正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失衡,并通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激活编码部分白细胞介素,有效发挥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与脑血管疾病存在紧密联系,其可通过代谢产物或免疫机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和预后。胃肠道与大脑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抽象概括为肠-脑轴,二者通过多种途径交流联系,如炎症介质、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等。短链脂肪酸(SCFAs)是结肠中膳食纤维经细菌发酵的一类代谢物,在维持肠道弱酸性环境和抗炎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大脑功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CFAs水平降低,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研究发现,刺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便秘症状及粪便性状,使肠道菌群中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α多样性指数升高。适宜浓度的混合SCFAs可通过调控相应炎症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而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于临床实验中发现康法治疗可显著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唐强刘冲柴芳蕾张金朋李宏玉朱路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针康法短链脂肪酸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康法对HIBD新生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元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缺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康法治疗HIBD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d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丁小连
关键词:针康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关作者

唐强
作品数:343被引量:2,708H指数:26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针康法 脑卒中 头穴丛刺 针刺 康复
朱路文
作品数:196被引量:1,531H指数:20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针康法 脑卒中 针刺 头穴丛刺 脑卒中后
王艳
作品数:214被引量:1,292H指数:1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头穴丛刺 周围神经损伤 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
李季
作品数:30被引量:212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针康法 脑卒中 脑卒中后 肌张力 头穴丛刺
关莹
作品数:48被引量:313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针康法 脑卒中 头穴丛刺 血管性痴呆 脑卒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