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74篇“ 针刺研究“的相关文章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研究现状
- 2025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的多发病,有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指数大受影响。此病常规治疗费用昂贵且效果欠佳。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减轻LDH给患者带来的负担,2020年4月,中华医学会发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指南表明,大部分LDH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80%~90%,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LDH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文章主要对近年来针刺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朱珊葭谭良源林雪婷王开龙唐宏亮杨培培农章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外治法
- 针刺研究中的操作者效应
- 2024年
- 操作者作为针刺疗法的治疗主体,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操作者在针刺时的特征难免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针刺的疗效产生潜在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在针刺研究领域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证据仍然存在矛盾、片面的问题,如果忽视其影响,无疑会降低研究结果的质量。因此,为了让更多研究者认识到这种影响,完善针刺临床研究设计,提高针刺操作和研究质量,我们提出了针刺操作者效应的理论,分析了现有临床研究中对针刺操作者关注不足、缺少整体认知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对未来针刺临床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孙承颐马培宏孙重阳刘保延刘存志闫世艳
- 关键词:针刺针灸师
- 中医时间医学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医时间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五运六气、营卫气血运行等规律,探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自然界时间节律之间关联性的学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养生保健中。针刺疗法的作用与时间因素紧密关联,其时-效关系影响着针灸临床疗效,当前研究多集中于探究针刺疗效与时间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但仍存在参数设定不规范、样本量不足、缺乏机制研究等问题。文章基于中医时间医学,从针刺择时治疗、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间隔时间、针刺疗程等方面归纳和总结当前中医时间医学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以期更全面地认识针刺疗法结合时间医学的重要性,拓宽针灸临床诊治思路,为针灸标准化发展提供借鉴。
- 陈路王学东宋晓香刘艺刘子健赵晋莹周丹
- 关键词:针刺行针
- 基于帕金森病疼痛证型的中西医病因及针刺研究探讨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近年来,P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疼痛作为其重要的非运动症状,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对PD疼痛治疗以多巴胺能与...
- 张琼方周海燕夏梦婕罗文舒于海波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西医病因针刺研究
- 基于任务态fMRI的针刺研究现状和方法讨论
- 2024年
- 目的:总结基于任务态fMRI的针刺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试验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7个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基于任务态fMRI的针刺研究,共纳入文献66篇,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受试对象特征、研究设计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66篇文献受试对象以健康人为主,平均样本量为18.5例/组;针刺干预以手针为主,53.0%(35/66)的研究为单穴刺激,仅28.7%的研究记录了患者得气情况;针刺任务设计以组块设计和非重复事件相关设计应用最广。结论:任务态fMRI针刺研究在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建立规范、切合临床实际的针刺任务态fMRI研究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研究方案的规范化和结果的可重复性。
- 周俊男夏万颖张娜高德强杨星月
- 关键词:针刺
- 《针刺研究》第49卷(2024年)总目次
- 2024年
-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在针刺研究中的质量控制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刺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静息态fMRI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查技术,使得针刺疗效的机制有可能以可视化及量化的结果呈现。因针刺方式多样、施针者手法存在个体差异,以及人脑活动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导致同类研究结果一致性不佳。对此类研究的质量控制,或将有助于针刺MRI脑功能成像研究更深入的开展。
- 韦懿宸梁玲艳段高雄邓德茂
- 关键词:针刺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2023年
-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利用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定量显示脑白质结构重塑的一项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直观可视、可重复、可量化的优势,被逐渐用于针刺效应的研究。现就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针刺穴位效应特异性、针刺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进而从针刺时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定量变化,揭示针刺作用效应的中枢机制,为针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 薛宇晗安军明赵晶纪昌春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针刺研究针刺效应
- 光学成像技术在中医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以针刺和拔罐疗法为代表的中医理疗被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缓解疼痛症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理疗以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在全球流行。然而,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于针刺疗法治疗机制的解释缺乏有效的科学证据,而且大多数针刺疗法的疗效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无法保证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凭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安全性等特点,光学成像技术在针刺疗法的机制研究与疗效评估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目前用于研究针刺疗法的光学成像技术主要有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激光散斑成像、近红外光谱成像和光声成像等,它们分别在针刺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大脑响应、治疗机制与疗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鲜见系统总结上述光学成像技术应用于针刺疗法研究的报道。鉴于此,本文系统介绍了这几类光学成像技术的特点以及它们在针刺疗法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其临床研究前景。
- 许越聂立铭
- 关键词:医用光学激光多普勒激光散斑成像近红外光谱光声成像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 2023年
- 针刺效应的产生与大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术(fNIRS)是根据不同血氧含量产生近红外光信号差异而成像的动态可视化技术,可无创、可视化地研究脑功能活动。目前fNIRS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多集中在针刺对脑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机制探讨上,如焦虑、抑郁、轻度认知障碍(MCI)、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研究方向比较局限。在针刺研究中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包括针刺对高级神经活动或内脏功能调节的研究、经络理论的研究、得气的研究、针刺手法的研究等,发挥fNIRS的技术优势,有助于揭示更多针刺理论的科学基础和针刺效应的科学原理。同时,对fNIRS在针刺研究中关注的脑区和数据分析上做更深入的探索和挖掘,有助于揭示针刺调节脑功能的机制。
- 李玲马婕宋思敏李姝宋慧君李岩琪郭义刘阳阳
- 关键词:针刺研究氧合血红蛋白前额叶皮质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关作者
- 刘存志

- 作品数:255被引量:2,02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 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
- 梁繁荣

- 作品数:938被引量:4,489H指数:30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针刺 针灸疗法 针刺治疗
- 李瑛

- 作品数:447被引量:2,276H指数:2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
- 孟智宏

- 作品数:169被引量:91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针灸 针刺手法 内关
- 周思远

- 作品数:129被引量:74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